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970430制度與人心

    對於年輕工程師,我唯一感到抱歉的是"我無法教你如何應付人!!"

    人心惟危,是無法以公式、定理掌握的。許多時候,談社會上的一些怪現象,最後的結論就是嘆一口氣:"這就是人的世界"。

    我只能告訴工程師:技術上該怎麼做;我無法告訴工程師:會遇到哪些人?會有哪些阻礙!!但是,如果遇到了,你把詳情告訴我,針對那個狀況,我可以給你一些意見。只是意見,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

   我也要跟工程師商量,建立制度的時候,不要考慮"人的問題"。如果,你想要"預防人為的問題"(簡單說:就是處處防弊。)那我可以告訴你結果一定是"建立了一套好人無法執行、壞人照樣鑽漏洞的制度"。那種制度還是不建立的好。

   我真的希望工程師在技術層次上能了解"什麼是80分"。(不可能有100分,一是我沒那麼厲害,二是工程技術日新月異,要趕上真的很困難,三是,我不懂的還有很多很多。)那樣,遇到各種情況,尤其是人的因素,就可以知道大概可以施展到什麼程度。意思就是說,因為"人"的問題,我們經常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量己之力)。例如,老闆一路惡砍,價格低到不行,怎麼辦?或者是:一路趕工,怎麼辦?給你一個良心的建議:千萬不要欺壓工人(多數的工人都只是為了混一口飯吃,以我個人的經驗,我相信多數工人都是善良的),可能只能放些水,得過且過吧!!{不要罵我:不盡忠職守!!)

   據說闖王李自成立七殺碑,上面刻著:"天生萬物以養民,民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應是失之偏激。但是有些人,真的很可惡!!

   上個星期,與一些老同事閑聊,有一位營造廠的工地主任說:"愈瞭解營建管理,就愈同情一些小包"。讓我大吃ㄧ驚,這個人對營建的了解已經到達某一個程度了,不然說不出這麼深沉的話!!

   這幾天,心理想的也是這些:是否該放水呢?(讓老闆自食苦果--總不能老是要我們做得半死、工人被壓榨到最後一滴血,辛辛苦苦的達成他的目的,那老闆會想:看吧!還不是做得到。下一次,他更會變本加厲、要求更多。)

   所以,翻來覆去,在這裡吐吐苦水。請原諒!!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我想你!!

   昨夜,一場朋友聚餐,又是酩酊大醉!!

   我算是遲到的,所以只能在最後剩下的兩個連在一起的空位上二選一。這兩個空位一邊是一位朋友的老婆,另一側則是一位單獨來的男士。當然我就坐到那位男士的旁邊(其實,整桌我們都很熟),只是那位小姐的老公還沒到,我怎敢坐在別人的老婆/那位小姐旁邊?(一定會犯眾怒/被群毆。)

    原來,她老公剛從大陸趕回來,正在來餐廳的路上。

    坦白說:雖然是別人的老婆,可是這個女孩真的長得很正點,而且又很聰明、賢慧;我們都稱她"大美人"而不名。

    這個餐會大約一個月左右舉行一次,輪流做東;會員不到二十人,都是一些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等高幹,也多是同學、同事、朋友、關係企業老闆,與業務來往少有關係。每次到場的多在12-15人之間。這個聚會歡迎攜眷參加,可是,真正常來的眷屬大概就是那三、五位女士小姐,老實說,她們個個也都是獨當一面的女強人(或近似);不過,無論如何,攜眷的總是容易成為消遣/陶侃的對象。

   故事背景寫完,故事主角就是正在路上的那位于先生及他美麗的老婆"鄭大美人"(他總要我們稱他鄭小姐)。

   那是幾年前的事,也是在餐會上,于先生總是訴苦他在家裡沒有地位、做任何事都要看他老婆的臉色。大美人當然積極否認,說她自己才沒有地位....,反正,兩人打情罵俏,加上旁人起鬨、興風作浪,誰都知道事實上他們是挺恩愛的。

    當然,大家有時也會擺出一副很同情于先生"沒有家庭地位"的表情。

    于先生說:"有一次,我生氣了,就不跟她講話。第二天,她就跑來找我說:你不可以不跟我說話,你不跟我說話,我會死掉的。"于先生說完哈哈大笑,一付很得意的樣子。

   所以,我說嘛,這位大美人很厲害吧!!

   這就讓我想起很多夫妻一不說話,雙方就堅持到離婚,似乎誰先開口就顏面盡失似的。唉!真的不勝枚舉!!

    那天,我遲到,照例一群人起鬨要罰酒,沒想到我們大美人反對:"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要理他們。"說完,他拿起酒杯說:"xx還沒來,我幫他喝一點,他來了,我就不喝了!"

   厲害之二。

   她的酒量不壞,"大家一起敬主人"是第一杯..........."她說。

   過了沒多久,于先生到了。于先生大部分的事業都在大陸,而一雙子女都在美國唸書,所以他們夫妻兩人經常是各奔東西,相聚少離別多。于先生每個月大約固定於月底月初回台灣,所以我們的聚會也多安排在那一段時間。

   于先生是個很風趣的人,雖然家財萬貫,卻是胼手胝足、兢兢業業勤奮工作,完全沒有一點花花大少的味道。他的酒量很好,每次他老婆總要找理由要他少喝一點。

   于先生坐下來,喝了幾杯罰酒以後,我喵到鄭大美人輕輕招手要于先生靠過去,示意要說悄悄話。

   于先生傾斜上身,大美人靠近他的耳朵,小聲的說:"我想你!!!!"

    2009.01.05.第一次修正.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970424開標與議價

   今天參加一家電子公司新建/增建工程的開標、議價作業。

   他們的作業方式是我第一次碰到的(老實說,以前怎麼可能去參加別人的開標作業?忙自己的都來不及,哪有閑情去管別人的事!?)不過,今天,提/寫出來,讓工程師知道:這也是一種"決標的作業方式"。至少不會像我今天在第一場討論會中,如同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其實,他們的方法也滿不錯的。電子公司的營建主辦工程師將經過篩選出來的最後三家營造廠的標單及建築師的標單合併成一份比較表,然後將差異比較大的工程項目圈出作記號,所以價格異常的工作項目,一目了然。

   然後,參加會議的總經理、協理、主班工程師、建築師等,針對營造廠(一次一家)的投標文件(包括施工計畫中的進度、品質及標單的單價)提出疑問,要求解答。

    最後,希望營造廠回去重新檢討、約定時間、重提標單。

    據說,等到營造廠更正標價以後,最後由總經理直接與廠商議決。

**********************************

   這個方法有許多優缺點,也有一些問題:

      一、這次,依據這個方法,發現一些價格異常的工作項目產生的原因,例如:填錯一格(也就是漏掉[或增加]一格;有點不可思議),還有就是規範看錯(不是防火門看成防火門;或是防火門當作一般的普通門)。當然,也有許多是原因不明的(與會的營造廠高官,怎麼可能知道每個項目的單價是怎麼來的?)。  

      二、大部分只談單價比較高的工作項目,比較低的棄而不談。這點失之公允,不過業主當然只希望再砍一刀,價格低的部份當然避而不談。明明已是最低標(價格最低),他還是希望價格高的部份要重新檢討。理論上來說,總價已經最低了,那麼,如果有項目明顯高估,那,相對的,一定有項目低估。

     三、比較起來,建築師的預算算是比較正確。我個人是以為因為事務所對圖說都已經很清楚,所以規範錯誤發生的可能幾近於零。但是投標的營造廠只有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又要讀圖、看規範、算數量;又要訪價,又要寫計畫做進度表,談何容易!!

    四、另外,我也發現一個怪現象,營造廠對建築師的"指定廠牌"似乎不太甩,雖然"投標須知"已說明更改標單(或自己增加條件)的話,該標單要作廢。可是投標的營造廠居然照改不誤。我就很納悶:難道這些營造廠都沒有標過公共工程?(事實上都標過),讓我覺得這些營造廠不僅毫無法治精神,甚至有挑軟柿子吃的味道。

            為了預防這些事情發生,在領標後、投標前,已經安排及召開"標前會議"解答營造廠提出的所有疑問(包括指定廠牌、規範、數量、工法等);那時有問題不提,等到投標時,在投標單或是施工計畫中亂改、亂填,真是莫名奇妙!! 

    最近搞這個案子(還沒結束呢),所以文章寫得荒腔走板,原諒些個。

    暫時寫到這裡,後續再說。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談"營建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四)

   似乎,這一系列的談話對象是施工工程師。這也沒辦法,到底,我對施工比較熟悉。

  上一篇希望工程師能整理分析"日報表",因為我始終認為那是進入"營建管理"體系的尋寶索引圖。如果你手上有一份完整的日報表,那麼你已經擁有一份寶藏。要得到多少"營建管理"的觀念、實質的珍寶,就看你如何整理、思考、分析,如何消化,如何轉成自己的東西了。

   如果不經這一手,我說到天亮,你還是在"讀山"(面對寶山,遠遠的一直用心的讀。這樣,能看清楚皮毛已不錯,想要得到肉已不容易,想要得到骨頭?幾乎不可能;更不要說精髓了)。

   以前,我也談過日報表,如果你真的想動手整理、分析,可以回頭去看一看,如果還有問題(一定有),那我們再討論。

   其實,不只是"施工"有日報,任何"營建管理"的工作都有日報。眾所周知的:"預售"有日報、顧問公司的"設計"有日報(多數是以人/時為單位)、"維修"有日報、其他,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任何一種日報,拿來整理分析,都可以獲得一堆結論/知識。

    我自己就整理過ㄧ個銷售案的日報,缺點是有許多資料關係到私人隱私,整理的時候沒有用符號代替,所以不敢公開結果。(除非哪天心血來潮,重新整理,否則資料來源、依據等只好學"記者"說:無法公開了)。  

****************

   如果要談"進度表",我建議從"標準進度表"開始。

   所謂的標準進度表,是指一般工程師最熟習、最拿手的集合住宅/結構體/標準層的施工進度表。我相信每位工程師都會覺得:這個題目未免太容易了。

   別高興得太早!!

   我說的結構體標準層的進度表就是一般的:放樣、鋼筋、模板、混凝土,沒有其他的特別項目。也是一般的集合住宅,沒有特別花俏的條件(造型是一般你見過最平常的樣式,每層200坪好了,這是最具經濟規模的坪數)。

  只是,這個進度表必須包括:

  一、一般的工程施工進度。

  1、模板結構體放樣、高程放樣。

  2、鋼筋加工。吊運。組立。

  3、模板拆模、整理、升模、組立。

  4、混凝土搗築。

  二、現金流程(施工金額)。

  三、人力資源進度。

  以上三種進度請製作在同一張進度表上。

 

(待續)

談"營建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三)

   以前我說過,無論是在哪一種公司,都有一堆"營建管理"的制度待建立。

   我要這樣說,是因為有些人認為"我又不是營造廠,做什麼營建管理?"如果他還說他懂營建管理,真的可以一腳把他踹到非洲去!!

    最近,聽說有幾個年輕建築師在討論要不要做成本控制,應該說是在質疑建築師控制預算的可能性?這是國內建築設計者的通病;我們曾經與國內一位赫赫有名的建築師(大師級的)合作過,他在合作前談"設計管理"包括"預算、進度、品質、價值工程....."真是讓人覺得"做個大建築師真的不是蓋的,洋洋灑灑一大本計畫。"可是等到設計開始,龜腳就露出來了--說歸說,做的還是一般事務所那一套!!他的答案是"我們人手不足。"我相信,他們沒有專做"預算控制"的專人,可是,可以委託別人做啊!!而且,幸好他說"沒人"而不是"那不是我應做的工作"。

   簡單的幫業主想一想:業主有"預算"的壓力,也有"工期"的限制,假設還異想天開的想要有特殊的需求(如果有人想要蓋一棟自己要住的住宅,一定希望....一堆夢,對不對?);這時,他找建築師、溝通清楚:我只有多少錢、希望什麼時候可以搬家、我需要哪些設備、景觀等等。一個設計者就必須考慮是否做得到/如何做到。而不是"依我的經驗,圖畫出來以後再說!!"設計者的工作是"依照業主需求設計"而不只是"依我的過去經驗設計"。

   但是,我相信許多設計者也會碰到一些"奧客"(爛業主),自己的需求講不清楚、功課又不做(設計者提出的問題問卷要求業主回答,到要請照了還提不出來),又猛砍設計費,如果有建築師接了這種案子,我只有問"明知如此,為什麼要接呢?"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作法,又能如之奈何?可是,因此國內的設計就是會有一些問題。不談。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設計是個"群體工作"(term work)不是建築師ㄧ個人所能完成的。以目前的工作環境可知:建築設計至少有水電技師、結構技師的配合,如果案子夠大,還有大地工程技師、景觀等等工程技術人員的參予。但是,"品質、成本、進度"中的成本及進度的掌控,似乎始終欠缺甚多。

   這也是我始終認為,設計階段也要有負責"進度"、"成本"控制、管理的專業人員參予的原因。

   我相信"成本、進度、品質"三者是分不開的;同樣的,我也相信"設計"與"施工"也是分不開的,雖然後者有明顯的先後關係,但是因回饋(feed-back)而密不可分。因此,設計者如果不能親自掌控成本、預算,藉助工程人員的資料回饋是必需的。相信這也是有些案子採用"統包"(turn-key)的一部分原因。

  一個人的能力/時間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精通(要精通"施工"或"設計"其中的一項已不可能),但是,工程師總是要知道彼此間相互關係,然後取得協助、協調、妥協。

 *********************

   因此,一位工地的施工工程施不僅要知道:如何施工?(工法);也要了解不同施工方法的成本、進度?施工品質不同標準時的進度與成本?

   如此,才能確實的回饋給設計者建議:什麼情形下,該採用什麼樣的工法、標準。

   這就是我希望工程師在工地努力的方向!!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卑微的心聲

   我學佛,愧對佛的名號。

   我一輩子以學建築為榮,可是從來沒有因此"驕傲"過!!

   第一次刪部落格的作品:"建築人,你在想什麼?"是夜半酒醉以後寫的文章,隔天清晨,酒未醒,匆匆忙忙刪的就是那一篇:"年輕人,你在想什麼?"

   有時,難免情緒一下,雖然,一直希望自己不要落入"消極、悲觀"的泥淖之中,可恨,人畢竟是人,總有下坡的時候。尤其是在現實、工作上面對一些自以為是的"建築專業人員"時,真想怒罵他一頓,可是總是忍著忍著。

   覺得自己像"打不死的蟑螂",身軀扁扁的,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又覺得自己像是"橡皮筋"一般,前一天被人踩在腳底,第二天,只要腳一移開,又回復活繃亂跳的那股衝勁。 

   當然,還是免不了"沮丧"的時候。那時,真的想要捲曲身體、縮在一個陰暗的角落裡。縮在一個小空間裡!!就像冀望是縮在母親的子宮裡!!

   我喜歡建築,所以有建築的職業病。總是希望台灣的建築界不要處處短視的以賺錢為唯一的目的。

   賺錢是應該的,但是可以只"賺合理的錢"嗎?不要昧著良心,吃乾抹淨,缺少社會責任,甚至缺少職業道德。

   不能再寫了,應該樂觀一些。

    2009.10.22.第一次修正。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談"營建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二)

   工程師在不同的公司/位置,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建立一些制度。

   我想,許多年輕工程師會覺得:我只是個最"基本"的工程師,人微言輕,能做什麼?

   以前,我剛進營造廠當監工的時候,沒有發言權,主任說什麼就是什麼(講老實話,也沒有什麼要發言的,屁都不懂,就怕別人來問問題)。那時,除了工作以外多數的時間我做二件事情:

   一是收集資料,包括:工料分析表、施工大樣圖、施工方法。現在我知道的許多工法都是那個時候東問西問、東看西看學來的;發表的一些"工料分析表"也多是那時抄來的;施工大樣圖本來有個檔案夾,現在不知放在哪裡了,我記得許多大樣都是我問完工法、材料以後,自己手畫的。

    其次就是整理"日報表"。我整理過的日報表,其實不多,二個--應該算1.5個是建築工程施工的日報表;一個是銷售的日報表。0.5個的意思是因為有一個工程後期工地亂七八糟,所以臨危受命接掌兵符,有以致之。寫成書的只有這0.5個工程及另一個銷售案。

    整理日報是非常有趣的工作。我希望工程師能夠認真的寫日報,然後工程結束後,將完整的日報帶走,好好分析。我相信十個工地中有十一個工地根本不在乎日報最後跑到哪裡去了;最近我到一個結束已久的工地找資料,說了你們不一定相信:幾乎所有的資料都仍堆在那個工地的空屋裡,包括"合約書、報表(日、週、月)、檢驗書、計價資料、施工照片.....真是應有盡有。我準備這兩天去把日報全部帶回來,整理一番再加以分析,如有所得,再與各位分享。

    我相信工程師從整理分析日報表,一定可以得到許多東西--許多異想不到的收穫。

    以前,我們認為:沒有做過"公共工程"的工程師是"不及格"的;沒有到麥加朝聖過的回教徒不算回教徒;那我以為,沒有整理、分析過日報表的工程師,沒有資格當工地主任。

    分析日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最多只能告訴你一些結果,真正許多有趣的事,關係廣泛,不好說。

  動手吧!!保證有意思。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什麼是營建管理"?分析完,我不說,你心裡一定有數!!

 

談"營建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一)

   寫了這麼多有關營建管理的文章了。

   我想,許多工程師ㄧ定對"營建管理"有興趣,但是,一定也有工程師持懷疑的態度看"營建管理"。其實,我要說:"持懷疑態度是正確的,否則會一頭撞死!!但是,有興趣的人也不要灰心,一步一腳印,慢慢的,我相信只要有人努力--持之以恆--台灣的"營建管理"還是會慢慢進步的。

   有點"灰色"吧!?老實說,人的社會中,無奇不有,什麼樣的人都會遇到。幸運一點,我們談的可以執行百分之二、三十;運氣不好,遇到一些"奇怪的政府法令"、一些"奇怪的業主"、一些"奇怪的學者專家",營建管理能夠有一點發揮、實行到10%,已經可以偷笑了。

   我常常跟年輕工程師說:"一個工地的營建管理,如果能夠落實百分之二、三十,我回去,一定躲在棉被裡偷笑!!連作夢都會笑出聲音來!!"

   工程師啊,不知是否同意?

   我一直認為"產、官、學"三大體系都要建立完善的營建管理體系,方可建全功,缺一不可。可是,無論是法令、理論、實務均要健全,談何容易!?

   就以實務來說,工程師有這樣的想法,老闆、高幹不一定同意;老闆、工程師有這個想法,工人不一定肯配合;施工肯這樣做,設計者不一定配合;設計、施工都有共識,但是業主根本不同意......。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營建管理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所有相關行業整體的問題,不是依賴哪一個人,哪一個團體就可以盡全功的。

  但是,人生就是如此,人的社會就是如此、各行各業都是如此;有志者還是要一步一步的努力,"盡其在我",是我們應有的座右銘。

 

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與阿成公開討論-衛浴施工計畫(三)

   上一篇談到"施工工作項目"。

   這一篇可以討論"資訊工作項目"及"品管工作項目"。

   一、資訊的工作項目:

   1、協調會議。介面工作的處理,除了平行廠商自動自發的溝通協調以外,主辦工程實師無論平行廠商之間協調結果如何,一定要召開"協調會議"。

   假設,平行廠商協調已獲得一致結論,主辦工程師也要知道結論是否合乎工地需求?

   2、

 

談進度表中的"浮時"(FLOATING)

   最近老是在寫(制訂)進度表,也有人一直跟我討論"浮時"如何如何,我真是不勝其煩,想告訴他:"營建工程裡,"浮時"只是一個概念,實際運作中,一般是不會有明顯的浮時的。"

  所以想寫一篇有關"浮時"的基本概念(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不是定理)。怕忘記,所以先將題目定好,等我將"衛浴"寫完,立刻寫這一篇。

  我們都知道,進度是由:工作項目、工期、先後順序等三大要素所制定出來的。這三項確定以後,無論是用電腦程式、手寫分析表、手繪進度表,依書本公式/方法製作出來的進度表,除了"要徑"的工作項目以外,多數的工作項目都會有"浮時"產生。

   因為有"浮時",所以每個工程都有"最早開始、最早結束"與"最晚開始、最晚結束"兩種極端的進度表產生。(在這兩個極端的進度表之間,利用浮時的移動/改變,會有許許多多各種進度表產生。當然,如果有要徑,那總工期是不會改變的)。

*********************

   我們必須知道,"進度表"原先是應用在工廠的生產管理上的;因為效果奇佳,所以被許多行業引用。建築業也不能免俗的大談"桿狀圖"、網圖"、"要徑"、"浮時"....。

   我相信"進度表"的必需。可是絕對不同意"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就滿口胡說八道,關著門,自詡為進度專家。"

   *************************************

   工廠的進度表與工地的進度表有何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工廠有一定的生產線(也就是有一定的機具、人力、能源),一定的氣候(恆溫、空調、說不定還是無塵室;至少沒有風吹、日曬、雨淋),一定的工作時間....。因此,工廠中計算"工期"的風險因素與工地比較起來低得很多。但是,相對的,工廠生產的靈活度就不如工地,意思是除了加班以外,工廠要增加產能基本上是很困難的,不像工地:面的展開、加人、加機具、加時間都能讓產能大增(甚至倍增)。

   我想工程師應該都知道:工期(天)=[工作量/工率(天)/人數]*風險因素權值。

   在工廠中,因為工率、工時幾乎已固定(如果是三班制;人員及機械的使用均已達頂點,要再增加,幾不可能。如果不是三班制,臨時要增加、改變為二班或三班,有一定程度的困難),風險因素亦已控制到最低,所以要改變(縮短)工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進度表上,如有"浮時",就是"浮時"。

   但是,對工程來說,除了非常特殊的工程,否則改變"一般、正常"的工時、出工數,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簡單的說,一個有"浮時"的工作項目,如果"浮時"很長,我們減少出工數,"浮時"必定縮短,理論上來說,出工數減到某一個程度,這個工作項目會變成"要徑"(沒有浮時),如果繼續減少,不僅自身變成"要徑",還會使原有的"要徑"不僅變成不是"要徑"而且會成為有浮時的工作項目。

   所以,更進一步檢討,要再壓縮"要徑"都是可行的。只要將正常的"工時、工數"增加,要徑也可以再縮短,而讓一些原本有浮時的工作項目也成為要徑。這不難了解吧!!

*****************************

   那麼,一定有人會懷疑:訂進度表幹啥?

   一個"正常、合理"的進度表是依據"正常、合理"的"成本、品質"的要求而制定出來的。

*********************

  談到"正常、合理"就讓人頭痛!!我們不考慮人為因素,所謂"正常、合理"就是符合時空條件多數工程人員認同的一般狀況。

   1、符合時空條件,因為必須與環境配合。我們常常說:台灣的品質要求標準與大陸不同;同樣的,我也相信我們的要求與先進國家也不同;但是,當地人都會覺得"那是合理的、正常的"。

   2、即使是同一個地區,"正常、合理"也有一個Range(範圍),不是單一標準。超過或低於這個範圍,就是不合理,就會產生變數。

   我相信許多人都會同意:進度、品質、成本三者相互影響,只要其中一項要求不正常、不合理,其他二項都會受影響。

  國內的工程師應該多數都做過"科技廠房",他們的"正常、合理"是儘可能壓縮工期;價格高一些、品質差一點,沒有人會計較。那是科技廠房的標準。如果我們拿一般的集合住宅施工案來看,一定覺得"不合理",回過頭來,如果我們用集合住宅的標準來審視科技廠房,人家會覺得你有病!!你不正常!!

  所以,這一段一開始我就說"談合理、正常"會頭痛,就是因為如果不了解狀況,妄談"正常、合理"是會鬧笑話的。

****************

  可是,無論如何,在一個地區/國家,'"正常合理"還是有個範圍的。拿個比較時髦的比喻,就好像棒球投手的"好球帶",好球帶有一個範圍,而且是"立體的",所以不是"絶對的"。

每個公司有每個公司的標準,我已厭倦"批評"孰是孰非",不過,工期是一定的/合約的規範是白紙黑字,所以用工期/規範來反推需要的"合理、正常〞也是一個很精確的方法。

如果這樣推出來的浮時,應該就八九不離十了。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與阿成公開討論-衛浴施工計畫(二)

   最近瑣事一堆,所以很難一口氣把一篇文字寫完。

   寫寫停停的結果就很難讓自己覺得滿意,每次重讀,總覺得丟三落四的,不太像話。不過,我還是努力寫好,希望年輕工程師能得到一些東西。不足的地方,就待我想到了再補寫。

   就我個人的想法,我以為:計畫是事前的詳細思考;針對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可能產生/遇到的問題,預先計畫對策、解決方法。當然,人不是神,常常有意料之外的狀況會發生,有人因此覺得"計劃無用",我倒是覺得"意料之外"事件的發生,如果是人力不能控制的,根本沒啥好"怨嘆"的。如果是"早知道"事件,就只能夠怪自己經驗不夠、考慮不周延;但是至少下次可以避免。就好像愛迪生說的:"實驗失敗,至少讓我知道那個材料(方法)是不能用的(行不通的)。"

   以"衛浴設備"(浴廁)這個計畫來說,只要是呆過工地的,大概都可以寫個簡單的計畫出來。

   計畫主要的內容就是:成本、進度、品質、資訊及安衛,如果有想像力,可以加一些"研發"--或者稱"價值工程"也不壞。寫計畫的時候,記得:一面寫,一邊就想進度寫了沒?品質寫了沒?成本分析了沒?資訊作業寫了沒?......就這樣,一一反覆檢討,寫出來的計畫絕對錯不到哪裡去。

   當然,因為計畫(執行)主要對象不同,所以上列六大項不一定都存在,而且比重也不是一定完全相同。

   以"衛浴計畫"為例。成本在寫計畫前應該已成定局(施工小包的分包價格應已談妥);如果業主(或頂頭上司)讓你沒什麼創意,那麼"價值工程"也歸零。餘下的就是:進度、品質、安衛與資訊了。

   進度:組成進度表的幾個重要元素:1、工作項目。2、工期。3、前後關係。上一篇已經比較詳細的討論"衛浴工程"的工作項目,我不知道:看官有什麼想法?

   我一直希望任何一種進度表的工作項目不要超過40-50個;控制的方法就是以工作項目不同的階層用在不同的進度表中。不過,聽得懂得人似乎不多。舉個例子好了,最近,我在做個進度表(綱要進度),大致如下:(四樓廠辦)

 1、 鋼骨備料:5/1-6/30

 2、鋼骨加工:7/1-7/31(A區)

 3、鋼骨組立:8/1-9/15(A區)

 4、鋼骨加工:8/1-8/31(B區)

  5、鋼骨組立(B區):9/1-10/15 

   6、帷幕牆施工:9/15-11/15

   7、內裝:10/15-12/1

   8、使照:12/1-12/31

   還有一些工作項目這裡就不列了。工程師由此表可以了解:綱要進度與工作項目之間的關係。

   再來,我們試著做"衛浴"的工作排程:

   1、防水工程。

   2、牆面粉刷。

   3、地坪粉刷。

   4、放樣(天花及浴缸)。

   5、砌磚。

   6、天花角材。

   7、牆面貼磁磚。

   8、地坪磁磚。

   9、牆地磁磚勾縫。

   10、機電設備拉線(水電)。 

   11、天花封板、開口。

   12、抽風機、燈飾、開關插座安裝。

   13、浴缸、瓷器安裝。

   14、浴缸保護設施。

   15、衛浴間鎖門。

   這裡的順序不是不可改變的公理。主要目的是比較這類進度表的工作項目與前一個進度表的工作項目的異同、階層的差別。

三國演義--開場白VS念奴嬌

明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或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毛宗崗批註的三國演義版本)

*********************

宋 蘇東坡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閒,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讀三國,總是會想到蘇先生的"念奴嬌"。讀楊慎的詞總覺味道清淡了一些,還是蘇先生的"大江東去"氣勢磅礡、震撼萬里。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與阿成公開討論-衛浴施工計畫(一)

  日昨收到署名"阿成"的工程師有關衛浴的第一個解答。(局部施工計畫)

  這個題目主要的精神是讓工程師了解:在一個工作區域內,有三四種工種必須同時/先後/參差施工,工程才能完成;但是施工順序互相影響、互相干擾,工程師就必須強制安排施工順序,免得工班互相埋怨、互相推諉。

  任何進度的安排,只要能順利進行、將工作在預定工期/成本範圍內、依照圖說順利完成,都是正確、可行的。

  所以,這裡,我只是跟阿成討論,沒有對錯的問題,只是拿我的看法,互相研究一下。

  一般,在"衛浴工程"施工過程,所有的分包商(包括水電的浴缸、瓷器;泥作的磁磚,木作的天花板)都會希望:別人做完以後,我來收尾。主要的原因是避免自己做完以後,因別的工種繼續施工時,不慎破壞自己前面已施作的工程,他們就必須回頭來修補/改善,那是一件很煩瑣的工作。

   比方說:牆面磁磚先貼/後釘天花板,磁磚一定會被木工不小心敲破或弄掉落。浴缸先安裝,那麼到最後,浴缸有可能會有裂痕/破洞/香菸的燻痕...更慘的是在浴缸未固定妥善前,不知何人如何用力,導致浴缸歪斜不正,需拆下來重新安裝...。

   假設天花板先釘,也有天花板的問題。被泥作污損是小事情,夾板被不知什麼人撞破才是麻煩(我猜是施工的梯子)。而且,這裡也有一些衍申出來的問題可以討論一下:

   1、假設隔牆是1/2B磚牆,那麼,1:3水泥粉光應該做到哪裡?題目應該是層高2.8公尺,天花板高2.4公尺;那麼,工程師們,一般粉刷是作多高?

   1.1.到頂?那管線四週的空隙是否要處理?如何處理?由誰出錢處理?

   1.2.高過天花板約20公分,即粉刷高程是2.6公尺?

  2、天花板與瓷磚(或是粉刷面)的收頭如何處理?

   2.1.天花骨架周邊的角材釘在粉刷面上,然後釘防水夾板?瓷磚貼到夾板下方?(留不留空隙?留多少?與瓷磚間的空隙相同?是多少?)

  2.2. 先釘角材,然後貼磁磚,磁磚完成後,天花才封板? 

  2.3.天花板四周有沒有線板收邊?

  3、浴缸先裝?後裝?

   3.1.所謂先裝就是在磁磚安裝前先安裝浴缸(也可能是天花板施工前)。後裝,就是磁磚貼妥以後,才安裝浴缸(也可以是天花板施作完成後才安裝)。優缺點,我想工程師ㄧ定可以分析、了解。

  *****************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開始的防水、粉刷一定是放在前面,而馬桶、洗面盆、五金等安裝一定是最後;中間的瓷磚、天花板、浴缸安裝的順序都有討論空間。

******************

  談完順序,我們再談"放樣"、"預備工作"與"工期"。

*****************

  "放樣"比較簡單,營造廠的主辦工程師ㄧ定要先放"高程基準線",讓泥作、木作、水電有所依循。

  在工程開始前,一定要確認"高程基準線"。泥作完成後,要有"天花板線"(下緣)及浴缸的上緣放樣線,共計二條放樣線。如果,磁磚分割計畫做好了,也可以放磁磚基準線。

  由此可知,衛浴的瓷磚計畫(分割)與浴缸及天花板高程有絕對的關係。

*****************

 預備工程的部份,除了"放樣基準線"是第一要務以外,其次,就是"水電管線"的覆核:包括1、馬桶糞管位置。2、地坪排水管(口)位置。3、浴缸給水(水龍頭)位置(確認浴缸方位)。4、浴缸排水管位置。5、洗面盆給水(水龍頭)位置。6、洗面盆排水管位置(牆面?地面?)7、開關、插座位置?8、頂燈、壁燈位置?9、抽風機開口位置?

  上列這些項目不僅要找到、確認,還要保護好(該接臨時套管的接起來,該塞報紙的塞報紙)。遺漏的趕快補救。

  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是,如果是大塊磁磚(包括牆、地,每塊磁磚大小超過10*10公分)所有的開關、插座、排水口面板等都必須配合磁磚分割計畫作微調,放在最美觀、適當的位置。

***********************

   談到上列"衛浴"的施工工期,我想:"單項工期"比較容易表現;現在所寫的這個衛浴的"局部計畫"要表現"一間衛浴"的工期,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台灣的工程師ㄧ定不習慣以"小時"為進度單位,安排進度)。所以,我不認為"進度表"一定要安排"時辰"(這是配合台灣的工作環境所說的)。只要在單項工程的進度表中排列"開始"、"結束"時間就可以了。在局部(區域)計畫中,只要確認"先後順序"、"工作內容"就可以了。

  這個進度,多半反映在"雙週報"的雙週進度表中。如果"先後順序"能提早確認,反映在"月報"、"月進度"中,那就更理想了。

  例如:簡單假設是一棟15層集合住宅,每一層樓有四戶,每一戶有二套衛生設備。所以一層樓共有8間衛浴,全棟共有120間衛浴。

  假設一組木工組立天花骨架(不封板)一日可完成3間,則"衛浴天花板骨架施工"需要40個工作天,假設風險因素是1.2,那麼,月報(月進度上)就需要48天;如果牆面貼磁磚,一組人一天可以完成二間(不含勾縫),那麼,骨架組立的第二天就可以開始貼磁磚.....。因為二者完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所以可以計算一下,何時開始要求磁磚要進場二組人,完成時間應保持在一天差距。但是因為月報有許多"不定因素",無法確實掌握進度,所以必須以"週進度"來確實掌控實際進度。

*********************

  寫到這裡,已經很囉唆了。

  但是,還有一些必須提一下:

1、我不知道,現在的衛浴地坪,在浴缸下方,泥作工人有沒有以水泥砂漿砌一個向外傾斜(有洩水坡度)的平台?用途是:萬一有水由牆與浴缸中間的縫隙滲至浴缸下方,水會自動排出?

2、我也不知,浴室中裝設浴缸那一邊(長向),浴缸安裝後如果有一段空隙是如何處理?也就是說,安裝浴缸那一邊牆的長度比浴缸長時,多出來的空間,如何填補?我們以前是砌紅磚或是搭輕鋼架鋪鑚泥板,最後貼與牆面相同的磁磚。現在呢?如果相同是否也要加到進度表中?

3、事實上,我們安裝浴缸前,都會在靠牆面(三面)砌1/4B 磚來承擔浴缸靠牆三面可能有的外加重量。如果同樣是這樣施工,這個部份的砌磚(與上一條的砌磚或其他工作項目)也應列入進度中,是不是?

**********************

寫到這裡。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給看官的第三封公開信--有獎徵答

 好不容易出了三個很基本的問題,居然一個回應都沒有。這是對年輕工程師而出的題目。也是呼應我的第二封公開信--自己動手做。

     既然如此,我思考好一回,決定贈送我的幾本書來希望工程師作答。

     我在建設公司的時候出了十幾本書,內容很廣。有關於施工計畫的、進度的、基本觀念的;也有將歷年發表的小品彙集成冊的、還有一本是"生活禮儀"。

     多數的書都只餘下一本。雖然只是A4影印裝訂成冊,一本卻也要幾百元(影印一頁一元加上裝訂)。

     這次,我想自己拿錢各印十本,贈送給作答的工程師。

     當然不是有答案就送,我還是希望工程師對自己負責。我常說,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夠說服自己,如何說服別人?

     如果你的答案可以上網公開(你自己上網公開,我不會佔你的便宜)經得起批評、考驗,我就送你一本書---自己選擇書名。(對不起,現在我懶得去查。)

     要不要試試看?我的點子也只有這麼多,你有更好的方法嗎?

   

    

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第三個題目--衛浴設備(區域施工計畫)

    這個題目的工作項目包括:

    1、牆面粉刷。

    2、貼20*20磁磚。

    3、安裝浴缸、洗面盆、馬桶及相關五金設備。

    4、地坪粉刷。

    5、地坪貼馬賽克。

    6、安裝毛巾架、鏡箱、衛生紙架。

    7、防水夾板天劃+木骨架。

     8、吸頂燈、壁燈各一。隱藏式抽風機一。

     只要排進度表即可,各個工作項目的工期自己決定(就是一般最平常的衛浴設備,)大小約1.8公尺*2.5公尺,層高約2.8公尺,天花板高2.4公尺。

     主要是考慮各工種的介面。

第二個題目--單項施工計畫--圍牆

  這個題目是有個朋友的問題(類似),我覺得是個很好的問題。

  施作1/2B(紅磚)圍牆。高2公尺,長8公尺(含柱),頭尾及中央共設置三支水泥柱(20*20*200)。表面(內外側、柱、圍牆頂)均為1:3水泥粉光。

   鋼筋簡單的設計:主筋為四支四分鋼筋、箍筋為三分筋間距15公分。

  施工計畫必須包括:

  1、進度表。(以開始日為第一天。桿圖就可以了)。

  2、材料數量。

  3、各種工種數量。

  4、工率。

   5、品質規範(一般的不必寫,如果有必需說明的,請說明。)

   6、現金流程。

說明:1、 紅磚以80塊/平方公尺計算。

          2、柱的外側與磚牆平齊,凸面置於牆內側。

           3、柱的基礎:40cm*40cm*20cm(深)。鋼筋3號筋單層雙向@10公分。基礎面與G.L.同。

           4、牆基礎:寬20cm*10cm(深)。鋼筋:三號筋@10

 

設計一份日報表

 我是非常重視日報表的。可是,多數工程師都視為麻煩、無聊。

  如果工程師知道日報表的用途,而且真正的/認真的去收集、分析、檢討,一定可以獲得很多東西。日報表的功用,已經寫很多了,懶得重複。

  不過,重點再提一下:

   一、日報表是製作"工料分析表"的基本依據。

   二、日報表是工程師工作內容的紀錄。

   三、日報表示評估/檢討"風險因素"的依據。

   四、日報是施工管理的第一手資料。

   五、其他。

   我想工程師對"日報表"的格式一定清清楚楚,內容也閉著眼睛都想得出來。而且,我也相信那種表格,也是經過千錘百鍊才設計出來的。

    但是,經過了幾十年,許多工程的日報表還是一成不變、工程師還是依樣畫葫蘆,難道一點改進的空間都沒有?

    這是我希望工程師自己動手做的第一個問題。

    至少想一想。人體只有"頭腦"越用越好,其他用久了都會磨損的。

  

(待續)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談發包流程1、(業主-營造廠)

    我對台灣一般的發包流程一直很感冒。本來想寫"合約文件",考慮一下,還是先寫"流程",因為發包文件跟發包流程有絕對的關係,如果流程不對,許多文件的價值、功用就會大打折扣,甚至丧失原有意義。

    我們將發包流程分成三個部份:

    壹、準備工作。

    貳、領標至投標作業。

    叁、開標及開標以後的作業。

*****************   

 第壹階段、準備工作:

一、時間:領標以前,至於何時開始?時間需要多長?就看主事者的態度、觀念了。

       我相信算過圖的工程師都可以了解,要算一套圖,簡單的也要一、二個星期,複雜的或是大型的案子就需要更多的時間。

       我一直很不明白:為什麼許多工程發包過程急如星火,而在前面的設計過程或更早的開發、規劃階段卻一拖再拖?散漫、毫無節制的拖!!不到設計要送照了或是已經要發包了,就是不下決定;不然,就是繼續修改"設計需求書",繼續改圖,似乎後面的工作/別人趕得要死是他家的事。

       記得前幾篇中曾經提過,台北市現正進行的一個頗大的建築工程,地下室已經施作超過一半了,還在改結構!!樑跟柱噢,不是次結構耶。(似乎很多人都覺得這很正常,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如果是外行的業主,只是讓人覺得"財大氣粗"、無可奈何;但是如果是自詡為"專業"的建設公司老闆/政府工程主辦單位就讓人匪夷所思了。

        政府機關的公共工程,可能因為"法令、規定"限制,所以一堆束縛;但是私人機關的工程也依樣畫葫蘆就讓人納悶了。

       公共工程在領標以前的作業似乎都是內部作業,與施工廠商毫無關係。但是,民間工程如果也這樣,就太浪費時間了。一般,可以在"設計發展"階段快要結束時,邀請營造廠參與第一次"標前會議"。

二、工作內容:

    1、工作項目:

         1.1.設計圖繪製。理論上來說,領標時,所有的設計圖應該都已完成(含詳細設計的施工圖)。

         1.2.規範製作。

         1.3.材料指定廠牌確認。

          1.4.施工指定廠商資格確認。

          1.5.綱要進度表製作。

          1.6.數量計算。

          1.7.單價確認。

          1.8.標單製作。

           1.9.施工說明書製作。

     2、發包文件

         2.1. 設計圖。

         2.2.施工說明。

         2.3.材料規範。

         2.4.預算書。

         2.5.投標單。

         2.6.合約主文。

         2.7.一般規範。

         2.8.投標須知。

         2.9.補充說明。

     3、會議

         標前會議

 

 

(待續)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有問必答(2)--排樁、鋼軌樁、連續壁優缺點

    我相信這些在以前的文章中,一定寫過。

    我回去查了一下,鋼軌、預壘皆已寫過,缺連續壁、鋼板樁、衝擊樁及比較特殊的振動式排樁。希望看官自己去讀那兩篇。這裡就簡單的作一番比較。

    我想前列所有的樁體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地區/用途,沒有哪一樣比較好的問題。這是首先要認清的。

    一、以價格來說:

    鋼軌樁最便宜,排樁次之,連續壁最貴。

    二、以施工速度來說:

    鋼軌樁最快,排樁次之,連續壁需時最長。

    三、以安全性來說:

    只要是施作符合規範、在他的容許範圍內,安全性是一樣的。我的意思是說:鋼軌、排樁、連續壁等都有他的安全範圍,超過範圍當然有問題,但是如果全部都採用連續壁,那就是over  design,那就是浪費。如地下室只開挖一層、開挖深度只有五、六公尺,設計用連續壁,那就毫無道理、殺雞用牛刀、浪費資源。

    四、防水性:

     連續壁防水性最佳、鋼板樁次之,其他?沒有。

    五、兼作結構體

    只有連續壁可以設計兼作結構用,其他?沒有。

    六、法規

    台北市的法規似乎規定開挖深度超過八公尺,擋土設施就一定要做連續壁。其他地區有沒有類似的規定?不知道。

    七、適合開挖深度的範圍:

     依據台北市法規的規定,大概可以知道:地下室深度在八公尺以內,一般土壤,可以選用鋼軌或排樁(請教大地工程技師或結構技師)。八公尺以上最好選用連續壁。

    八、特殊地質:

     如果是在桃園、新竹、台中等卵礫石地質中,連續壁是無用武之地的。必須選用鋼軌樁(淺開挖)、衝擊樁、檔土柱(深開挖)等工法。

    其他,想到再補充。   

   補充:

   1、噪音:鋼板樁最吵,市區內施工一定被抗議。鋼軌次之,其他差不多。

  

給工程師的第二封公開信--自己動手做!!

    寫了這麼多了,相信也有一些工程師得到一些東西。

    我還是要誠懇的告訴所有的看官:"自既動手做做看!!不然是得不到精髓的。"

    就好像讀食譜、看成品的照片,"噢!原來獅子頭是這樣做的!!我懂了。"假設,沒有食譜了,我們就記憶來做做看。或者,一邊看食譜一邊做,保證問題一堆。

     千萬不要說得一口好菜!!

     千萬不要講得一口好"營建管理"!!

     動手做,才能得到"know-how"(訣竅)。那是別人敎不來的。不是沒寫,而是你體會不出來。俗語說:"江湖一點訣,說穿了一文不值。"我倒是覺得,真正做過了,才能體會那一點"訣"。別人怎麼說,都是白搭。

     許多朋友自詡燒得一手好菜,我每次都是同一個問題:"清蒸魚,怎麼做?"多數人都是支支吾吾的,或是答非所問。因為我試過很多方法,還是不滿意,總覺得味道不對。

    前一陣子,上網查"糯米飯"的作法,有泡水一個晚上的、三小時的、不必泡水的...自己動手做,結果居然還不錯!!

    無論是"品質、進度、成本、安衛、資訊、研發。"看得再多,只是讓你有概念而已,真正要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就是"自己動手做!!"食譜背再多,絕不會成為一代大師!!動手做、嚐嚐看、嚼嚼看、吃下去,那才會成為自己的東西。

    做的過程,一定會有疑問,我們再討論,那時,問題就很精采囉。

    我有一位非常要好的高中同學,清華物理系畢業以後留美,有一次我們閒聊,他就告訴我他要研究"太空物理",因為,太空物理有許多理論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成立。後來,他成為大師級的學者,還惹來一些政治麻煩(那是兩蔣時代的事,略過)。

    重點是,即使是"清談"也要能"自圓其說",而且能就現有的現象解釋清楚。這就不是那麼容易了。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宇宙擴張論"、"黑洞"、"白洞"等等。

    說了半天,如果連自己都無法信服,千萬不要拿出來唬人。無法信服的那個部份就是很好的問題。拿來討論討論,如何??

   一般,我遇到有人大放厥詞、說一些似是而非的營建管理時,通常我有幾個反應:

   1、當作沒聽到,隨他說。

   2、提個問題,凸臭。

   3、如果是公司的小朋友(工程師),我的答案是:"你講哪一國話?我怎麼聽不懂?"

    2009.10.23.第一次修正。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