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給社會新鮮人的忠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給社會新鮮人的忠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落實自己所學

這個部落格有關營建管理的文章怕不有七、八百篇了,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鉅細靡遺,但是,輪廓總是有的。

**************

我不知道"看官"的想法/希求,所以,很難順著看官的想法/意思去寫文章,除了答覆問題/回應比較實際以外,只好自己想到哪裡寫到哪裡。莫怪我。

文章雖亂,我想還是有頭緒/架構的。

**************

有幾個基本觀念是我一天到晚說的,希望工程師能了解:

一、任何一個公司只要能賺錢/不違法,他的管理制度就是"好的"。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所待的公司很爛,這裡有問題、那裡不公平......;事實上,如果你當你們公司的"負責人"你會如何修正/調整/改革你發掘/察覺的問題呢?

將心比心,你會發現「問題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台灣諺語說的:「不是獃人想的那麼簡單」)。

這一點跟「落實所學」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大了:工程師在一個公司、一個工地,千萬不要"強行"推動你的觀念/想法,尤其是"長官"都面露不愉之色之時。

老闆(或長官)覺得:我這樣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大肆改革"?你敢保證會更好?會賺更多錢?會節省更多"支出"?會........。

二、

 

 

(待續)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我可以給你建議,可以牽你的手,可以扶著你,可是,我無法背著你。

記得以前讀"讀者文摘",有一則小故事:

一個人向上帝祈禱,希望上帝能幫助他度過困苦/艱辛的日子:

上帝說:「孩子,我是一直在你身旁啊!」

這個人就問:「上帝啊!可是我怎麼從來沒有見過你?」

上帝說:「你看,這是你人生的腳印,這一排是你的腳印,旁邊這一排就是我的腳印。我不是一直陪在你身邊嗎?」

這個人看了一會兒說:「我最痛苦的這段時間,怎麼只有一排腳印?上帝啊,那時你在哪裡?」

上帝說:「孩子啊!那是我的腳印,我背著你走過那段時間啊!!」

****************

每一回,我想到這一則故事,眼睛就會起霧;就像SIMON AND GARFUNKEL在歌詞裡寫的:「Jesus  love  you  more  than  you'll  know 。」

***************

工程師啊!在學習營建管理的道路上,有些部份,我可以依我的經驗/學識告訴你、建議你:我認為怎麼走/哪一個方向比較好。

如果遇到比較艱險的道路、獨木橋,我可以牽你的手一起走過。

遇到困難/危急的坡道、山路,我可以扶你過去。

偶而,情況特殊/真正有必要,我也可以背你過去。

但是,在空曠的平原上,我是不可能背著你走的。

****************

我不是無所不能的上帝。即使在狹隘的營建領域之中,我了解的也非常有限。工程師啊!!如果你自己不努力,我是幫不上忙的;而且,有些問題,我根本不懂也無能為力。

即使是佛菩薩也只能"加持",不可能你什麼都不做,卻祈求佛菩薩跳出來幫你完成一切。

如果工程師有這種想法/有這類希求,請你到別的地方去找人背你一輩子吧。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非相關科系如何轉業進入營建業?

**********來函照登*********

1.是應徵內業-在公司當行政或是助理,還是從外業工地當監工或是工程助理 重頭學習來得好? 公司跟工地到底差在哪裡? 在公司磨練跟在工地磨練哪個對往後升遷機會比較大?

2.我看到有些公司肯給新鮮人機會,最低應徵條件都只要具備乙勞證照<一年工作經驗+上課即可報考>即可,如果我有乙勞證照錄取的機會會大增?

3.在應甄時,要如呵說服業主對我<非相關科系>的機會會比較大?

4.如果上述的方法都不行的話,小弟有考慮再去讀書,如果是這樣的話朝土開還是都更哪個前途比較好?

**********濟公如是說********

老實說,我重讀了我自己寫的"如何入門當監工"一文,真如自己文中最後一句寫的"沒啥創意"。慚愧!!慚愧!!

其實,營建業也不完全是"工程"的領域,只是有工程背景好像就比較容易入門/比較容易有共通的語言/比較好溝通罷了。事實上,似乎也是如此。

我左思右想,遲遲不敢下筆的原因就是我找不到說服我自己的理由來告訴你「怎麼做比較好」。

我想,如果你是深思熟慮決定要走這一行,我勸你"回去讀書"吧!!

台灣的社會,"科班"出身還是根深蒂固的邏輯思維,一輩子的事,不要因為"不是科班"成為你一輩子的陰影,真的。我在社會上混這麼多年,學歷真的會"如影隨形"的跟在你身邊/甚至成為你的夢魘。

無論你是吃頭路/上班,升遷/晉級/加薪....都有可能因為"非科班"而被輕忽。即使是"老闆",人家也會指指點點說"你外行是應該的"。

至於該讀什麼科系,我覺得都差不多;土木系是一切"工程"之母,其他的,就看你的興趣了。如果你對"建築"情有獨鍾,那麼我勸你唸"建築系",其他的"都市"、"室內裝潢"等等都是建築系衍伸出來的(一如土木衍伸出水利、交通、河海等工程系一般)。

建築與其他科系最大的不同是唸建築最好有一些"藝術細胞",如果你喜歡"繪畫"、"雕刻"、"造型"等等美術工作,那麼,唸建築絕對錯不了。至於以後走哪一條路?那就看你的興趣了。

建築的路很廣,我以前寫過,你可以找來看看。不過,不急,那還有一段時間;目前。先確定"下一步"怎麼走再說。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多學、多想、多問、多做、多學...

我寫這個部落格的目的很單純:把我一輩子所學的、所知道的、所整理的,完完整整的交給年輕工程師。

************

做學問有很多方法、各家有各家的理論/辦法,都是好的。

我是覺得國內的年輕學子有一個很普遍/共通的毛病,就是"沉默寡言",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城府有多深?"無論我在哪兒,上課也好、演講也好,聽眾總是"默默不語"。我也習慣了(有時也有人捧場問一些問題,我覺得都不夠"深入",不夠"犀利",輕描淡寫就解決了)。

其實,這都要怪罪國內"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從小到大,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上課的方式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安靜的/默默的坐在下邊聽/邊抄筆記,老師與學生少有互動(出聲搞不好還被罰站);所以啦,學生也習慣了"聽"、"背"、考"書本/老師"講的東西,如果想要有創見,保證死得快...。

這是很糟糕的事。所以說:台灣自己要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我是希望年輕工程師"多學"----不要以為「畢業囉,所有的教科書本可以賣掉囉!!」更不要以為:「好不容易脫離讀書、考試的苦海,解脫了!!以後再也不用讀書/考試了」。大錯特錯,人的社會,要上進、要比人強,讀書/考試(不一定是坐在桌前/白紙黑字的那種考試)還是避免不了的。

學校所學,原理原則/理論居多,那是基礎。細節/實務還是要在社會中尋覓/學習,有時候,很多是書本上找不到的。

我想,無論是學生、工程師都必須體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建築業的範圍非常廣泛,而學校不可能知道學生以後會走哪一條路(就業),所以只好什麼都敎;因此,很多學科就只能敎重點了。」

學生出社會/就業以後,發現很多學科與工作"不太有關係",所以就覺得"學校敎的都是沒用的"。如果工程師ㄧ輩子幹基層的工作,那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工作職級一路往上走還覺得"學校敎的都是沒用的",那就未免混得太厲害了。

*************

因為建築包括的行業太廣,我想已經在社會工作的工程師都可以體會;所以,很多"枝節"、"實務"只有在"社會大學"慢慢學習、慢慢體會,如果遇到好的主管、好的前輩、好的朋友肯細心的教導你,那是你的福氣。可是,我相信:社會大學裡,肯教你的個人也不可能是"萬事通",一定有一定的範圍、程度、領域,而且,很可能講的也是"原理原則",很多"訣竅"還是要自己用心努力去體會的。

比喻來說:學校敎的是主幹,我說的是枝幹,真正的花果樹葉還是自己動手去領悟。

所有的KNOW-HOW是實做過程中領悟的,不可能憑空想像獲得。

**************

社會大學沒有書本、沒有期中考、期末考,也沒有成績單。

但是,我相信還是有很多無形的考試/測驗/成績單。

***************

 

 

 

(待續)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99新春感言1.----千萬不要咬牙籤,拜託。

過年這一段時間,在外面吃飯/用餐的機會比平時密集許多,讓我感觸最多的(驚心動魄的)是:看到打扮入時的小姐/女士咬著一根牙籤走出餐廳,或是用完餐拿一根牙籤剔牙,雖然用一隻手遮著小口,可是,真的還是很難看!!

拜託,只要有人一咬牙簽,一切形象對我來說:通通完蛋!!

小馬哥害人不淺,也許有人以為如此"很瀟灑",那真是天知道。男生不顧自己的形象也還罷了,小姐女士也以為自己是"小馬姊",就太離譜了。

以前我曾經寫過,萬一用餐以後怕自己齒縫留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到"化妝室"去照照鏡子,在化妝室裡要漱口、要剔牙、要...悉聽尊便,絕對不會"破壞形象"。(外國人稱"廁所"是"化妝室",不是"文雅"而已,有他實際的功能/道理。)

千萬不要在大庭廣眾間拿一隻牙籤(牙線)整理口中的殘羹菜屑。我覺得那個動作真是"色、香、味"俱全。

**********

新春期間,看見太多美女俊男不自知的使用牙籤、叼著牙籤,實在受不了,所以,吶喊一下。

拜託!拜託!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三不借--老婆、書、錢

這是我給年輕人的建議。

老婆不外借不必說明。我猜這只是湊"三不借"的數字或是增添一些趣味性而加上去的。中國人應該還沒那麼開放,所以,不討論。

書不借。這是愛書人一定有過的經驗。任何書只要一借出去就"一去不復返"。我幾乎可以說"我以前借出去的書,還沒有見過回來的"。所以,後來只要有人要借書,對不起,除非我不要了,乾脆就送你算了。否則。對不起,三不借,多多原諒!!

我買書很少"亂買"(偶而也會,大拍賣啦,清倉啦、書展啦。)後來,買書前會一再思考:會讀第二次嗎?答案是肯定的,我才掏錢。

所以,有時書找不到,我會再去補購。真是勞民傷財。

***********

說到錢不借,這是年輕人比較困難的地方。(豈止年輕人,我現在還是會有這個毛病。不過,比較起來次數已經很少很少趨近於零了。)

以前,我借給人家的錢,有些真的跟借書給人一樣:一去不復返。更糟糕的是連"人"也不見了(也許借錢的朋友心虛,乾脆避不見面)。所以,我們借錢給朋友,結果可能是"人財兩失"--錢沒了,朋友也不見了。

讀"中國笑話"裡面有一則是寫"借錢"的幽默。詳細不記得了,內容大概是說:有一個人向朋友借錢,極盡諂媚、阿諛之能事,另外的朋友見了就向借錢的人說:「借一些錢,何必如此作踐自己?」借錢的人回答說:「這算不了什麼,等他求我還錢時候、看他的的表演,那才精采!!」

真的耶!有些人"借錢"跟"還錢"是截然二張嘴臉。

拜託別人還錢,好像我們犯了滔天大罪!!而不還錢的,振振有辭,好像真理站在他那一邊似的。

***********

有幾個辦法不借錢:

1.我沒錢。最正當的理由。

2.我老婆管錢。推得一乾二淨,不過要先家裡說好:借錢一律沒有。

3.我只有零用錢,我媽媽管錢。挺權威的。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珍惜青春、勿虛擲黃金歲月

這是老生常談了。

不過,還是要唸一唸,免得年輕工程師以後說:又沒人告訴我,真的是這樣耶!!

那時已來不及了。

*************

就我個人的體驗,時間真的過得飛快。

每個星期一就想:又要上班了。可是一幌,明天又是星期六了。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一年一年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過去了。

工程師有沒有想過,你現在幾歲了?高中(初中、甚至小學)的往事,是不是歷歷在前,像是昨天的事,可是,已經多少年過去了?

**************

我覺得:一般來說,一個人三十至四十歲的十年是真正的鑽石歲月

而這十年多數人會發覺(感覺)不知不覺就已經過去了。快四十歲了(或接近四十歲了)才瞿然驚問:這十年是怎麼過去的?

如果你也問這個問題,已來不及了。

如果你只是三十郎當歲,還好,還有時間,好好用心過你的每一天吧!!拜託。

當此之時,身強力壯、父母健在、子女幼小,有煩惱是自己"為賦新詞強說愁"!!

**************

相對於三十至四十,其實人生的二十至三十,四十至五十這兩個十年也是人生的黃金歲月。

雖然煩惱相對較多,但是比較起來還是挺愜意的。

**************

每個人的際遇不同,前面所說的只是"通則"、"一般情況"。不過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生總有黃金歲月,只是自己知不知道?能不能緊緊/切實掌握而已。

**************

我不是"享樂主義者"。

我常常跟我兒子說:鑽石、黃金歲月一定要好好把握。過一天就少一天,不要混過去,每一天都要認真的過。

認真的過,只是希望"活得充實"。不要殺時間,混混沌沌的浪費生命。

我真的無意道貌岸然的勸說年輕人應如何如何,我倒以為:年輕人如果要揮霍"青春",也應該揮霍得風流、潚灑、淋漓盡致!!

2010.09.07.第一次修正校核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千萬不要跟上司頂撞

 

上個星期,到咖啡店買一些咖啡粉、奶球、濾紙....。

那家店因為離公司很近,加上來往二、三十年了,所以年紀與我相彷的老闆、老闆娘大家都很熟。

閒談間,偶然我們談到小孩的工作,因為他們的女兒跟我兒子都是同一所研究所畢業的,所以....。他女兒到一家公營機構服務,屬於約聘性質/一年一聘...。因為一年快到了,會不會續約,不得而知。

老闆說:不錯了,整整做了一年,沒被趕走。

?????

當初跟她一起進去的另外有二個/都是女孩子,做了幾個月就被主管叫去,要他們明天不用來了。那兩個女孩哭得死去活來。

更慘的是,前幾天,二個新進人員/男的,被主管下令叫他們立刻走路,還叫警衛押著他們收拾自己的東西、押著他們離開公司。那兩個還是幾千人正式公開招考考進去的。

*************

對我來說,真是聞所未聞,著實讓我心頭抽搐了一下。

*********

其實,叫警衛押人收拾東西/離開公司,我是見過的。那是一位留美的/關係企業的主管做的。他說:不准碰電腦,因為可能會"惡意破壞"也可能"帶走資料/公司機密"....。那也是我一輩子所僅見的案例。

台灣的公司,一般主管很少做得這麼"絕"的。

大環境不景氣/工作難找,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有必要接受(給予)這種震撼教育嗎?

*********

原來,那二位仁兄跟上司意見不同/產生一些小衝突。結果就是.......滾蛋。

我又請教一些人:「政府單位考試進去的,也沒保障?」

********

匯集/整理眾人的意見如下:

1.現代的年輕人,自以為是,在家裡被寵壞了,完全不懂社會的倫理也不曉得拿捏與人相處的分寸,不幸遇到比較強悍的主管,結果就是如此。不過,這種主管也不多見。

2.只有"考試院"舉辦的考試及格者才具有"公務人員"的資格(如高考、普考、特考等)。但是,這些人還是要自己到缺人的政府機關面試/獲得錄取/報請考試院核可後(職等職級)/正式聘用,才算取得公務人員資格。那就有保障了。

即使是這樣,真的跟上司搞不對盤,他還是有辦法把你"發配邊疆"的。

3.一般公家單位自己舉辦的考試,錄取的人員皆屬"約僱"人員。約僱人員哪來保障?而且一般新進人員都有試用期,短則三個月,長的可達一年。

只要在試用期間稍有差錯,主管就可以以"不適任"為由,請你回家吃老米飯。

4.當然,我不認為主管都那麼凶悍,但是,誰敢保證?

5.我寫這篇的目的,無論是"公家聘僱"、私人機關,除非已經不想幹了,否則"千萬不要跟主管對幹"!!倒楣的一定是菜鳥!!

何必呢?

即使想離開,也不必幹開,"好聚好散",世界很小、台灣更小,以後遇到的機會多的是,留一個退路吧!!

2009.10.22.第一次修正。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豺狼虎豹的世界

我一向不喜歡談"社會的黑暗面",因為,到今天為止,我還是認為:"社會沒有那麼黑暗!!"

*********

但是,如果不幸"碰到一個",又不知閃躲,那就"糟了一個糕!!"

所以,我還是要"告誡"年輕工程師:社會有一些"陷阱"、"陰謀"、"陽謀"就游走在我們的身旁、伺機而動;所以年輕人為人處事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以為"天下人都是好人"!!

有"便宜的事"讓給別人/走遠一點,不要以為那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一世人,我還沒有見過"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只有"天上掉下來的糖衣毒藥!!"有便宜的事?讓給別人--恭喜他!!我們還是"安分"一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勞而"獲"的事情背後就是"不勞而禍"!!

薄薄的糖衣吃完.....啊啊啊...就"苦"了!!

***********

房地產界,我"碰"最多的就是某些"大財團"的合建案:都是因為"各種理由"(不可公開的理由)只要投資"五億"(舉例/不算數),短時間(約一、二年)投資報酬100%....每次有人來談這類案件,我的標準答案是:「如此好康的事,你找親朋好友集資一下,輕鬆愉快就賺五億,找我幹什麼?」

也有"朋友"端著整個"企劃書"來跟我"商量":「我是受"高層"委託,一定不會錯!!跟你們老闆建議一下,對方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可以見面詳談。」這類案件我就需要"讀"一下企劃書/給"朋友"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一般來說,也都是"暗藏玄機",就像"老鼠夾"一般、大嘴張在那裡,等你一腳踩進去.....。只要"不是"利令智昏"(妄想:發了!發了!!),企劃書內一些關鍵的"荒唐"一眼就可看穿/識破!!

每每我都要一一解釋/分析給朋友了解:別傻了!!

結果也都是:哦!!原來如此,真的不能玩耶!!

************

有時候,我覺得:社會就是有一些"惡人",四處巡弋/尋找獵物,嘴巴張得大大的,隨時準備"擇肥而噬",如果不幸被看上而且又被"咬住",那真是像被"食人魚"攻擊一般,他不把你吃到"屍骨無存"是不會善罷干休的。(而且,這種人真的像食人魚一般是一群耶!!)

年輕工程師被當"目標/標靶"的機會微乎其微,但是如果地位漸高/權勢漸大就要小心了。

************

總而言之一句話:遇到好康的,保守一些,絶對不會錯的。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專業技能與溝通協調

 

近日,我擔心的不僅僅是一般工程師的"專業技能",工程師的"溝通協調"能力,也讓人擔憂!!

**********

去年底,與幾位不同公司的高幹談到"裁員"的問題,其中一項就是:"能力"與"溝通協調",哪一個重要?假設:"能力强但不能/不善於溝通協調者"與"善於溝通協調但能力普通"二者,要炒魷魚,先炒誰?

答案是一致的:"缺乏溝通協調能力"的人會被優先"裁員"!!

**********

工程師啊!你知道"為什麼嗎?"合理嗎?

**********先搖個大旗*******我要搖的旗幟,餅乾兄先搖了,所以就copy他的說法吧!!

我覺得合理!!
因為能力強是個人行為!
但是溝通能力卻會影響整個工作團隊

*********

我也是這樣想:一個人能力再強,總有極限,如果溝通協調能力不錯,是集一群人的力量,可以是"無限的",重點是:可以集優點、去缺點,「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此之謂也。更進一步來說,溝通協調能力強的人不僅可以減少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為助力(有時候甚至可以自己在一邊乘涼,看別人盡心為他打拼!努力!!)

最重要的是:一個群體可能因此充滿活力,大家彼此互相幫忙、協助、合作,成為一個優良的傳統、工作文化。

********

我記得年輕時,自恃甚高,總是覺得一般工程師"跟他說也沒用",所以"獨來獨往"、自行其事;有一位非常優秀的長官有一天找我去,他只說了一段話,讓我至今依然受用無窮;他說:「不管你做了什麼決定,讓我事先知道。做對了,沒問題,做錯了,我可以COVER你。」

後來,我也常常跟工程師這樣說:「讓我知道!!」其實,因此工程師「下決定」就會比較小心、謹慎,就會「來商量」。

*********

我深深以為:"溝通、協調是一種習慣;有這個習慣的人,做事自然"面面俱到",比較不容易犯錯。即使真的後來出了差錯,大家事前也都知道"原因"、"為什麼"?會出問題是眾人意料之外,也就少有人會"落井下石"或"幸災樂禍"了。

*********

比較起來,工程師是比較"憨直、坦率"不懂得"交際應酬"的,要處裡"人與人"的關係,有時更是"笨拙"的可笑。其實,經常是"缺乏訓練"的關係。

就像日本公司,沒事就找一群員工站在門口、大馬路邊"魔鬼訓練"大喊:早安,很高興為你服務!!

我希望工地主管能夠要求:工程師從每天上班、下班,看到認識/見過面的同事、工人、協力廠商的工程師都要主動的打招呼,說:「早!」「要走了啊!」;雖然看是小事,保證工地氣氛大不相同,保證溝通、協調會慢慢開始,保證工程師靦腆的樣子會比較容易解凍!!

*********

當然,由工地主管自己帶頭做起。千萬不要自己也似"二愣子"一般。

 

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成就"萬人敵"!!

春節。對於年輕工程師,我沒有特別的"祝福"。因為,如果你不努力,我的祝福只是"康璀博記"(空口白話)而已!!

**********

熙熙攘攘又過了一年。我想我不敢說是已經"歷盡滄桑"、但是"臥看風起雲湧,也知ㄧ切具是煙霾"!!

回首一年,我不知道工程師從我的"殿堂"中,得到了多少東西?像逛"士林夜市"一般?像在逛傳統菜市場?還是--偶有心得?

我記得有一句詩:"踏花歸去馬蹄香"。就好像每次我到朋友的咖啡店裡喝咖啡或是買材料,出來以後,滿身咖啡香,任何人都知道我剛從"咖啡店"出來一般。逛逛這個部落格,如果一點"味道"都沒沾到,那就太遜了!!

***********

我一直強調我的優缺點,真的是想告訴年輕工程師,在我這個開放的"地攤"上,可以"免費"得到的有哪些,其他的,請到別的"攤位"去尋覓;我這裡:如果我說沒有、那一定沒有(我沒有可以/私藏/壓箱底絕活)。

我倒覺得我的地攤有點像"古董/跳蚤/精品市場",是不是"贗品",直看看官的"眼力"了;用不用得到?那更不是我管得到的;要拿去炫耀"我也知道",我沒意見。

**********

我不希望工程師把我這個"殿堂"當"麥當勞"。我不賣"速食",你要將我的東西當"速食"吃,我沒意見,只是糟蹋了一盤好料!而且,保證不消化!!

*********

記得有人形容"天才"不是用IQ多高來說明(因為我想多數人會同意IQ只能代表一部分才能),一位天才需要具備的"才能"真的很多很多,所以,說一個人有多"天才"用"年"來表示:例如我們說XX先生是百年一見的奇材;XX先生是500年難得一見的奇材.....,當然,這要公認的/不是青菜說一說的。

像"愛因斯坦",說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應該沒有人會反對(要加個幾十年/幾百年,我不敢有意見),但是,如果是一般的XX音樂家(或是任何行業)有點味道就形容是"百年難得一見",嗯....當作馬屁就算了。

我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隨便說一說,我就當真!!年輕工程師也不要人家說你"有才華"就飄飄然,忘了"我是誰"。有才華才需要更努力!!

***********

我還是比較相信:天才需要"環境"、"發掘"、"培養"、"努力"......我不信:天才是"天上掉下來的"。

努力是"自己的事",沒有人幫得上忙(即使是"天才",不努力的話,了不起也只是比一般人强一些而已;嚇不死人)。

***********

我們要自認(自稱)是"天才"可能有些困難,但是,我相信人還是有"才、智、平、庸、愚、劣"之分(這是指針對一種才能,例如:音樂、美術、工藝....)任何人都不可能"樣樣皆是天才"。對"建築"來說,我希望對建築有"才能"的人多努力一些,我們可以期許自己"服一己之務"、"服千百人之務",也可以"服千萬人之務";像杜甫說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這不是我們"建築人"的責任嗎?這不是自認"有才能"的建築人的責任嗎?

我不喜歡承認自己已逐漸"Fade  away",但是,我希望"年輕工程師"站上舞台,用心為這個社會、人群貢獻一己之力,而我所努力的,就是將我所學的一些心得提供給"肯努力"的工程師,成就"有才華"的工程師。

我不是"狀元老師",但是我希望我是"狀元的老師"(至少沾個邊)。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人熟禮不熟(2)

我喜歡"隨和",可是,我真的不喜歡"隨便"。

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是必須的(無論是長官vs.部屬、甲方vs.乙方vs.丙方、工程師vs.工人);但是,同時,倫理、職務上基本的"禮節"還是必須維持的。

我的意思是:甲方、長官、工程師等必須尊重乙方、部屬、工人,但是乙方、部屬、工人不要因為人家尊重你,就忘記要尊重甲方、長官、工程師,以為可以"兄弟"一般;我一直以為:要"甲方、長官、工程師等尊重乙方、部屬、工人"就好像"女追男、隔重紗",只看甲方等做不做而已;但是要"乙方、部屬、工人尊重甲方、長官、工程師"就好像"男追女,隔重山",因為沒那麼容易,要恰到好處、不落入"諂媚"又不落入"隨便"就需要以"禮"為"節"了。

***********

關於第二個問題,(分包公司ㄧ獲得這個消息,二話不說就將這位工程師調走,正確嗎?)我真的沒有答案。

一次是我自己在營造廠當工務主管時也碰過這種問題(我們的工程師與業主監工發生衝突),我也是立即將我們的工程師調離工地,可是,我知道:我們這位工程師對我的處置非常不滿意,甚至一直演變到後來那位工程師與我之間還有"續篇",這裡不談。

我承認:不論青紅皂白、是非對錯,就先將自己的工程師調走,似乎擺明承認"錯的就是我們的工程師",當然有瑕疵,工程師心裡一定也不痛快,可是,除了將自己的工程師調離以外,誰有更好的方法?

幸好,這一輩子我只遇到過二次類似事件(不包括這一次,因為這次與我無直接關係),所以,推算起來發生的機會應該不多;所以似乎也不必刻意另找解答。

(說到第二件衝突事件,我一直思量要不要寫出來?因為我覺得似乎對年輕工程師"無什麼幫助",所以一直猶疑不決,寫?不寫?)

我想:有沒有什麼意義,讓工程師自己決定吧。最壞,也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看完哈哈一笑,也就罷了。

那年,我是建設公司的監工,工程發包給一家往來頗久、頗熟的營造廠。事情是發生在地下室的土方工程。(這個案子地下室採島區工法,外圍一部分的土方必須以人工及"輸送帶"挖除),營造廠的土方大包(丙方)將這個部份轉包給一組有輸送帶的工班(丁方)。

一天早上,一位營造廠的工程師(乙方)去看現場,我坐在工務所裡,突然聽見外面一陣喧嘩吵雜,我走出工務所看見那一群做輸送帶的土方工人(丁方)停下手邊工作圍成一小群一小群議論紛紛,而剛才去巡視工地的工程師(乙方)面色鐵青的走回工務所。

原來那位工程師(乙方)講了土方工人幾句,土方(丁方)包頭的老婆就頂了這位工程師幾句而且語出不遜,於是這位工程師回頭就走,口中說:"幹!有夠綏,一大早就...."那位工頭老婆一個箭步就給這位工程師ㄧ個耳光,說"你罵什麼人!?"

原來如此,我把工地主任(乙方)及土方大包(丙方)找來,告訴他們說:「立即停工,問題沒解決以前,不准繼續施工!!」就這樣。

接下去的幾天大家都為解決這個問題而煩忙。我的原則很簡單:工頭不可以動手打工程師,問他(丁方)要如何解決?

開始,丁方是很強硬的,他們放話指名要我道歉,否則"拒絕再開工"。我的答覆是:哼的一聲冷笑!!

後來丁方又說:要找地方角頭"黑仔"來跟我談判。我的答覆是:告訴"黑仔"這是濟公的工地,他要來就來吧!!(黑仔沒來,工地繼續停工。)

當然其間營造廠的工務主管也來談、不用說"丙方"也一直拜託,我只是堅持"告訴我:工頭打工程師,你要怎麼辦?"

三四天以後,營造廠的董事長來了,我還是老話一句:「工頭打了工程師,你要怎麼辦?當作沒事?那是不可能的事。」

「那你要怎麼辦呢?」

我說:"被打的是你們營造廠的工程師,我只是要告訴任何一個工頭/工人,在我的工地,那是不可能的事!!看他們要怎麼辦。"

又過了幾天,董事長來說:「濟公啊!你想怎麼辦呢?"」我說:「董事長啊!!不要急嘛,他們不是說要我去跟他們道歉,他們才肯復工?」

「莫那款代誌啦,別人黑白講的啦!!」

我說:"這樣好了,打人的人離開工地,以後也不准再踏入這個工地一步。"

故事結束。

*****************

不過,年輕工程師如果有"合理的解決辦法或建議",真的歡迎提出供老傢伙參考。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人熟禮不熟(1)

本來這一篇可以放在"工作日誌"當中,因為是最近工地發生的事,想了一想,還是給"年輕工程師"一些體驗比較好,所以就放在"忠告"這一欄裡。

*************

附註聲明:我最近真是"公私兩忙",加上手邊沒有足夠的圖說及近距離的"鏡頭",所以"施工計畫"實例寫得很辛苦,我猜,要繼續寫下去應該是下週三以後的事了,抱歉抱歉!!

*************

前兩天,分包工程師與營造廠工程師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衝突;幸好沒有真的"幹"起來。

我是早上八點多到工務所,人家告訴我的,我只是置之ㄧ笑,沒有說什麼。

************

故事其實很簡單,也沒啥了不起,不過,總算一個"案例":

話說那日一大早,分包的主辦工程師到工地、 整理資料後,發覺一份新的報價單沒沒送回公司,所以就到營造廠的工務所去影印,這是一說;另一說是:這位分包的工程師到營造廠的主辦工程師桌上去翻找那份報價單;反正合該有事,那位營造廠的主辦工程師該好回工務所,所以就起了爭執。

當然爭執的重點是:你怎麼可以隨便翻我的東西?乙方工程師告訴我說:我知道我理虧,所以道歉了,可是他還一直"幹"。所以嘛,就要幹架了,幸好旁邊有其他的工程師硬是將雙方架開了。

隔半個小時,這位分包的工程師就被他們公司的主管調走了。

************

這裡我以為有兩個問題:

一、為什麼"分包工程師"會到營造廠的工務所去影印?甚至"找資料"?這樣做,有什麼問題?

二、分包公司ㄧ獲得這個消息,二話不說就將這位工程師調走,正確嗎?

*************

前面一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一般我們容易犯錯的是:"我以為我們已經很熟了!"這真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我以為我們很熟,所以翻翻你的資料有什麼關係?」但是,營造廠的工程師可能會說:"誰跟你很熟!?"或者是:"還沒熟到那個地步吧!!"

工程師啊!!在社會上,千萬不要以這種方式"推己及人";「我跟你很熟」不等同於「你一定跟我也很熟」。

即使真的很熟,也要有其他的考量:

我們公司的董事長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常常教我ㄧ些東西(這是我覺得追隨他感到幸福的地方)。記得有一年,我忘了是什麼事(好像是送生日禮物給他姐姐之類的),我跟他說:"董事長啊!都那麼熟了,還要這麼做嗎?"他只跟我說了一句:"人熟禮不熟。"

無論我們跟誰很熟,千萬記得:禮不可廢。應有的"禮節"還是要遵守。

"很熟"絕不表示我們就可以"隨便"。

如果你想"都那麼熟了,那有什麼關係!?"那就是人家疏遠你的開始。如果你做得太過分了(踰越太多),那就準備失去一個朋友吧!

以我個人來說,我痛恨"官僚",也不喜歡"擺譜",但是這決不意味你就可以跟我"勾肩撘背"。

現代的年輕人似乎...不知道是不甩這些禮節,還是不懂這些禮節?有時候真讓我覺得※○,年輕的工程師啊!有些時候"氣質"、"風度"還是很重要的。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舞台


我不談政治,特別是很"政治"的題目。

只是最近沸沸楊揚的都是"政治新聞/議題",實在是"無可奈何",只好少看新聞、少讀報紙。

**************

我們常說"三千大千世界",真正的解釋不談,就看我們四週的環境/人的世界就好了;各種行業各自形成一個世界、一個"圈子":影藝圈、醫學界、官場、文化界、黑道、建築界......哎呀!各有各的圈圈,各有各的世界,一般人還不是說"想要進入就可以進入的"。如果再細分,每一個"世界"(大圈圈)裡又分成許多"小世界"(小圈圈),然後,一個圈圈又因區域、國家、社會、階層等等因素,又分成不同的圈圈,所以啦,"三千大千世界"就組成了這個"人的世界"。

如果再加上各種生命、植物、礦物;再加上我們搞不清楚的"宇宙星球".....三千大千世界!!

*************

人是渺小的;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就如同恆河中的一粒砂、空氣中的一顆"微塵"。

有什麼好"熙熙攘攘"的呢?

************

工程師啊!!我們在"營建"的大千世界裡,只不過是在一個小圈圈的小圈圈的一個小角落裡而已。

與我們沒有直接關係的其他"世界",幹麼要跟他"起鬨"呢?(可能你根本看不懂,或者只是"閉著眼睛跟別人起舞",何必呢?)

如果說每個圈圈是一個"舞台","圈內人"就是那個舞台上的演員──有男女主角、男女配角、跑龍套的;也可以說有"生、末、淨、旦、丑",紅花綠葉各司其職、各分其工;其他"世界"的人多是"觀眾"而已,甚至,只是經過戲棚的"路人甲"、"路人乙"....而已。

在我們忙完本業(自己的戲演了一個段落)、休息閒暇、喘口氣、歇歇腳之餘,旁觀一下別人演的戲,拍拍手無妨,何必要破口大罵、甚至於跳上別人的舞台"與人爭鋒"呢?

那有什麼樂趣呢?

*************

以前,我有一位長官喜歡"佔據整個舞台",凡事他說了算。所以,他四週的人想要在這個舞台上沾上邊都很困難、更甭談"當個配角"、"綠葉"了。真的很過分!

不過這種人到底是少數。

工程師啊!別人的"舞台"吵吵鬧鬧"的,我們離遠一點就是。

在我們自己能表現/努力的小"舞台"上多用心一些,似乎比較有意義。

*************

工程師啊!你呆的工地(工程專案)就是你的舞台,你可能是主角,也可能是配角,不論如何,我虔誠的希望你把你的角色演好,這樣,這一齣戲才會圓滿成功。

剛開始,每個工程師一定是從小角色、配角演起(許多大牌影星還多從"劇務"做起呢!)等到演技成熟,有人賞識、加上一點運氣,自然有機會當主角囉。

有空,我們可以隔岸"欣賞"王建民的表演,他現在在球季裡大概每個四天就當主角演一齣戲,可神得很呢(想當年,他當"跑龍套的"當了多久啊!)!或許,我們真的到電影院看場電影也不壞,賞心悅目。可是,千萬不要自己跳上別人的舞台!!

把握自己的舞台吧!!

不要羨慕"別的舞台"的男女主角,那跟你八竿子搭不上關係!!

2009.01.09.第一次挍核。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惜福

我是佛教徒,但我有幾件事不談:政治不談、宗教不談、女人不談。

不談是因為"容易得罪人"。

****************

所以這裡寫"惜福"只是我個人的感受,與政治、宗教等沒有絶對的關係。

****************

我一直不談"景氣",因為我覺得"哀鴻遍野",實在是很悲慘,但是,似乎我只能把頭轉開。

聽過:Blowing  in the wind 這首歌嗎?

How  many  time  must  a  man  turn  his  hea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  not  see .

聽到別人"哀聲嘆氣",我也無能為力,又能怎麼樣呢?

剛才聽到一個"工頭"接到手機的對談,明顯的對方苦苦哀求給他一份工作,這個工頭一直說:我也快沒工作了.....。眼前就好像看到一家老小嗷嗷待哺/一個大男人低聲下氣的一直拜託拜託....我真的快樂不起來。

***************

工程師啊!!看看四周,雖然監工的薪資是微薄的,但是,比上不足、比下肯定有餘。

偶而到工地現場看看轉轉,看到許多工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辛辛苦苦的工作著;抬著沉重的模板、鋼筋、槽鐵、機具.....,看(她)他們辛勤的敲打、搬運、工作著,自己都覺得自己兩手插在口袋中走過來走過去,真的怪怪的。

真的,我都覺得這裡的工人比以前的工人勤快、認真多了。

*****來函照登********

雖然這個時代感受景氣不好,工作難找,但老實說還是要惜福才是對的。
永遠都有人更好,也永遠都有人更不好,靜下心來想想的確能讓自己更知足一點。
謝謝你這一篇感嘆,讓我有很深的想法。

******我的補充******

其實我有一個很簡單的想法:人對"已擁有"或是身旁常有的"人、物"多不注意、不去珍惜,等到有一天"失去了",才懊悔,真的已嫌太遲!!

人不只是要"逐夢"更要時時關心自己已擁有的"幸福"!!因為總有一天,這些幸福會消失的。

2009.01.09.第一次挍核

2010.09.07.第二次校核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知足常樂"及"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這個題目很複雜,"知足常樂"、"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兩者都有道理。

****

人的慾望無窮,所以勸人"知足常樂",免得一天到晚都被"慾望"驅使,活在汲汲營營的忙碌中。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勞役不均"與"能者多勞"(角度二)

上一篇裡曾經提到:

(老實說,有"勞役不均"這種問題的,多是基層人員。高階的人可能反而樂於"勞役不均。)

上面這段話,老工程師----不!應該是高幹一定"心有戚戚焉"。

如果當一個"冷官"----類似坐在冰箱裡(天天涼呀涼的),這種官不幹也罷!!(搞不好哪一天連桌子都突然不見了)。

當個"天下第一部"的高官,或是老闆面前的印地安人----紅人,忙死了也認!!

只有低階的工程師,就像要破土而出的竹筍,才會抱怨"勞役不均"。(頂上的泥土蓋得太厚。)

************************

其實,高幹在乎的是"權力的分配",工作越多、事情越忙意味著"越紅"。

年輕工程師不妨也這樣想:工作越多表示越被重視。

************************

我們切另外一個角度:

一位基層的工程師就如同剛進大學的新鮮人、剛理光頭入伍的菜鳥;對於這個社會所知真的非常有限。

因此,有些公司喜歡用"有經驗的工程師",意味著"不必訓練、培養"、用現成的。

事實上,我一直以為"現成的可能是有問題的";這話要怎麼說呢?因為有些工程師的"經驗"多是"錯誤的經驗"、"壞的經驗"。每次我看到工程師做了錯誤的示範還說"根據我xx年的經驗....."都讓我一口血差一點噴出來!!所以,以前我們公司招考新人多數的條件都是"大專剛畢業者,經驗不超過2年者。"為的就是:我們寧可選擇"白紙"慢慢培訓,也不要已經"污染得花花綠綠"的老鳥。

"菜鳥"或是"社會新鮮人"當"基層工程師"心中一定要存"學習"、"感恩"的想法,想一想:公司肯付薪水又希望你能好好學習、成長,以後成為公司的骨幹,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

薪資的高低、多寡有他的背景條件與成因,不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盡的;"基層工程師"薪資不高主要原因是"欠缺利用價值",

當"主辦工程師"?不行。

當"chief  design"?不行。

那,怎麼辦呢?憑什麼要求呢?還不如多做多學、多充實自己;如此,慢慢的,手中有籌碼(本事)了,再說。如果手上只有"老三、老四",你想"喊什麼牌?"

趕快"pass"吧!!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勞役不均"與"能者多勞"(角度一)

在任何職場,待久了,總會聽到抱怨"勞役不均"--平平領一樣多錢,為什麼他涼洗呀涼洗,我卻做得要死?

工人如此抱怨,我無言以對。

工程師如此抱怨,一般我的回答就是:"能者多勞嘛!!"

當然囉,通常都有下文:"為什麼能者就要多勞?"

*******************

先從"長官"的角度切這個問題。(老實說,有這種問題的,多是基層人員。高階的人可能反而樂於"勞役不均。)

********************

為什麼能者一定要多勞?

我以前當高幹的時候,遇到問題/事情/困難等,除了自己處理以外,一定會思考:"交給誰比較適當?"

我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常,我們都會交給能力比較强的人來處理。當然不是所有的事都交給能力強的人,較困難的交給能力較強的人、中等困難的交給能力中等的人、簡單的工作就交給一般的人處理。理論上,還是勞役不均。因為處裡困難的工作總是比較"累"--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比較多的心血、又比較容易出錯/挨罵。

為了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最好的答案是什麼?(因為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

*********************

我誠摯的希望年輕工程師聽聽我這個過來人/老傢伙的心聲。(每次寫"給社會新鮮人的忠告",每一篇文章就好像是寫給我兒子一般,他也是社會的新鮮人,也還在人海中"矇矇游"。)

********************

基本上,我是相信"多數人是善良的"。雖然我們偶而會遇到一些類似"魍魎魑魅"的人物,但是想回來,他只是"只顧自己,比較少管別人的死活"而已;也不是全然"損人不利己",這種人,我也恨得牙癢癢的,可是,又能如之奈何?(離遠一點就好了。)

這一段話的意思是"如果勞役不均,你經常做很多,多數的長官會將你的能力放在心理、而且在適當的時機給予應有的補償的。"

我知道很多年輕工程師真的很優秀也很努力,可是到了年底,發覺"年終獎金"不如預期、升官也不如自己的希望,就覺得沮喪,有些會來跟我談"為什麼是這樣?我這麼努力,結果沒有什麼差別。"

老實說,我心裡很清楚,可是,在"體制上"、"全盤考慮上",我有我的做法/想法。

先談升遷。

要知道:"破格昇遷"在人事制度上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做法。在"人事管理"的理論中,有個很妙的理論:"每一個人都會升遷到他能力不及的位置,才停止升遷。"換句話說:"許多主管是坐在他能力不及的位置上。"對不對?一笑!!

換個角度來談,我也遇過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在一個工地的表現真是"夏夏叫",怎麼看不提拔他都是我的錯,我真的拉他去當一個地上18層/地下4的工地當工地負責人(民國72年左右),結果,那個人的心術不正,讓我覺得遺憾(這是外交辭令,如果實話實說,我根本是瞎了眼,提拔這種人)。這個人後來一路平步青雲做到工務經理、後來離職到一家小建設公司當副總、總經理;(看官千萬不要對號入座,雖然我說的是事實,卻不希望是普遍的常態。)

花了一些文字、篇幅來簡單解釋"能者"是不可能"一飛沖天"的,因為那絕對不是好事"於公於私皆如此"。

但是,如果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根本不用擔心:不能出人頭地。

*****************

另外,也要說明一下當一個領導者,除了"專業技術"的能力以外(一般我們說的能者多是專業能力較強的人),也要有"溝通"、"協調"的能力,還有,就是"領導的能力"。而且,越是高階,後者的重要性遠大於"專業"能力。而我相信,這些都是需要時間、歷練培養的。

****************

再說,我相信"少年得志"是不好的。

如果是因為"祖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因而"少年得志",那在本文討論範圍以外,不談。

如果一個年輕人"因緣際會"年輕時就成就非凡,也許有些是例外,不過,我相信多數是不好的。不好的原因很多,主要大概是"持才傲物"吧!!

(這個,實在不方便舉實例。)結果怎樣?自己觀察吧!!

****************

另外,我們從現金的層面討論這個問題。

"你把我一個人當兩個人用,所以,應該要付比較高的薪資、不然至少年終獎金也要比別人多才合理!!說起來,這又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獎金"的設立、分配等有一套模式,當然與公司文化、負責人的習性有絶對的關係。

我覺得多數的公司對"獎金"的定義根本是含糊籠統,為什麼要發年終獎金(工作獎金、考勤獎金、考績獎金)?因為所有公司都有發。應該發多少?看老闆高興。應如何分配?不知道!!

所以,年輕工程師以為"我是多勞的能者"所以應該比一般工程師多一些(或多....),有一部分理由是存在的,可是,要多多少是合理的?如果根本不清楚"上列問題,有的話只是自由心證,合不合理誰也說不上來。

這又是另一個問題。很棘手的一個問題。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如何入門當監工

這是朋友的來信:

如果我並非建築相關科系 但是我發覺當完兵後才對建築監工這方面有興趣 那我該如何著手~是不是有證照(勞工安全管理師)就能比較好進公司當監工

雖然我很肯學也肯吃苦 但是非相關科系讓我在面試吃了不少避門羹...

也因為去公司面事後才知道監工不好入 身邊朋友也沒得問 所以我不知道該如何重頭開始

*******************

我不知道你"本來念什麼的?"如果跟"工程"完全無關--例如文、法、商學院之類的,那真的會很辛苦。很辛苦並不是"沒機會"。

*******************

我常常告訴年輕人:人有幾種"靠山"(日語說:八估,英文說:back-ground),無論如何,只要在人世間,一定要設法建立(越多越好):

1、學位(合法的、一般大眾都承認的;是知識的靠山)。

2、證照(合法的、有些大家非常重視、有些"有若無";是資格的靠山)。

3、權力(這個不用解釋)。

4、金錢(這個也不用解釋)。

5、聲名(有名氣,這也是靠山之一)。

6、經歷(這個比較不可靠)。

**********************

不扯太遠,今天一個年輕人想要在社會上做任何事,先反顧自省:自己有哪一些靠山?

一般芸芸眾生(年輕人)大概只有寄望前面兩項:學歷及證照。(所以才會有一堆人打破頭,擠"大學"這條路;一些證照:"律師、會計師、建築師.....也是一樣)。

*********************

如果想做"營建工程師",但是又非相關科系出身,第一個"靠山"已經沒有了,除非再去讀一個相關學位(也不是不行,有時間就可以,沒時間,夜間部也行。這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只要有時間,一定辦得到。年輕就是本錢的道理就在這理,再花4--5年的時間,可以影響以後的四、五十年,怎麼算都划得來。)

如果是"錢"的問題,白天工作,晚上唸書也行。白天的工作可以找與"營建"相關的工作;其實,我已經寫過"營建"的工作有哪些?不是只有"監工"一途,開發、設計、銷售、大樓管理等等都是"營建的一部分"。

到仲介公司也不壞,可以學的東西真的很多。要做"設計"大概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建築設計或是內裝潢)。大樓管理?快要變成"保全"了,這是台灣地區老百姓觀念還很落伍的原因,暫時不談。

**********************

"考證照"是第二個靠山,當然很好。不過,我知道的,還是跟"學歷"、"經歷"有直接的關係。我如果沒有記錯:無論是考"安全衛生士","品管師"、"工地主任"、"建築師"等,都需要三年以上的"工作經歷證明",也不是隨便人就可以報考的。在這個前提之下,我想:你也有困難,是不是?

**********************

咳,這個不行,那個有問題,我都昏了!!

*********************

你認為呢?

如果非走"營建"不可,去讀書吧!!我左思右想,似乎那是唯一的一條路。(好像也沒啥創意。)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給工程師的一封公開信--有問題就問!!

    寫這個部落格一年多了,回應不多,問題更少。

    老實說,不是我愛說笑,雖然我懂得非常有限,但是這些文章能全部看懂的人應該不是很多;這是我努力起碼20年的心血結晶,而且,我說過,我的文筆不好,可能沒有抓到看官想知道的重點。

    我只是希望年輕朋友不要怕提問題。不問,永遠不懂;而且有些東西我相信到書局找書都不容易找到答案。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年的我,應該比現在的你更生嫩、問題更多;我只是因為有些機緣、有些努力,所以可以有一些些心得。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看官有問題,只要是我知道的,我一定傾囊以授,絕不存私保留。我不知道的,就請多多原諒囉!!當然我也可以找朋友找答案,那總是味道差了一點。

     要知道,反正我不認識你,你也不知道我是否奇形怪狀,所以在網上問問題,即使你覺得不好意思、或是臉紅於問題可能太幼稚,我又看不到,所以不要想太多。問一次,就少一個問題。就多懂一些原來不懂的東西,何樂不為呢?

    我是越寫覺得問題越多。只是,不知哪些是比較急迫、比較多數人想知道的。所以只好信手拈來,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最近與工程中比較基礎的實務工作接觸頻繁,所以一些題目就比較實際一些。

   如果各位看官繼續"沉默是金",那就看我在舞台上一個人演默劇吧。

********

   也許有人覺得"不知如何提問題",這確實是個問題。

   沒關係,先將問題提出來,藉著問答,我想可以釐清問題的主題。

   問問題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一是要確知問題在那裡?一是要問到要點,就好像人家說的一箭中的、命中要害,那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因為如此,讓我們一起練習問問題、回答問題,這樣我們彼此才有可能都慢慢進步。

   如何?

2009.10.23.第一次修正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