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整體粉光「面的保護」及其他

******來函照登****

請教前輩如何防止整體粉光後因上層施工使地面受汙染或碰傷.

******簡答*******

大哉問!我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耶!!??

如果我再開個題目討論這個問題,我的筆債會愈欠愈多!!我是想"討論",無法給答案!!

*************

第一個問題:"整體粉光"這個工法到底有什麼優點?

第二個問題:用在什麼地方?

第三個問題:整體粉光"這個工法到底有什麼缺點?

第四個問題:缺點如何克服?

************

工程師都應該知道,混凝土結構體表面上做1:3水泥砂漿粉刷,砂漿與"混凝土"的固結有時會出問題:砂漿整塊剝離或是二者之間產生空隙、輕輕敲擊、有"空空"的聲音(彭共--台語)。

粉刷層與"結構混凝土"產生剝離/離隙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

1.粉刷層太厚,未依規定分層/分次粉刷。或加設"鐵絲網"。

2.材料品質不良,包括:比例錯誤、拌合不均勻,材料過期、含有泥土等雜質。

3.結合界面未妥善處理,包括:未濕治、緩凝劑/水泥漿塗佈/施作不正確。

4.其他。

即使不是這樣,一般的水泥砂漿完成面要用於"車道"、"工廠"、"倉庫"等必須時時承受車輛/機具等變動載重的用途時,仍有可能因承受各種力量/日積月累而剝離。

因此,"整體粉光"工法的發明,就是要克服"離隙"的問題。整體,即"粉刷"、"結構"是一體/不是二種建材/不是二次施工;稱"拍漿粉光"是因為是將"混凝土"中的細骨材以"人工"、"機具"拍出作為粉刷面的材料。

多數的"整體粉光"多會添加"金剛砂"等耐磨材料,為的就是增強地面/抵抗車輛輪胎的摩擦及扭力等。

*******

我們的工程設計師是很天才的,整體粉光與傳統工法(表面加1:3水泥粉光)比較起來,省了水泥砂漿工料,所以結論是:一定比較便宜。

因此,整體粉光被引進至一般的室內地坪。我想,如果簡單的以"整體粉光"(不加任何添加物)應該是比1:3水泥粉光便宜(就成本來說,少了水泥砂漿材料及工資,多了整體粉工的工資)。

*******

問題真的這麼簡單?

工程師啊,"整體粉光"真的那麼簡單嗎?

一般國內的建築工程的"整體粉光"施工已經"精簡"、"粗陋"到不能再粗陋的地步。如果我們的工程師以為那就是整體粉光的"標準施工法",當年研發"整體粉光"的前輩一定會放聲大哭!!

********

我想一定有人知道真正該"如何整體粉光"?(可能是土木工程的工程師佔多數)。

先賣個關子。

********

我們先說:國內"建築"整體粉光的工法:

其實,也沒什麼特別好說的,反正就是混凝土搗築後,負責"整體粉光"的工班先以手工/"壓尺"(台語。寬約10公分長約180公分,厚約0.6公分的木板/現在我見過鋁製品)將混凝土面略為整平/掃平(以目測方式進行),這是一個很不科學的方法;後來,有"高程控制器"的安裝(詳"整體粉光"一文所附照片),由於安裝間距仍受限制,所以雖然能夠略為平整,但是仍有凹凸不平之處,下雨天依然可見積水(高低差有時可達3-5公分)。

80年左右,我們曾經在淡水一個集合住宅工地的室內地坪全部採用"整體粉光"這個工法,地坪面材為5*25*0.8(?)公分的拼花地板。那棟建築在當年也算是豪宅了,最小的一戶銷售面積86坪,最大的有二百多坪。在住宅中,地坪施做整體粉光,施工的問題真的很多:

1.雖然算是大坪數的住宅,可是室內地坪依然零碎:梯間、陽台、衛浴、廚房等空間參插其間(高程不同/面飾材料不同),加上不少的柱、RC牆等預留筋,整體粉光施做困難。

2.因為預留筋多/"高低差"多,粉光的機具施工多死角,所以要平整有實質上的困難。

3.組立下一層模板時,牆模、柱模、支撐等等都可能在地坪上釘釘子補強模板/支撐,那更慘,坑坑洞洞。有其他的辦法嗎?

4.搗築混凝土時,無論是漏漿、爆模,都會造成地坪的汙損,怎麼辦?

5.加上後續的"砌磚"、"粉刷"、"天花"、"木作"等工程(工人的道德水準實在很難控制,各型各色的人都有,有些破壞,根本就難以想像)。

6.所以啊,等到萬事具備要整理地坪時,地面真是亂七八糟、千創百孔,慘不忍睹。

*********

記得當年的處理方式如下(僅供參考,以後我沒有再碰過此類案子。看到的(其他的工地)施工/補強也不出這個範圍)。

1.等到天花、牆面完成以後,工地僱請工人以"強仔"(台語,有各種尺寸。常見的多以長約1.5公尺的8號鋼筋一頭敲扁呈扇形,另一端則錘成尖錐,用以剷除混凝土面/難以其他工具敲除的砂漿、混凝土等附著物)先將地坪整理。

2.然後,以"磨石機"(就是用於磨石子地坪的機具)將地坪全部重新打磨一次。

3.幸好,表面還有其他飾材(不得是需要砂漿/水的瓷磚/石材),所以,一些小的凹槽可以忽略過,而較大的凹洞則以水泥砂漿補平(我記得不只是水泥砂漿,還有其他的添加物,忘了)。只記得調了好幾種砂漿,而且一一試過強度/色澤等。

4.其實,就住宅而言,因為有表面飾材的原因,整體粉光面的坑洞反而不是"主要問題",比較麻煩的是"平整"的問題,但是無論是"拼花地板"、"無塵地板",我想利用木板、角材都可以調整"平整度",所以也沒啥好太擔心的;當年問題比較大的是:踢角板。

通常,地坪的平整我們都會"偷順平"(即一邊略高/成斜坡面),沒有人那麼厲害看得出來。但是要釘"踢腳"時,問題就比較複雜了:總不能高高低低的或是上邊齊平/下邊凹凸高低起伏如山的陵線吧。

對於住宅的地坪採用"整體粉光"工法,我深不以為然,設計者或主事者以為"因此可以節省成本",卻不知犧牲了"品質";而且,真正降低成本了嗎?如果我們加上後來的"點工鏟平"、"機具磨平"、"填補凹洞"等費用(我是沒有詳細/確實的成本紀錄),不過,這些費用一定在設計/主事者的意料之外!

************

那如果是用在室內的"停車場"、"倉庫"、"廠房"呢?

我相信這類空間牆柱會比較少,比較整齊,但是,雖然如此,只要上層繼續施工、工人/機具/建材在整體粉光的完成面上工作/搬運...,我相信"破壞"還是難免的。

(剛剛看到一則廣告:展熤實業有限公司  地址:台北市林森北路575號3樓之4 TEL:               02-2596-2788         )

這就在部落格旁的廣告欄裡,我想那是真正有關整體粉光的專業廠商。剛剛按鍵進去瀏覽了一下,有些照片、材料是我想說的(例如軌道式施工),所以工程師如果有興趣,應當找他們查詢。(我常說,我的專長是"管理",任何工法、施工技術、專業技能等與專業人員比較起來有天地之差,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精通"營建工程"的每一個項目,工程師必須知所選擇--自己的方向/領域--才不會落入"什麼都知道,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只知皮毛"的境界。)

大概在民國76年,我對"混凝土"搗築的平整控制產生疑問,東找資料、西查書本,最後在一本原文(英文)敎科書中找到以"軌道"或"井字型"的施工方法,曾經在discovery的節目看過"軌道"施工法,井字型則只在那本教科書中"看到過",沒有看過"現場實務"。

我看展熤的照片,應該是有這兩種工法。

工程師或設計者,如果需要,應當請他們來詳細解說,一定獲益不淺。

*************

寫到這裡(看到展熤的照片以後),本想結束,關子也不敢賣了。想一想,還是簡單說明一下,大刀武不成,擺個架式應應卯也不壞:

一般在1:3地坪粉刷(光)時,是以製作"標準餅"來控制高程的平整度;而樓板的混凝土搗築則以"高程控制器"作為平整的控制點;這都是以"點"來控制"面",所以"平整度"仍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

軌道式的混凝土整平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在待搗築的混凝土/模板/鋼筋上設置軌道"(軌道上沿即為混凝土的設計完成高程),以軌道"線"的高程來控制混凝土澆築面的高程。井字型則是軌道施工法的衍申,以四邊作為高程控制的基準。

前面我說過,土木工程師可能對"整體粉光"比較瞭解的原因就是因為:

1.整體粉光適用於大面積的混凝土地坪。

2.大面積的混凝土地坪多屬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少有上千坪的"混凝土地坪"。所以建築工程師不太容易碰到這種案子、更甭談"實務"了。

***********

寫到這裡,應該有結論了吧。

例如室外籃球場、停機坪、大型停車場...混凝土地坪的搗築、整平,都應是"整體粉光"的設計、施工對象,所以將工程分成"條狀"(以鋪設軌道)施工,或是分隔成"井"字區塊施工,都不難理解。

室內工程,如果類似住宅的地坪,設計者就饒了施工工程師吧!!

住宅地下室的防空避難室兼停車場雖然設計為"整體粉光",建議最後"整理"完以後,加一層面飾材料:例如環氧基樹酯(EPOXY)之類的塗料,則不僅可解決一些問題,同時也可以達到"色彩管理"的目的:例如車到一個顏色,停車位一個顏色.......。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輕隔間(三)紅磚隔間的施工計畫

這一篇會寫成什麼模樣,我真的不敢想像。

本來,文章應有區隔:只適合某種程度的人閱讀;文章要寫到老少咸宜,實非我能力所及。不過,我只有盡心盡力了,希望對"多數工程師"有用,少數人(程度以外的)我就只有說抱歉了。

*****

我們依先後順序排列工作項目。每個工作項目(每一層或每一區)需要多少材料/人工/時間?這裡不做假設。如果有實例,工程師應該會算吧!

如果工程師不會計算"工數"、不會"分區"、不會算"需要時間",沒關係,找砌磚工程的相關"承商"(領班)一起來討論,保證一清二楚。其實,這些算法,以前的文章一定討論過,工程師自回頭去找吧!

有時後,我回頭重讀以前的文章,發現自己同一件事情/同一個標題,翻來覆去、寫了又寫,除了要怪"看官"老是希望"速問速答"/懶得自己努力找答案以外,覺得自己也有些"老番顛"/過失不可推卸;所以,以後的看官有問題,如果我已談過/我會告訴他"答案在哪裡"?而不是嘮嘮叨叨、一唸再唸,一唸再唸.....。我可無意"湊篇幅"啊!!(而且私底下我也擔心自己寫的東西前後矛盾、數據有落差。)

*******

前一陣子寫"查核表",一直"捱"在那裡,未能一股作氣完成,要拖到何時何日何月完成?實在沒有把握。這就是我ㄧ屁股"文字債"的來源,我只有苦笑,而對"有期望"的看官,真是無言以對!!

這裡寫的,跟"查核表"有相對/相似的關係。

*********

以我記憶中的案子來說明"砌磚工期"的計算方式,這只是我的"記憶",我不知道新的案子依然採用"1/2B砌隔間牆的施工工期是如何計算的?反正,我提出我的想法/作法,供工程師做參考,如果有更好的方法,當然以工程師的想法為主,如果我的算法還有參考價值,也不壞!!

前一篇我提過,開始的樓層/分區方式都必須依個案考慮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1/2B的完成日期應該不會有明顯的不同:在"結構體"(屋頂版)搗築完成後若干天內,1/2B隔間牆應完成(除配合其他工程施工的部份)。

傳統的1:3粉刷工程,一般都以外牆粉刷為優先考慮,理由很簡單:因為外飾受天候影響,所以只要能做,一定是先趕"外飾",但是,如果天氣不佳,工班也應可以移至室內粉刷內牆,所以1/2B磚牆的完成就變得相對重要了。

60-70年代,一般的集合住宅樓層數約在5-12層之間,如果一層結構體以18個日曆天計算,12層約需216天。女兒牆及屋凸(二層)30天。

外飾粉刷放樣/吊鋼琴線開始時間應該在女兒牆拆模以後,如果屋凸牆面與女兒牆平齊那還要等到屋凸完成才能進行相關的立面放樣(所以設計者最好將屋凸的牆面與一般立面外牆分開,則外牆粉刷工期可提前開始。

有時候,因為樓層高度較高(例如超過12層),外牆會分成二段施工;那樣,第一段(下半段)的外牆粉刷施工則與屋凸或女兒牆無關,但是第二段(上半段)還是免不了要考慮;工程師在結構體完成前必須考慮/計畫的,通常被"屋凸"所影響--包括:屋凸結構、屋凸的施工鷹架、屋凸/女兒牆的模板拆除、整理、清運等,在在都影響後續的粉刷的放樣、材料運搬、堆積,施工空間等等;所以工程師在結構體施工後半段不要耽於"鋼筋、模板、混凝土、十幾天一層"的快感中,應開始計畫後續的砌磚、外飾等工程;而且這些工程應當在結構體未完成前已展開作業。

我們先來計算一個樓層混凝土導築完成到模版拆除完成/清潔乾淨/可以提供室內放樣,需要多少時間?

我們都知道,樑底模一定要14天才能拆模,所以加上清潔/運搬的時間,至少在混凝土搗築後15天才能開始清潔,假設清潔一天完成,第16天可以作隔間放樣,這是"最早開始時間";一般的工地不太可能辦得到,因為一般工程多採用1.5套模版(所謂1.5套就是:樑底模二套,其他的一套),所以梁底模是"隔層使用",也就是說,同一套樑底模是用在1、3、5、7....等樓層,而另一套樑底模則是用在2、4、6、8....等樓層。

所以,當一樓的樑底模拆除/整理/吊升至三樓的時間應該是二樓混凝土搗築完成/三樓鋼筋、模板開始組立後的第8-10天,換句話說:距離一樓混凝土導築完成約18+(8-10)天,即26天至28天。所以,各層樓真正完成清潔/可以放樣大約在混凝土導築完成後30天左右。

***********

我們做個簡單的表格來看時間與工作項目的關係:

 

 

(待續)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輕隔間(二)與施工順序


這是矽酸鈣板輕隔間的完成面。地坪是高架地板。

這是餐廳的廚房及領餐台。尚未完工。前面二支是C型槽鐵。輕隔間墻面上貼瓷磚。


這也是餐廳的廚房及領餐台。尚未完工。

*********

上回談到"使用輕隔間建材",許多相關的建材、工法就要跟著調整,不是"隔間改輕隔間"其他的建材、工法完全依舊!!

*********

如果是跟著"1/2B 紅磚隔間長大的工程師,對於"輕隔間"在整體體進度表的位置(先後順序)有人就會茫然不知所措了。所以,簡單的做法就是將"輕隔間"的工期簡單"填塞"在原來"砌磚工程"的時段。 

********

建築工程的施工優先順序大概有下列這個通則:(這裡只簡單說明一下,不作詳細討論)。

一、基礎工程。

1.1.深基礎(基樁)。

1.2.淺基礎(獨立、連續、蓆式、筏式等)

二、結構體工程。(以鋼筋/鋼骨,模板/鋼承板,混凝土為主要構材)。

2.1.主要結構(樑、柱、牆、板等)

2.2.次要結構體(板、外牆等)

2.3.附屬結構體(附屬建物。)

三、外飾工程。

3.1.外牆結構。

3.2.外牆門窗。

3.3.外墙面飾材。

四、內裝工程。

4.1.天花

4.2.牆

4.3.地坪

*********

說到""基樁"、"結構體"的施工順序,我想國內的工程師已經"傳統得不能再傳統":每個人都知道如何排順序(最傳統的工作方式/所以這裡不談)。但是,我只是提醒工程師一下:如果採用系統模板或是清水混凝土或是其他的工法(半預鑄/預鑄/積層之類的),也採用同樣的"順序"就很幽默了。

不過,這種幽默在國內倒是司空見慣,毫不希奇!!

***********

這一篇主要談的是"1/2B磚牆隔間"的施工順序與"輕隔間"的施工順序,有什麼不同?

要寫到什麼程度(詳細)?且戰且走罷!!

***********

我們先了解砌磚(1/2B隔間牆)工程的特性/國內一般做法,然後才來比較與"輕隔間"施工順序的異同點。

一、砌1/2B紅磚屬於"砌築工程"需要相當數量的清水、川砂、水泥。濕治紅磚、川砂堆置、砂漿拌合等等作業都會將施工現場搞得濕漉漉的,但是也因此,砌磚工程比較不受晴雨天的影響;砌好的磚牆任其風吹、日曬、雨淋皆無大礙。

二、砌1/2b磚牆工程因不受雨水影響,所以前置作業主要考慮的只是:

2.1.當層樓板是否已清潔乾淨(主要是模板拆除/清運,間或有廢棄混凝土塊、零星鋼筋/雜物等)?適合放樣?(隔間牆位置及高程基準線)。

2.2.為了砌磚工程能順利展開,進度表必須考慮下列作業項目的時辰:

A.如果整棟是"住宅"(相同用途),考慮一樓的隔間時間。因為一般一樓多為"倉庫"、工務所等設施所佔用,隔間時辰可以特別考慮;有的工地會在"臨時工務所"(組合屋)拆除/移至建築內前就將預備當工務所的樓層先行砌磚砌好。當然,也有先以夾板隔間/到最後才隔1/2磚牆的。沒有對錯的問題,祇是考慮"時間"、"成本"取得最佳結果而已。

B.為了砌磚工程能一次順利完成主要部份(總有一些零星/無法一次完成的項目;如管道間須保留一面/待配管完成後才封閉等等;施工計畫必須考慮開始時間/完成時間/每層工作時間。

(我真的擔心會離題太遠,可是,如果不把大家都熟知的"1/2B紅磚隔間"說清楚,有個概略的"共識",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說明/比較"輕隔間"的施工計畫)。

B.1.砌磚基本資料分析:a.每層1/2B磚牆面積數量,b.工班人數,c.工班每日施作數量,d.每層工期,e.分區計畫。

B.2.材料分析:a.每層紅磚/水泥/川砂數量/,b.材料進場/置放/運輸動線(小搬運)/時間,c.

B.3.配合工程。配合工程指的是:a.放樣,b.磚牆上/1:3粉刷前必須預埋的"配管"、開關、插座、箱體等的施工/種類/人數/數量/時間,b.門框組立(含配件),c.預留開口,d.上列工程的施工人數/材料進場/先後順序等。

B.4.相關工程。a.外飾工程,b.外牆門窗工程,c.室內天花板工程,d.室內地坪工程,

(我只將施工計畫應該考慮的工作項目大約表列出來,詳細內容實在再無法一一道來,嗯........要再詳細一些嗎?看我後面的發展了,如果順序上有必要,再加以說明好了。)

工程師啊!!其實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上面所寫的就是砌磚施工計畫書的主要內容,也就是"單項施工計畫"的主要架構;其他類似的單項工程比照辦理/雖不中亦不遠矣!!

其次,我一直說"進度、品質、成本"是一體三面/很難拆分清楚,由此例應可窺見一斑。

***********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文字債(第4次追討)

分類:工作日誌分類:工作日誌

2009/02/13 22:26

很糟糕,老是有許多文章寫一半,我就逃之夭夭,那些文章都快要沉澱便成"醋"了!!

所以下定決心開這個記事篇,目的如下:

整理一下"債務"

1.會議(2)。

2.從高架地板回頭談機電設備空間(3)

3.放樣圖(8)。

4.如何讀建築結構圖(7)柱

5.開發?規劃?設計?工務?

6.事務所的工作手冊

7.如何寫施工計畫(3)

8.鋼骨工程施工實務(5)

9.為什麼要開會(2)

10.知足常樂及無敵國外患者

11.工程師的基本動作

12.查核表的內容/內涵是什麼?

13.

 

一、想到"新的題目"趕緊記下來,有空再寫。免得一轉眼就"老人癡呆---忘了"。

1./談指定分包。

2./0與1之間。

3./談"窗口"。

4./如何問問題(答案像速食)。

5./。

6./我寫的是"知識"不是"常識"。

7.

8./

9./變更追加減的列表方式/計價時間/

2009/02/13 22:26

很糟糕,老是有許多文章寫一半,我就逃之夭夭,那些文章都快要沉澱便成"醋"了!!

所以下定決心開這個記事篇,目的如下:

整理一下"債務"

1.會議(2)。

2.從高架地板回頭談機電設備空間(3)

3.放樣圖(8)。

4.如何讀建築結構圖(7)柱

5.開發?規劃?設計?工務?

6.事務所的工作手冊

7.如何寫施工計畫(3)

8.鋼骨工程施工實務(5)

9.為什麼要開會(2)

10.知足常樂及無敵國外患者

11.工程師的基本動作

12.查核表的內容/內涵是什麼?

13.

 

一、想到"新的題目"趕緊記下來,有空再寫。免得一轉眼就"老人癡呆---忘了"。

1./談指定分包。

2./0與1之間。

3./談"窗口"。

4./如何問問題(答案像速食)。

5./。

6./我寫的是"知識"不是"常識"。

7.

8./

9./變更追加減的列表方式/計價時間/

2009/02/13 22:26

很糟糕,老是有許多文章寫一半,我就逃之夭夭,那些文章都快要沉澱便成"醋"了!!

所以下定決心開這個記事篇,目的如下:

整理一下"債務"

1.會議(2)。

2.從高架地板回頭談機電設備空間(3)

3.放樣圖(8)。

4.如何讀建築結構圖(7)柱

5.開發?規劃?設計?工務?

6.事務所的工作手冊

7.如何寫施工計畫(3)

8.鋼骨工程施工實務(5)

9.為什麼要開會(2)

10.知足常樂及無敵國外患者

11.工程師的基本動作

12.查核表的內容/內涵是什麼?

13.

 

一、想到"新的題目"趕緊記下來,有空再寫。免得一轉眼就"老人癡呆---忘了"。

1./談指定分包。

2./0與1之間。

3./談"窗口"。

4./如何問問題(答案像速食)。

5./。

6./我寫的是"知識"不是"常識"。

7.

8./

9./變更追加減的列表方式/計價時間/

很糟糕,老是有許多文章寫一半,我就逃之夭夭,那些文章都快要沉澱便成"醋"了!!

所以下定決心開這個記事篇,目的如下:

整理一下"債務"

1.會議(2)。

2.從高架地板回頭談機電設備空間(3)

3.放樣圖(8)。

4.如何讀建築結構圖(7)柱

5.開發?規劃?設計?工務?

6.事務所的工作手冊

7.如何寫施工計畫(3)

8.鋼骨工程施工實務(5)

9.為什麼要開會(2)

10.知足常樂及無敵國外患者

11.工程師的基本動作

12.查核表的內容/內涵是什麼?

13.

 

一、想到"新的題目"趕緊記下來,有空再寫。免得一轉眼就"老人癡呆---忘了"。

1./談指定分包。

2./0與1之間。

3./談"窗口"。

4./如何問問題(答案像速食)。

5./。

6./我寫的是"知識"不是"常識"。

7.

8./

9./變更追加減的列表方式/計價時間/

所以下定決心開這個記事篇,目的如下:

整理一下"債務"

1.會議(2)。

2.從高架地板回頭談機電設備空間(3)

3.放樣圖(8)。

4.如何讀建築結構圖(7)柱

5.開發?規劃?設計?工務?

6.事務所的工作手冊

7.如何寫施工計畫(3)

8.鋼骨工程施工實務(5)

9.為什麼要開會(2)

10.知足常樂及無敵國外患者

11.工程師的基本動作

12.查核表的內容/內涵是什麼?

13.

 

一、想到"新的題目"趕緊記下來,有空再寫。免得一轉眼就"老人癡呆---忘了"。

1./談指定分包。

2./0與1之間。

3./談"窗口"。

4./如何問問題(答案像速食)。

5./。

6./我寫的是"知識"不是"常識"。

7.

8./

9./變更追加減的列表方式/計價時間/

唯真的免費諮詢服務

聖誕鈴聲(唯真的免費諮詢服務)

分類:建築小品
2009/04/25 06:45

唯真本著真誠熱忱服務之心。

將提供免費諮詢之服務。
凡是關於/自地自建。
凡是關於/舊屋整修。
凡是關於/預售屋格局客變。
凡是關於/新成屋裝修。
凡是關於/對設計有興趣者.....
時間:每週六下午2:00-5:00
預約者請準備相關資料以便為您解說與服務。
http://tw.myblog.yahoo.com/design227-227
***轉載自"唯真"部落格。*******

唯真本著真誠熱忱服務之心。

將提供免費諮詢之服務。
凡是關於/自地自建。
凡是關於/舊屋整修。
凡是關於/預售屋格局客變。
凡是關於/新成屋裝修。
凡是關於/對設計有興趣者.....
時間:每週六下午2:00-5:00
預約者請準備相關資料以便為您解說與服務。
http://tw.myblog.yahoo.com/design227-227
***轉載自"唯真"部落格。*******
將提供免費諮詢之服務。
凡是關於/自地自建。
凡是關於/舊屋整修。
凡是關於/預售屋格局客變。
凡是關於/新成屋裝修。
凡是關於/對設計有興趣者.....
時間:每週六下午2:00-5:00
預約者請準備相關資料以便為您解說與服務。
http://tw.myblog.yahoo.com/design227-227
***轉載自"唯真"部落格。*******

輕隔間(一)


本來,這是工地施工的紀錄照片,我們查核U形槽鐵的間距、水平繫桿的高度與位置、吸音防火棉的密度、水電配管等等。

只是丟在"相片簿"中,沒有特別處理。

我寫部落格以後,發現許多原本我認為是"希鬆平常"的事務也需要一些"紀錄"(文件或相片")來輔佐說明:可惜以前多不經心,現在也已後悔莫及。




工地照片

******來函照登*******

輕隔間好用歸好用但它卻讓我受夠了修繕的痛苦:

異材相接面..這個問題似乎永遠得不到妥善的的解決,目前小弟能想到的方法就是補板包覆rc牆,否則盡量就是收到角邊

材質吸水..這問題常常發生在浴室或是廚房洗手臺的位置附近,遇到這問題通常我就是把踢腳板挖開然後切縫阻隔水再往上滲透..現在在施作本工程我都會請師父將板子上提離地3cm,相對的槽鐵規格就會不一樣,價錢也不一樣

想請教大師通常我們是泥做做在前頭還是隔間做在前頭順序為何才較為正確

我們工地的作法是(隔間放樣,下骨料單面板,立門框),(泥做進場打底,水電配管,隔間封板),泥做粉刷

下場是板子和門框已經毀了差不多了

但我的想法是(隔間先放樣),(泥做打底),(隔間施作立門框,水電配管,隔間封板),泥做粉刷

我認為這樣可以去避免板子和門斗損毀

不過主任似乎不是很贊同我這樣的想法,他只告訴我他不是做裝潢場的,卻不告訴我其原因

我的作法的問題是出再哪,有點想不透

******小啟*******

(我發現我現在好像有"債多不愁"的味道,根本不必費心去查"未完"的文章,我心裡有數的就有一堆!!很想暫停"新作",回頭去好好收拾殘局,可是總是按倷不住我的心猿意馬,加上答覆"回應"....;我真的是很能原諒自己!!)

******我的意見******

1.我一直認為:設計、施工、維修是連貫/不可分割的,可是實務上,幾乎都是切成一段一段的。

1.1.設計時要考慮:如何施工?如何維修?

1.2.施工時要考慮:如何(方便)維修?如何將施工困擾回饋給設計者?(以後請改進)。

1.3.維修時要考慮:如何將維修的困擾回饋給設計及施工?(以後請改進)。

如此,才算是一個"活的營建管理"系統。但是,在國內,這幾個階段的執行人員幾乎"毫無瓜葛",甚至有"對立"的現象,所以問題一再重演/"對立"自然因"自我保護"而越演越烈。

「都是你的錯!!」。

******************

以前我寫「"大樣圖"應該由誰繪製?」就是要把這個問題掀開來討論,可惜眾說紛紜/沒有一致的結論。本來我也不期望有"一致"的結論,但是希望"設計者"一定要考慮如何"收頭"而不是全部丟給"施工者"去畫"施工圖"。

「施工者不是萬能!」

何況,如果施工大樣圖與設計圖說有明顯差異,涉及"成本、工期",怎麼辦?設計者多要施工廠商自行吸收(小錢也就罷了,如果金額較大或是處處如此/累計起來也頗可觀,加上營造廠/公司方面計價/數量盯得緊),哪個工地的笨蛋會搬磚塊砸自己的腳?(馬馬虎虎能收掉就算了。)

所以,嘿嘿嘿.....。

「只有你聰明,別人都是白痴!?」

****************

上面這個問題我最喜歡舉"清水混凝土"為例,如果不考慮:鋼筋的配筋方式、不考慮混凝土的材料及搗築方式,只將"模板"價格提高,保證你做不出來真正的"清水混凝土"!!

我們常常聽說"配套措施",什麼是配套?因為一些事務更改了,相關事務就要跟著調整/不能視若無睹。磚墻改為輕隔間,相關的RC墻、RC柱的面飾就要跟著檢討/修正,不是"讓施工工程師"去解決!!

設計者的推託之詞總是"施工工程師"比較了解。他不會"問"啊!?他不會請教"施工工程師"啊!?

真是#%*!!!

(待續)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工程師的基本動作(二)

工程師的基本動作是什麼呢?

想一想,我自己都很得意,這個題目出得太好了,好到我自己都不會回答!!

**********

工程師們,您怎麼說?(不要生氣,我不是莊孝偉。輕鬆一下嘛。)

大家集思廣益,看看我們的工程師的"基本動作"有哪些?是哪些?(至少程咬金也有三板斧,我們的工程師那三板斧是哪三板?)

???

***********

為了這篇文章,我另外用"word"在整理一個表格,等我做好,拷貝過來,再繼續。

 

 

 

 

(未完)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工程師的基本動作(一)

寫一系列的"查核表"真的讓我吃盡苦頭。這種大塊文章以我目前這種"想到那兒寫到那兒,寫到那兒想到那兒"的做法,覺得自己寫得支離破碎,慘不忍睹。應該要先寫架構然後...。

每次都重頭讀一遍然後才繼續寫下去,偏偏又沒時間一口作氣寫很多,所以停停寫寫、每次重讀都覺不太對勁/改來改去的,讓我好生懊惱。

******

偷個空隙,寫個比較輕鬆愉快的題目,略舒壓力。

*******

我深信任何行業都有必須具備的基本動作,基本動作紮實了才能向高難度的"作業項目"發展、深入;否則,學來的高難度動作只是"花拳繡腿"而已,上不了檯面。

我們都知道/喜歡/懂得籃球吧,運球、傳球、投籃...是基本動作;上籃、灌籃、過人、切入...是進階或高難度動作。

運球運不好、簡單的傳球傳不好、投籃一堆怪招式...就想要背後運球/跨下運球/背後傳球/運球過人/扣籃/標三分....我的媽呀,可能嗎?

說到練習"基本動作",我相信一定不太有趣,所以許多人不會去"苦練",所以,許多人不會成為高手...。當然,天賦除外,"苦練"的基本條件是"有興趣",所以"願意吃苦"。

*******

說到"營建管理"也是一肚子苦水,多數工程師都想要/喜歡撿現成的,根本搞不清楚來龍去脈,能抄就抄/能說就說,有時候抄得荒腔走板還洋洋自得,滿口胡說八道卻自以為是,而且,......算了,不批評。

所以,我一方面在我管得到的工地"小推"營建管理("小推"是因為推不動、能推多少算多少);另一方面則出書及在部落格上大放厥詞,反正,看不看、讀不讀是看官的事,看的人用多少心?能夠了解多少?我也無能為力;我可不願意落入"明月照溝渠"自怨自哀的境界。

連我寫得都覺得"艱辛",讀的人不覺"苦澀"才怪!!

只是自我期許為"建築人",每次想到德國記者說"台灣人住的是豬圈"及"外國營造廠可以在完全不影響交通的條件下分批更新舊金山吊橋全部的鋼攬/吊索"...........,心頭就是一陣苦痛。

********

什麼是建築工程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動作呢?

工程師啊!!你以為呢?

你賴以維生的基本"技能"是什麼呢?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事務所的"工作手冊"

rio--我把您寄來的資料影印/整理好了。共計26個工作項目,78頁。

我只是"影"一下而已,還沒時間坐下來好好閱讀。(我也在上班)。我倒是希望你有空讀讀我現在正在努力的一系列的"查核表",對比一下你的查核表,如何?

我寫文章一直習慣"東飛飛、西跳跳",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所以經常寫到後來,"尾巴不見了",欠一屁股的筆債!!顯然我不是很有耐心的人,雖然我很努力去補救,可是.....。反正這是我的過失,沒什麼好理由。

****插播******

對於前一個題目"搭接長度",我舉"混凝土"的配比為例(沒有舉實證/讓我一直耿耿於懷)。因為我現在待的工地有三家預拌廠的送審資料,所以我找出資料/簡單的整理/作了比較表格放在原來"從搭接長度談起"一文的後面,說明配比的差異。有空,我再做詳細一些。

************

(待續)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查核表的內涵/內容是什麼?(四)

 

實例二、鋼構防火時效漆自主檢查表

工程名稱

 

分項工程

 

施作範圍

 

會驗單位

 

營造單位

 

施工單位

 

檢查日期

 

項目

檢查事項

檢查結果

修正事項與建議

合格

不合格

無此項

1

漆料須為合約指定使用產品

 

 

 

 

2

色澤須經監造單位選定

 

 

 

 

3

漆料堆置整齊.並遠離火源

 

 

 

 

施工前

1

各項粉刷前須先將施工面殘餘木片.鐵絲.泥土.油垢等凸出雜物清理乾淨

 

 

 

 

2

確認施工面有凹凸不平之處須先行處理及使其平整

 

 

 

 

施工中

1

塗料攪拌及過濾要適當

 

 

 

 

2

噴塗時須依一定方向,不可有垂流.滴落或起泡

 

 

 

 

3

確實撿测噴塗後的表面檢查

 

 

 

 

施工後

1

環境污染處清洗乾淨

 

 

 

 

2

完成前整理補漆

 

 

 

 

3

色澤一致.無垂流.脫皮,氣泡,白化等現象

 

 

 

 

工地主任:                工程師:

我先聲明:我討論"查核表"完全就事論事,對於表格製作單位沒有任何一絲不恭敬的心意;而且,我一直讚嘆這些單位、工程師很了不起,讓我們不必從0開始。

各位一定了解:任何事情從0開始(踏出第一步)有多麼不容易!!有這些案例讓我們檢討/分析,我真的心存感恩!!也希望所有的看官跟我一樣。

********

這一篇也是由專業廠商送審的"施工計畫書"中抄來的。

除了前面我說過,我找到一本以前我們工地"機電廠商"的"自主檢查表"以外,據我現在這個工地的機電廠商說:ISO也有"自主檢查表"(不過,工地也沒用),我希望他們給我完整的一份,不知拿得到拿不到?(據說:厚厚的一疊。我有些懷疑。)我已一再聲明:我對機電是門外漢,所以,如果我抄幾個機電表格,只能對"格式"、內容作簡單的檢討,查核項目需要機電的專業人員自己去思考/檢討/分析了。

********

與上一個表格比較,這個表格多了"分項工程"、"會驗單位"二欄。

我看正本原文,分項工程一欄裡填的是:"鋼構防火時效漆"。這樣就與大標題重複了。如果大標題只寫"自主檢查表",這個欄位就有必要。

*********

"會驗單位"我就不太懂了。 工地施工專業廠商的監工人員作"自主檢查"時,什麼單位的人會"會驗"?

我們先分析討論這個表格是什麼人填寫?假設甲方是業主監工(包括建築師監工),乙方是營造廠,鋼構公司是丙方,丁方是油漆公司(假設是由鋼構公司分包;如果營造廠直接發包給油漆公司,那油漆公司就是丙方)。

1.由油漆公司的監工自主檢查?(無論油漆公司是乙方/丙方或丁方)。

2.由鋼構公司的監工自主檢查?(油漆公司是鋼構的分包/丙方或丁方時)。

3.由營造廠的主辦監工檢查?(油漆公司是營造廠的下包或下下包時)。

4.由業主的監工檢查?(含設計監造)

理論上,所謂的"自主檢查"當然是由"施工廠商"自行檢查,才叫做"自主檢查"/保證自己的品管/品質。所以即使是丙/丁方的自主檢查,對甲方來說這張自主檢查表是代表乙方的自主檢查,這與"施工計畫書"送審的精神(還有其他的權利義務關係)相同,甲方是無權責直接面對"丙/丁方"的。

那麼,丙/丁方作自主檢查,乙方呢?兩手插在口袋裡(涼啊涼?)所謂的"會驗單位"是不是指的是"乙方"呢?這個名詞我覺得怪怪的;一般我們稱"會"是指對"平行單位",比方說:乙方對乙方--機電與營造都是直接與業主簽約時,問題的協商在文上就是"會"。另外 ,同級單位也稱"會",立法院"會"司法院、國防部"會"外交部"等等。"(會辦或是會簽。誰也不能指揮誰。而且"會"其他單位時,其他單位簽辦的意見可能與主辦單位完全相反)。

我個人以為:如果一個工程項目單純的只有乙方,自主檢查表當然由乙方的工程師查核填寫。如果有乙丙丁方,如果各方的監工個別自行查核,自主檢查表則應由乙丙丁方分別查核填寫;如果由乙丙丁三方共同查核,則以乙方為主辦,丙丁方的監工工程師算是"會同檢查"吧。

所以說:一個"工作項目"應該由誰查核/填寫"自主檢查表"?在營造廠在分包或"施工計畫"送審時,營造廠的工地負責人就必須於"施工計畫書"的品管章節中(除了檢附"自主檢查表"以外)詳細說明檢查流程及負責工程人員。(這樣寫下去,我想一定會牽扯到許多相關的"管理作業",這也是我ㄧ再強調"營建管理"如蜘蛛網一般,動一髮牽全身,很難只談一個部份的緣故;但是為了避免篇幅散漫/大而無當,有些相關的作業在此只能點到為止)。

*********

也許我們可以討論:何必那麼麻煩呢?由"油漆工司"(丙方)自主檢查然後轉呈/備查就可以了。

請問:乙方(營造廠)的工程師巡視工地時,看不看"油漆工程"?要不要記錄缺失?還是因為丙方自己會查核,所以可以"視若無睹"?我想,乙方的工程師一定都會查核/紀錄,不可能放任"油漆"自行管理/施作;那麼,乙方用的"查核表"與油漆公司的查核表有什麼不一樣?

是一模一樣的查核表(用誰的?)還是各用各的查核表(如果各家都有自訂的查核表的話)?

理論上來說:專業廠商的查核表一定比較周延,問題是許多專業廠商會刪減"查核項目"以免自討苦吃。

*************

目前,我待的這個工地,營造廠及機電廠商皆未使用"自主檢查表"。

我詢問他們為什麼不填寫自主檢查表?答案是:「雖然我們沒有填寫自主檢查表,但是我們都有"拍照"、紀錄所有成果與缺失」。

1.現在幾乎"人手一機(手機)',而且多有"攝影"功能,這對施工監造真是方便無比,所以任何缺失"攝影"存證輕而易舉,回到工務所立即下載列印,倒是無庸置疑。

2.文字記錄呢?隨便拿張紙紀錄一下?還是拿一本筆記本記錄?

有趣的事情來了:我見過工程師拿張影印的平面圖,在工地查核施工項目,有問題的直接在圖上做(位置)記號標示,也順便在影印圖的空白處紀錄一些文字。我就在想:為什麼不拿"查核表"來記錄呢?會比較麻煩嗎?(哦!原來是根本沒有查核表。)

3.雖然我極力倡導/厲行"營建管理",可是無論是來自自己的工程師或是乙方工程師的有形/無形抗力都讓我覺得事倍功半,而且多數流於形式。所以,每次工地開月會我都告訴工程師說:「施工管理能夠做到二、三十分我已經可以很滿足了,如果可以進步個一、二分,晚上睡覺我會蓋著棉被偷笑。」

**「插入這一段實在是因為越寫感觸越多,我想一定有工程師認為我在唱高調/太理論了。以前我是建設公司的高幹,挾"甲方"的權勢及在公司不可動搖的地位,強勢在我們公司每個案子推行營建管理,工程師不聽?走人!!營造廠工程師不做?換人!!沒有商量的。

我深信與我相處過的工程師一定有些會說我太理論了(天知道我有什麼理論!?),可是也有些工程師後來也會透露他們心中的認同與感激(有一位主任後來到其他公共工程,偶而碰面,他跟我說:哎呀!!他們要求的,我都會,哈哈,我待過你的工地。)

我只是秉持我對"建築"的熱愛而努力,其他的,隨緣吧!!

*******

話說回來,我們還是趕緊進入正題:查核表的內容是什麼?應該寫什麼?

我只能說:一開始,工程師覺得需要查核的項目通通寫出來,即使是最簡單的項目也不必客氣。我一直建議工程師要知道:所有的查核表一定是:一開始由簡入繁,而後逐漸由繁入簡。

剛開始寫"查核表",從0開始,一條一條的列入查核項目中,條文越來越多(由簡入繁);等到過一段時間,許多"條文"已成常識/工作習慣,那時可以開始刪減"眾所周知"的條文(由繁入簡)。

至於什麼時候刪增,那是主事者的權力,我沒意見。

*******

其次,我建議:最基本的資料庫任何人不得刪減條文(只能增加條紋),如果要刪剪條文一定要另外建檔而且刪減條文一定要有設定權限,不是任何人皆可隨意為之。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查核表的內涵/內容是什麼?(三)

查核表的內容是什麼?

(打從一開始寫這個題目,我的內心就一直暗暗祈禱希望以前我抄的那本"查核表"被我丟放在我的書架的某個角落;我已經利用空閒翻查了幾格比較有可能堆藏的書架,可惜不見蹤影;我不太喜歡扔書,所以我相信應該可以找得到,只是常常是:要找的時候怎麼也找不到,哪一天突然發現他自動出現在眼前。倒是看到一本以前我們公司的工地/機電公司紀錄/留存的"自主檢查表",隨手翻了一下,如果有需要,我試著抄幾篇給看官參考。

我想"抄"一些實例來談"查核表"的內容,這樣大家都省事。下列我是從現在這個"工地"各個專業廠商送審的施工計畫書中抄來的,除了刪掉一些名稱、廠商等無關緊要的文字以外,表格型式/文字等皆依原樣。(我是一字一字敲出來的,累死了;所以,先抄個幾篇就可以了吧!!且戰且走,看情況吧。)

***************

實例一、高架地板工程自主檢查表

工程名稱

 

承攬廠商

 

檢查位置

 

檢查日期

 

檢查時機

檢查停留點     □ 施工中檢查     □ 施工完成檢查

檢查結果

○ 檢查合格       ╳ 不合格         ╱無此檢查項目

檢查項目

檢查標準

檢查值

檢查結果

1.施工位置是否符合送審施工規範

合約、規範、圖說

 

 

2.施工範圍是否清除垃圾灰塵

合約、規範、圖說

 

 

3.施工區域地坪以水平儀丈量

合約、規範、圖說

 

 

4.高架地板材質規格是否符合規範

合約、規範、圖說

 

 

5.是否依圖說放樣施作

施工圖

 

 

6.支座是否確實固定鎖緊

合約、規範、圖說

 

 

7.面板鋪設垂直度

目視

 

 

8.收邊截切之地板是否與墻面密合

目視

 

 

9.是否依廠商要求位置配置開孔板

水電佈線放樣

 

 

10.封口及斜坡是否依現場位置施作

依甲方規定處理

 

 

11.民生及事業廢棄物是否依指示地點堆放

依甲方規定處理

 

 

12.是否確實清潔現場

 

 

 

缺失複查結果:

□ 已完成改善(檢附改善前中後照片)

□ 未完成改善,填具「缺失改善追蹤表」進行追蹤改善。

複查日期:

複查人員職稱:                簽名:

不知什麼原因我將例二放在這裡(例一的後面),表格老是變得很畸形。我再試試看:還是不行,我已試了五、六次了。

不玩了,(例二)放到下一篇。這樣子,一點問題也沒有,只是看官讀起來會吃力一些,對不起。

*****

本來想將幾篇"自主檢查表"放在一塊,然後一起說明檢討;既然放不到一塊,就一篇一篇檢討/說明,最後再整合結論。沒辦法中的辦法。

*****

我記得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國內很流行將營建工程發包給"日本營造廠"(當時日本幾家大營造廠幾乎全部大舉進犯國內營建市場)。其他的不談,我只記得與日本人合作的公司的工程師跟我說:日本營造廠有許多表格、許多內業要做;每天下班以後,工地負責人都要直接跟日本總公司報告....。我覺得可惜的是:後來被當作垃圾運棄的空百表格(據說工地的倉庫裡滿地都是)及計畫書等,我們根本要/拿不到。

但是,我相信:國內許多"表格"、"計畫"等等,都有日本味道/影子。

當然,有些公司直接跟日本人合作/或是學習日本的經營手法(如大樓管理公司、少數營造廠),那他們端出來的"工作手冊"幾乎就是"日本料理"。

像這一篇,我就覺得有日本味。(這是我瞎猜的,沒什麼特別的意思,能夠取得別人好的經驗,何樂不為?至少編寫的工程師可以少奮鬥/摸索很多年/而且依樣畫葫蘆時心理也比較踏實/篤定一些。)

*****

這個案例,表格中有一欄是:「檢查時機」分成三個階段:1.檢查停留點2.施工中檢查3.施工完成檢查。

老實說,"檢查停留點"的意思我不是很清楚,我猜是「開工前、材料進場以後,包括倉儲及施工現場的檢查」。有沒有更好的解釋?(是不是有"日本味"?)

一般我看到的,多簡單區分為:1.施工前。2.施工中。3.施工完成後等三個階段。

檢查項目的1-4項,應該是"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5-10(11)是施工中的檢查項目。

11-12是施工完成後的檢查項目。

大概是這樣,但是也不是說不能"重複檢查",工程師一天查核一次/一天紀錄一次也不是什麼過份的事。數量比較多的工作項目,即使是同一樓層,都有可能一部分是"施工前",一部分是"施工中",一部分是"施工完成後"。

******

第二個要討論的項目是:"檢查標準"及"檢查值":有沒有高手要指導一下?"檢查值"是啥意思?

我猜:因為前面"檢查項目"的問題過於籠統(而且很饒舌),無法"精確回答",所以多了這兩格用來解釋前面題目的細節。

比方說,第一個項目:「施工位置是否符合送審施工規範?

第1.項:「位置符合規範?」可能是「位置符合設計圖說」或是「位置符合施工計畫」吧!!意思是「施工範圍/位置有沒有搞錯!?」

 

第3.項:「施工區域地坪以水平儀丈量」應該可以設定"容許誤差值"(這個數字放在"檢查標準"或"檢查值"一欄中);如果超過容許誤差,就必須設法改善了。

第7.項面板鋪設垂直度」。我想應該是"水平/平整度"吧!!也應有容許誤差吧?還是沒有容許誤差?撿测方法呢?

(剛剛我碰到高架地板的工程師,我問他一些"查核表"的問題,他說他們公司已有二十幾年的歷史,這份查核表應是"前段班"的人做的;上列的細節我也提出問他,沒有"積極性"的答案。9804071650)

 

 

 

 

*******

第三個要討論的是:"檢查項目"。

高架地板的檢查項目當然不只這12條,如果扣除前面二條及最後二條(共同項目),專業檢查項目只有8條。

*******

第四個要討論的是:"複查"。

複查是必須的,這樣的表格,如果不只一項需要複查,結果要記在哪裡?

*******

第五個要討論的是:「缺失改善追蹤表」。另外立個表格?專門追蹤"未改善的缺失"?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什麼人寫"查核表"(二)

*******

唯真也很努力還在擬稿中....之前擬過一些,但時間與體力上...

不知晚輩使否有福分可共同參與前輩您的資料庫(幫忙的角色啦)?

********

我相信唯真寫過查核表,因為這兩個問題是寫過的人共同的痛苦與煩惱。沒有寫過的人,一定以為:那有什麼難?

拜託,提筆寫寫看,就知道!!

我引用唯貞的回應另外一個原因是:題目一訂好,我就在思考:先談"寫"?先談"使用"?猶疑了一陣子,他的回應讓我決定:先寫:"如何寫查核表"。

********

1.哪些工作項目要有"查核表"?

我個人是認為:只要是營建管理的工作項目"都應該有查核表,不是只局限於"施工項目"。

比方說:購買土地要有"查核表"確認"土地"各方面都沒有問題;設計圖要有查核表,避免遺漏圖說;施工的計畫要有查核表,避免遺漏計畫項目......。這樣說,應該沒有什麼疑問吧!?如果有,應該是"名詞"的問題,我們姑且不管這些"查核表"(CHECKING LIST)叫什麼中文名字,反正用途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避免遺漏/疏忽。

當然,工程師ㄧ定見過施工項目的"查核表",每個營造廠在"秀"她們的"品管"時,一定"秀"幾張"自主檢查表"表示公司"品管"的嚴謹;事實上,我認為對多數營造廠來說:那只是裝飾品而已。搞不好,那家營造廠就只有"秀"出來的那幾張"自主檢查表"而已,要多也拿不出來。

我這樣說,可能會惹惱一些營造廠的工程師;別生氣,我還沒生氣哩!!有一次,我到工地(我是甲方)看施工成果,結果看到許多缺失,回到工務所,我要求工地負責人將監工紀錄的"自主檢查表"拿來我看,你們知道答案是什麼?

「我們沒有用自主檢查表。」「為什麼不用?」

「因為公司沒有自主檢查表。」

當初"秀"的自主檢查表呢?我是沒有再一路追究下去,不過真的讓我內心大吃ㄧ驚!!我一直以為工地至少會隨便填一些檢查表、裝模作樣、應付查核,誰知道答案居然如此"簡單明瞭"--沒有就是沒有,也不怕你知道!!

再說,我要看的工作項目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牆面1:3粉光",工地的水準都是如此這般?

雖然那家營造廠不是很大/很知名的營造廠,但是,工地也有二、三十個.......。

真的,至少給了我ㄧ個不小的震撼!!(五基寬代誌!?)

*********

我想這一系列寫"查核表"的文章,還是以施工階段的"施工項目"為主(其他的如果有關聯也可談談),因為我不敢想像如果與營建管理有關的所有工作項目都來討論"查核表"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機會,我應該提醒自己:寫到比較"獨立"的工作項目,應該提一下:"查核表"(這個立論,我覺得怪怪的,似乎不是很妥善?先這樣寫,以後有問題再說。)

*********

2.什麼人寫查核表?

這個問題又讓我"好費思量"!什麼人寫"查核表"?只要是工程師都可以寫?老鳥?菜鳥?

如果是初入社會的"新鮮人",要他寫"查核表",我想是過分了一點,如果要他"抄"大概還可接受;但是有一、二年甚至三、五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如果"有志",我認為"可以寫查核表!!"更資深的工程師,當然寫查核表不是問題,問題反而是他們願不願意寫?有沒有那個環境/壓力?動力?

 我會這樣寫是因為許多公司的"查核表"必須由0開始。這是事實,一點都不好笑!!

這裡有二個問題:

2.1.從哪一個"項目"開始?

2.2.如何開始?

我希望有志寫查核表的工程師,知道如何由"0"開始。許多營建管理的工作--在台灣,多是要從0開始,因為似乎"前無古人"。

現代,許多工程師碰到需要"動手"寫各種"管理作業"時,惶惶恐恐、多不知如何下手/從何下手,因此四處尋找"古人"、多希望"古人""給我範例看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古人在哪裡?古人就一定有"範例"嗎?有你需要的範例嗎?(別憨了!!)

從0到1,真的是"艱苦的一步"。

學習我吧!!筆拿起來就開始寫,反正"戴著鋼盔向前衝!!"不然,永遠是0、永遠在原地踏步!!

2.3.因為各個公司情況不同,有些工作項目的查核表可能需要從0開始,有些項目已初具規模,也許有些項目已相當完備,所以,我是認為:依各個公司/各個工作項目的"現況",工程師視自己的"能力"、自己決定如何參予"查核表"的制定、增刪、修正。

如果一位工程師對單一"施工工作項目"有一些了解,雖然只有一、二年的工作經驗,但是他可以針對這個工作項目"寫"、"修正"查核表,除非他發現那個工作項目的查核表內容已超越他的所知,那就只好算了;不然,如果是從0開始,他能夠寫幾條就寫幾條(即使只寫一條),也是幫這個工作項目踏出第一步,真的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我以前寫"概算"分析時,一開始,真的是惶惶恐恐,不知如何下筆。結構佔?%?裝修佔?%?外飾佔?%?....後來一狠心隨便掰個數字,以後才開始用心去"找資料"/修正)。

如果工程師讀公司既有的查核表,發覺有遺漏、需要補充/或有錯誤、需要修正/或是已退時尚、需要刪增,盡量動手去做。要知道,查核表是集眾人的力量才能"符合時代潮流、日新月新、而且一直進步/更新、趨於圓滿"。

千萬不要夢想:一個人就將查核表寫得完美無缺;也不要因為寫出來可能有錯而躊躇不前,甚至一個字都不敢寫(鋼盔戴好,衝啊!!)。要知道,只要有人起個頭/有個開始,以後後續的人參與工作,比較起來就輕鬆容易了。

這就好像選題目、寫作文,只要對這個題目有一些概念的工程師就可以寫,寫了以後,後來的工程師要增補、修正?就好像"改作文"一般,比較容易。所以,面對一張白紙,工程師錒!!管他三七二十一,將自己所知的寫出來就對了。

不要怕寫錯,更不要忌妒別人的修正、增刪;同理,寫修正、增刪的工程師ㄧ定要比較謹慎、小心;不僅不可嘲笑以前的作者,更應佩服他們的勇氣/精神。

所以,我的結論是:只要工程師有能力寫,不管資歷如何,都可以動手寫"查核表"。

項目呢?從寫自己熟悉/有把握的工作項目開始。收集資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眾志成城,一個公司的"查核表"不是一人/或是短時間可以建立起來的。一定要有這個認知。

*********

我只能期盼:公司的高幹及資深工程師能以身作則,建立"查核表系統"。鼓勵/獎勵工程師參予這個作業;要知道,這個系統的建立不是一天、二天、一年、兩年能完成的,甚至我可以說,這個系統"隨著公司的成長,也一直不斷的修正、補充、更新、成長",與公司ㄧ樣,他是需要"永續經營"的。

由於參與這項作業,工程師有多少實務經驗/能力?看他寫的查核表內容就知道,不必吹噓。這一點算是"附屬功能"。用在"用人"或"考評"、"績效"等都很實際。

**********

因為"查核表"必須由眾人通力合作才能日趨完善,所以,公司的高幹應設法廣結善緣、取得各種協助及資訊:除了鼓勵公司工程師自己編訂/增修以外,應要求專業"協力廠商"在施工計畫書中檢附"自主檢查表",如此可名正言順的取得各種專業施工項目的查核表(例如:連續壁、基樁、鋼骨、鋼承版.....等等。)

當然,如果同行、同學等能交換成果/心得亦是方法之ㄧ。

********

寫過"工料分析表"嗎?我覺得寫"查核表"與寫"工料分析表"有異曲同工之妙:說起來大家似乎都很熟悉,要寫嘛.........嗯...........

3.查核表的內涵/內容是什麼?

4.查核表的用途?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