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談研究/分析報告或論文

時機壞壞,一堆朋友趁機"進修"--唸個"EMBA"或是"碩士"之類的;真的不壞,只要是"正面努力"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對不起,應該不是趁機,因為他們白天還是要上班、晚上/假日才上課;多是為了工作的需要/才會如此辛苦/認真吧!)

一位朋友的同學多是"四、五十歲的在職工作人員",真的令我覺得:這個社會"鬼混"的不少,認真努力的也很多;年輕工程師應知所警惕!!

但是,以我個人的看法,我也不認為:多上二年的課,多讀幾本書就能昇天了。真正還是要靠自己。另外,我覺得:寫論文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訓練方法。如果工程師以為"寫一個題目"可以成就了不起的"立言"千秋大業,那就大錯特錯了。

我個人一直認為:論文寫得好最主要是:一個問題發生的時候,有一套正確/具體可行的"解決步驟"找出正確的對策,才是寫"論文"的精粹。

***********

這一篇主要討論的是"報告、論文"。

我經常與年輕人討論"題目"。老實說,我覺得:不要好高騖遠、搞個大題目,那樣,資料/資訊根本無法收集,害死自己。

其次,要找資料/資訊容易收集/取得的題目,千萬不要搞個類似"巴黎地鐵研究"之類的題目,除非你很有錢/或人在巴黎,如果人在國內,還不如寫"木柵線中運量之載客分析"容易多多/也比較實際/有用。

而且,最重要的:寫分析報告,主要是訓練"過程",結論並沒有那麼重要!!(當然要正確。)

1.如何收集"正確"的有用的資料、資訊。

2.如何整理資料成有用的資訊。

3.資料就如同傳統市場的生鮮蔬果,資訊就是可吃的菜餚;如何有效的收集"資料",而不是買了一堆生鮮,卻多數用不到。資料的收集/取捨/分析本來就是"分析"的重點;我同意"儘可能收集資料",但是總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將生鮮蔬果全部買回家然後才來"取捨",那要浪費多少:財力"?"物力"?"時間"?

4.如何證明我們取得的"生鮮蔬果"是乾淨的、沒有被污染的?如何證明烹調轉化過程/方式是"正確"的?如何證明那道菜餚就是"我們需要的"?

5.如何"找到"大師的"著作/意見"當你的佐證?

6.如何解讀"大師的論點"?

7.如何將"理論"與"實務"密切結合在一起?成為"無懈可擊"的立論?

***********

選擇"指導教授"是論文/報告成敗的關鍵,題目一定要是"指導教授"的專長之ㄧ,他必須給學生"方向"甚至是"應該要讀哪些人的哪些書",更嚴謹的是"讀哪些書的"第幾頁到第幾頁.."(可能給個十幾本書);很難!很難!!如果"指導教授"忙於他自己的"研究"、"工作",學生就只有自己多努力一些,有問題才去問"指導教授",無論如何,還是要問!!

***********

另外,就是在學校以外找一些知名的"學者專家"當"指導教授",這也很正常,只不知國內的生態如何?學校的"指導教授"是否接受?在國外,那是稀鬆平常的事:如果我有機會拜訪"諾貝爾得主"他願意"指導"我,我想學校的指導教授一定不會反對,因為以後論文上列名"指導教授"時,可以跟""諾貝爾得主"的大師排排坐,誰會反對?

而且,有些學者專家的"理論"是一家之言(就像專利一般),要"引用"必須經他同意,寫完還要他看過(如果他動手修改就是福氣了),否則他是不會同意讓你隨便引用的。

我相信:有些"論文"可以登上"世界性一流的學術期刊"是因為拜"指導教授"光芒萬丈的關係!!

所以,要找外面的"指導教授",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教授/學生/題目都要互相看對眼)。

**********

這一段還是補充一下比較好,對年輕工程師可能比較難做到:學術研究報告不是寫"小說"--風花雪月、詩情畫意、甚至有血有淚.....;而應該是"字字有本"(每個字都要有依據),臆測之詞也要依據嚴謹的"推論"而來,不可"空口白話"、信口開河。

寧可少寫,不可湊篇幅。

**********

大概就是這樣吧!?還有遺漏的嗎?

我想一想,想到再補充。

*********

一鞠躬。

 

1 則留言: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