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說明陰井的用途,我希望工程師能認真的讀通,不要馬馬虎虎的走馬看花。
*********
接下去,我們就"用途"來反推"設計原則"。我想,很多工程師都知道陰井(預鑄)的尺寸(幾乎都會背了):60*60*80-90公分,為什麼是這個尺寸?(工程師千萬不要以為這個預鑄尺寸就是標準/正確的尺寸。即使工地採用預鑄陰井,有時與現場不符,還是需要組模加高頸子)如果是"現場施做",該是什麼樣的尺寸?(這會是施工圖,建築師事務所不會畫得如此詳細。)
*********
1.一般的私設排水溝淨寬約25-40公分,深度則約為25-60公分(視現場決定);因為陰井的淨寬度一定要大於水溝淨寬,所以一般都設計60*60。(或者是65*65,配合模板尺寸)。
2.陰井的深度(底部)一定要比排水溝底低20-30公分。以供沉積沙石、泥土。所以陰井設計深度設計為80-90是可以理解的。
3.陰井蓋有集面水的功能,所以必須設置格柵式/可掀式的鐵蓋,有時,陰井位於路旁或路中,必須承受車輛的載重,所以鐵蓋要有一定的厚度(有制式產品)。
4.陰井設計的位置除考慮洩水坡度、清潔以外,必須考慮設置於建築物的雨水排水管、廢水排水管等附近。也就是說,廢水排水的垂直管最好是直接接到陰井,如果不得已,必須在GL下方走一段水平管然後才插入陰井,也要考慮"這支水平管的"洩水坡度"及"清潔方式",一般排水管最容易堵塞的地方就是在一樓的90度轉折點(彎頭),所以設置"清潔口"是必需的。
5.陰井的內側牆面與排水溝的牆面不可在同一直線。
前面說過,為了達到排水在通過"陰井時"能造成"擾流"以沉澱污物、砂石,所以進入陰井及離開陰井的排水溝形心不可在一直線;同樣的道理,排水溝的側牆(底面)不可與陰井的側牆(底面)在同一條直線上。
這一點是一般排水溝/陰井施工常犯的缺失,也多習以為常。工程師可以在施工現場檢查一下,排水溝底插入陰井,溝底與陰井底同高者,我見過,陰井牆與水溝牆一直線那就太稀鬆平常了。
6.排水溝及陰井的基礎
依據設計圖說,排水溝及陰井都必須設置"基礎座",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是預鑄排水溝,基礎座就必須將洩水坡度正確做好。我們經常忽視排水系統的"沉陷"導致漏水所產生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排水溝如果漏水,因為掏空泥土,輕則導致道路下陷,嚴重的可以導致房屋傾斜或是施工中的安全設施崩潰失敗。
7.排水溝的防水
這一條與上一條是相關的。排水溝應作防水粉刷,避免漏水滲入泥土中,久而久之,產生道路基礎砂石被掏空因而道路路面突然沉陷等問題/災害。
我曾經在台北市看過一個地下室擋土安全設施失敗的現場,我不是專家,真正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緊臨基地/道路旁的公共工排水溝,每隔約3公尺側牆上就留一個20*20公分的方形開口,水溝的水就從那裡流出來,說不影響基地.....沒有關係...??
到現在,我還是納悶公共排水溝為什麼會留開孔?用途?
8.犬走。
根據以上的分析,排水溝跟陰井的外牆是不可能成為一直線的。所以,將排水溝及陰井靠著地下室外牆或建築線/地界線施工是有疑問/疑慮的。
當然,都市裡頭地下室面積開挖到極限,餘下的空地實在不多,許多人將排水溝設計在"連續壁"頂/靠著地下室外牆構築/施工,似乎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是,如果排水溝與結構體不是"一體成型"或是"結構連結在一起",兩者中間必然產生裂縫而有空隙(不均勻沉陷等因素造成),以後外牆的雨水等就順著外牆從此縫隙滲入土中,加劇泥土的掏空/排水溝的下陷/地下室滲水的機率也因之提高。
我也知道:如果每個陰井都要突出排水溝,會增加施工的困難(其實這根本不是理由),所以多數人都是能偷就偷/能省就省,反正埋在地下/又看不到,有誰在乎!?誰會去檢查?
*********
合理的作法是:將"排水溝及陰井設置在距離地下室(結構體)外沿約60公分左右的位置,這有幾個優點:
1.可以依機能需要,排水溝及陰井外牆(靠地下室外牆那一面)不必受限必需成一直線。
2.如果水溝/陰井是結構體完成後才另外施工,如果是用"預鑄品"要緊貼著結構體外牆,哪麼溝與結構體中間的空隙必然無法填實,成為水路。如果水溝離開一段距離,而二者中間的鋪面採用RC(結構預留鋼筋),則外牆雨水可直接排入溝中。
3.萬一水溝漏水,不會因為水溝貼著地下室外牆而直接滲入地下室。
4.建築物的垂直排水可以由水溝/陰井側牆進入。
5.排水系統與結構體分開有一段緩衝距離,施工/維修/保養都比較"合理"。
6.結構體與排水溝之間這一條寬約60公分的走道,中國建築稱之為'犬走"(大概因為寬度只有2呎左右,人不好走,所以稱"犬走"吧)。事實上,犬走的功用不只如此,那是題外話,有機會再談。
(下台一鞠躬)
謝謝~~~說明的很詳細~~~ =D>
回覆刪除以後我就知道陰井的用途了~~~
專家您好請問陰井使用RC與磚牆材質孰優?兩者須主要差異? 價格哪個高? 感謝解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