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談制度化JJ0001

    制度化是任何一個上軌道的公司所必須做到的事。

    當然制度化也有程度的分別,制度越少的公司就是人治越多的公司。共產黨及獨裁國家最喜歡。

    如果制度有制定,但是放在一旁好看,這形同無制度。

    什麼人最反對制度化?當權者。希望獨裁者。家族企業的老闆。

   沒有制度的公司,一切看老板高興。有制度的公司,老闆也受制度的限制,部屬只要依制度/規章/辦法做事,老闆也不能不高興,更不能反對。所以當權者不能恣意而為,當然不爽。如果沒有制度,老闆(或當權者)說了才算,其他都是假的。

    一個公司的制度由誰來制定?

   公司的組織章程當然是由董事會制定,可是台灣很多公司的組織章程或是抄來的,或是簡化到不能再簡化,反正應付主管機關就可以了。尤其是一些私人機關,可能沒有人關心公司的組織章程,甚至老闆或當權者都認為那玩意兒只有形式意義,不具實質意義。所以,有時候要拿公司的組織章程當母法,事實上是件很糟糕、很困難的事。

   各個部門的規章辦法,由各個部門自行訂定/修正,然後依章程呈請公告施行。

   跨部門的規章辦法,由專責單位(例如:人事/財務/總務等)或上一階的主管訂定,會各相關部門後,亦依規定呈請公告施行;修正亦同。

  一般來說,經理級(含)以上主管即是公司的經營/管理階層,集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於一身,因此,立法是這些人的職責,不可旁貸。公司沒有制度、制度有問題都是這些人的恥辱!!這些人的失職!!

  中國人訂規章辦法總是以"防弊"為優先考量,真是大錯特錯。中國人別的沒有,鑽漏洞絕對天下一流且不做第二人想。與其處處防堵導致真正想做事的人綁手綁腳,還不如以"興利"作為制定制度/規章/辦法的主軸/中心/重點。如果有人蓄意違反,重罰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千萬不要處處防堵,可是真正出問題了,又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完全拿公司的前途/利益開玩笑。

   如果你是管理階層,就應該想辦法訂定規章辦法。如果你與上面的關係不錯,就可以事前溝通一下、寫一些比較大的題目(例如休假辦法、差旅辦法等);如果關係SO SO,我勸你先寫部門內比較小的題目(例如:工地人員管理辦法之類的),既不影響別的單位,又不傷害高階幹部的權益,自然容易通過。

  如果你是高階主管,希望有空時整理一下公司的組織章程、部門考績辦法等等影響同仁生計的大題目。

  任何一個公司的規章/辦法一開始一定越訂越多,是由簡入繁的過程。等到施行一段時間,許多細碎的辦法就可以合併、刪除,那就是由繁入簡的過程。

  由簡入繁到由繁入簡是必須的過程,千萬不要自作聰明,以為不必經過"繁"的階段,直接就是"簡"。因為,經過"繁"的階段,許多規章/辦法已深入人心成為習慣,自然不必再明文規定了。

2009.07.24.第一次修正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如何學習營建管理(五--金字塔)GR0011

  借用胡適先生的話:"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我們先從開發、設計、施工、仲介、租賃、大樓管理等開始。依每個人的所學及興趣決定。排列優線順序。例如:1.施工、2.設計.....。

  其次,我們再將施工分成1.法令、2.理論、3.實務....。再決定優先順序。

  將上面兩項合併,再排優先順序:1.施工+實務、2.施工+法令、2.施工+理論、3.設計+理論、4.設計+法令、4.銷售+實務、5.開發+法令、........。一開始,不要貪多,就好像吃東西,狼吞虎嚥絕對不消化,吞下去的,只是表象;必須要細嚼慢嚥,一步一步慢慢的來,做學問是急不來的。

   有一個重要觀念,一項強比十項普普通通好;就好像運動項目,選擇自己最適合的運動努力做到頂尖,不要每種都會,每種都吊車尾,那有什麼意義?何況,如果這是我們的工作、志業,更是必須如此。

   接著,我們必須同時將順序二的項目補強。在工作上,不可能不跟其他相關行業接觸,如果屬於順序中的,我們就多花一點時間深入了解;如果不在目前的順序名單中的,離開吧,讓在順序名單中的人去努力吧!!

   如果行有餘力,可以再補強第三順位的工作知能。以此類推,第一順位的要求應該是60分,第二順位是40分(圍著第一順位成一圈),第三順位是20分(圍在第二順位外面),第四順位.....。如此,金字塔型的知能就成形了。

   如果一個人說只精通一項,而又很高分,理論上是不太可能的。就像一隻又瘦又高的竹竿,說能長多高,實有疑問。

   另外,XYZ三軸工作項目的排列組合方式很多,沒有一定的規則,主要是適合工作環境即可。有人以成本控制為主軸--開發預算、設計預算、施工預算等一路發展下來,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國內的工程師普遍是通才型。什麼都會一點點,什麼都不精通。只要問題深入一些,就嘴巴開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瞠目結舌不知如何是好。這樣的優點是似乎幹什麼都行,缺點是炒魷魚似乎對工地(公司)也沒啥傷害。

  在日本,工程師就沒有那麼好混,你不努力?公司逼你努力!每個人都必須要有專長,最爛的也有一項專長,越資深就越多項。以前認識一位日本營造廠的駐台代表(其實就是情報收集員),工作資歷是四年,專長是混凝土;只要有關混凝土的問題問他,大概都考不倒他,滿厲害的。

   所以,一個公司擁有各種不同專長的工程師,需求越普遍的項目(如混凝土/鋼筋/鋼骨/泥作等)專長工程師越多,需求少的人就少。這也是一種金字塔(組織上的金字塔)。

 

如何學習營建管理(四--溝通/協調/領導統御/馬屁功夫)GR0010

    想了一個晚上,還是決定加上這一篇。

    這篇無關營建專業,但是與"管理"息息相關。

    我們這樣給標題的四個子題下定義:

一、下對上的意見交換,稱為"溝通"。

        為什麼"下對上"稱溝通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由這裡就可見一斑。下對上一定要挖"溝",水才能"通"。如果"上"與你很近,那麼溝只要小挖一下就通了;如果"上"離你很遠,挖這條"溝"真的會累死人;如果不幸,你與"上"之間有一座山(或好幾座山、或有懸崖峭壁"或有溪流河谷),那就看你怎麼通了?繞道?架橋?挖隧道?

       用什麼工具挖溝?那是一門學問,自己揣摩吧!!

二、 平行單位的意見交換,稱為"協調"。

      如何協調呢?反正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和稀泥"。別不以為然,協調協調,不"調"怎能"協和"呢?就像石頭、水泥、川砂、水,如果各自堅持立場,不和一和,怎能成為有用的混凝土呢?千萬不要以為:我是水泥,最值錢;我是石頭,最硬;我是水,最乾淨.....,放棄堅持的立場,和一下,保證皆大歡喜。

三、上對下的意見交換,稱為"領導統御"。

     上對下就容易多了。不過要做到"圓融"也非易事。這個題目大家都知道,不浪費篇幅。

四、 對上、對平行單位、對下都適用的意見交換,稱為"馬屁"。

     這也沒啥好說的。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只要你敢做,即使眾人皆知,聽的人還是"心頭暖洋洋",爽快極了!!

   如果這四樣事情,都能完美執行,有沒有真本事,一點都不重要。所以,千萬不要看不起這四項工作。假使:營建管理工作像一輛車子,這四件工作就是四個輪子,沒有這些,別想動彈。有了這四個輪子,而且狀況又好,車子跑得飛快,一路拉風;誰在乎你車廂裡裝的是稻草?珠寶?還是空空如也?

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如何學習營建管理(二、開發/設計/施工/維修管理)GR0008

   前一篇談的是:法令、理論、實務;是X軸。

   本篇談的是Y軸:開發、設計、施工、維修/管理等。

   這樣,我們就可以組成一個長方形的平面,直向三格,也就是法令、理論、實務。橫向四格,也就是:開發、設計、施工、維修管理。共計12格。如下:(對不起,這個板面我不會畫格子、箭頭)。

   開發法令、設計法令、施工法令、管理維修法令。

   開發理論、設計理論、施工理論、管理維修理論。

   開發實務、設計實務、施工實務、管理維修實務。

  所以,換句話說就是有十二大類的學問要學到某個程度,才可能談"營建管理"。

  其實,上述十二類也可以反映在社會的公司行號、學校的科系、政府組織中:

  (政府的)  開發管理單位、設計管理單位、施工管理單位、使用管理單位。

 (學術團體)地政系------、建築/土木/.....、建築/土木......、廣告企劃/產品行銷..。

(公司行號)開發公司....、事務所/顧問公司、營造廠/土包...、仲介公司/銷售公司。

   以上這些都是很簡約/很籠統的分法。各位看官應該可以分得更詳細/更清楚/更有條理。

   好了!平面(X、Y軸)的十二大項有了。對營建管理有興趣或自認懂不少的先進,試試看:給自己在這十二項上打分數,A為深入(8分),B為普通(5分),C為馬馬虎虎(2分),D為一竅不通(0分)。幾個A?幾個B?幾個C?30分及格,60分可以說是專家了。

如何學習營建管理(三、品質/進度/成本/資訊/研發/安全.衛生.舒適.精準.適用....等)GR0009

  上二篇談X及Y軸的項目。這篇談Z軸所包含的知識/學問/技巧。

  換句話說,XY軸所組成的12個象限,每一個像現都包括:品質、進度、成本、資訊、研發及安衛等。所以,將XY軸的12個大類乘上6,就有72個項目。大致來說,這就是營建管理的大部分內容。說是大部分,因為還有其他的技能也在管理範圍內,避免搞得太複雜,暫且不談。

   目前已經是三度空間了。就像一個立體的蜘蛛網,有主軸、有分支、有細線,但是無論如何,都是相互牽連--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有人想要精通整個營建管哩,三輩子都不可能。

  專家有五、六十分已經非常了不起。一般人如果懂得二、三十已經可以躲在棉被中偷笑了。

  這裡引申出幾個答案:

  1.營建管理是政府、學術單位、營建公司必須通力合作、精益求精、努力不懈才可能做好。缺一不可。

  2.同理可推:以施工管理來說,無論是開發、設計、銷售、維修管理都必須兢兢業業才有機會將案子做好。而施工的部份,無論是甲方、乙方、丙方都必須上下一心,缺一環節即不可能完美。

  3.好的營建管理是團隊才能完成的工作。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隻手撐天。

   回到主題,如何學習營建管理呢?

   請看下回分解。

如何學習營建管理(一、法令/理論/實務)GR0007

   說到營建管理,許多人都自認是仙角。似乎談得頭頭是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真正要他做、或是看他做,真的是沒半撇。

    不是我喜歡譏笑這些人,而是這些人真的搞得營建市場一片混亂。

    一百分的營建管理要了解(擁有/深入/精通)哪些知識?我將這些知識分成X、Y、Z三軸(立體)來分析,這篇先談X軸方向:

一、營建管理的法律知識:包括:

      1.土地/房地產等有關的法律規定。

      2.設計法規。

      3.施工法規。

      4.大樓管理的法規。

      5.仲介法規。

      6.其他相關法令。

      這只是第一階,每個大項下面還有許多相關法規。比方說,還有安全衛生的法規、畸零地的法規、噪音管制法規、消防法規.......真是多如牛毛,如果某人對這些相關法規都痕熟習,那麼,某人就是(只是)營建管理的法令權威。

二、學術理論,包括:

      1.房地產趨勢預測等理論。

      2.設計理論。

      3.施工理論。

       4.大樓管理、租賃等理論。

       5.景氣理論。

       6.其他相關理論。

       我想這也只是大標題。每個標題下還有很多相關學問/理論。精通這些而且能成一家之言,他就是(只是)營建管理真正的的學者專家。

三、實務經驗,包括:

       1.資源開發的實務經驗。

       2.設計的實務經驗。

       3.施工的實務經驗。

        4.大樓管理的實務經驗。

        5.仲介銷售的實務經驗。

        6.其他相關經驗。

         如果有人能熟習上列工作而且獲得真正/寶貴的經驗,足以教導後來者,那麼,他就是(只是)營建管理的實務專家。

     已上是第一種營建管理的知識/經驗/學識分類方法,通通專精,不錯,已經及格了。

母雞告狀、蘿蔔當證人。(寅04)

    宋朝江陰地方,有一位非常吝嗇的員外,一天到晚就數著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天底下的事,只要可以不花銀子的,什麼都好談。說要花他一個銅板,也是千不甘、萬不願的拖拖拉拉才拿出來。

   某年某月某日,這個員外的孫子滿月,親朋好友想藉機敲他一頓,於是大家聯合起來到員外家假慶賀之名,行打秋風之實。

    賀禮當然是有的啦,幾十個人湊錢請人家挑了二檐蘿蔔及一隻綁著紅帶的母雞當賀禮。

    在員外家的廳堂中,大家渣乎渣乎的聊了半天,時近中午,就是沒有一個人離開。員外的兒子媳婦就悄悄的問員外該如何處理?員外想了半天,就叫家人將賀禮的那隻母雞殺了加上蘿蔔煮上一大鍋,再加上一大鍋的五穀雜糧就當做午餐。

    親朋好友一看,沒佔到什麼便宜,用完飯就一哄而散。故事剛開始:

   話說這隻母雞被幾十個人吃完以後,魂魄憤憤不平的到了陰間。越想越不甘願,就到閻羅王面前告狀,說那位員外不夠厚道,一隻雞被幾十個人吃得屍骨四散,過於慘忍。閻王一聽,就問母雞可有證人?母雞一想:"有啊,可以請蘿蔔作證。"

   於是,閻王傳蘿蔔作證。

   蘿蔔到了大殿,閻王問他員外請人吃飯這件事情他知不知道?蘿蔔點點頭。

   閻王又問蘿蔔,是不是幾十個人吃ㄧ隻母雞?

   蘿蔔大喊:寃枉啊!大人。哪一天,菜餚中只有我,哪裡看到雞肉?

   

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按圖施工"是工地工程師的天職CK0003

    一定許多工程師不同意這句話。

   在施工案中,我見過許多工地工程師覺得設計不好,所以自行改設計。告訴你一個事實,結果幾乎都是錯誤的/較差的,甚至是不可原諒的。

   一般來說,一位負責的設計者,他所考量的,不是像施工工程師只站在他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有時候,一些問題是翻來覆去、一再檢討,最後選擇的可能只是各個角度都能接受的方案(如果從每一個單獨的角度去看,應該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我也同意:設計者也會犯錯。但是,如果設計者犯錯,他必須負責賠償;工程師自行改圖,如果及果是負面的,誰負責賠償?唯一就是記過/炒你魷魚。對施工工程師來說,本是善意,卻要負如此代價,這種善意又何苦呢?

   我記得施工的承攬合約書中有一條,內容大概是說:"如果施工工程師發現常識/經驗可判斷的設計錯誤,有義務要提請業主/設計者更正。"當然,這個命題出得不好,我們只能說,如果發現設計有錯誤,工程師應善意的提出來,請業主/設計者解釋/修正。如果業主/設計者不改,那還是要按圖施工。反正,後果由業主承擔,施工者毫無損失,怕什麼?不過有個重點,一定要留文字(寫在日報、周報上)紀錄,如此則更完美。

    一般會改圖的,多是業主監工/業主派駐工地現場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多初出茅廬/自以為是。有些業主監工自認資深,覺得設計得不好(或是大有問題),也不問上級主管意見,大筆一揮,就把設計改掉了。有時候修改的結果,真的會讓人氣炸!!

    營造廠如果私自改圖,簡單說,就是偷工減料。

    舉個連我都不信的例子:有個工地:五層集合住宅,約有二、三百戶,建設公司的監工大概發現有些樓梯設計不是很理想,所以自己動手畫了一套樓梯圖,要施工廠商按新圖施工;據說當時營造廠及模版包商都有意見,可是業主監工堅持照他的圖施工。好了,做就做吧!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發現這個問題。我到工地看到那兩座樓梯的時候真想開罵。記得應該是從一樓的第一葛平臺開始到三樓為止吧,也不知是如何設計、如何施工的,樓梯的高度,普通人根本無法正常通行,有些高度只能彎腰通過,有一段高度甚至幾乎要爬著才能過得去;更妙的是:粉刷、磨石子都已完成。工地的一群工程師(包括甲乙方),真的是個個天才!

   結果呢?當然是全部敲掉重做!

   像在想起來,我也犯錯,應該照相留作紀念。也可以藉相片思考當年那兩位甲方監工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會改圖?(是不是各層樓入口大門在前面/在後面的原因?可能是在梯間的後面....我猜!)很久以前的事了,細節早忘了。

   另外還有...不過,不寫了。改圖的當事人應心知肚明。

  

  

你做閻王,我做你!!(寅03)

  話說明朝永樂年間,江南地方有一位平日樂善好施、造橋鋪路的大善人,一日突然一覺不醒、無疾而終。

  鄉里人士一致哀悼時,這位大善人的一縷魂魄早已幽幽飄向冥府。牛頭馬面帶著班兵,正在幽冥路上巡邏,見此幽魂遊遊蕩蕩,不分青紅皂白,手撩腳銬立刻上鎖,拖拖拉拉的將這位大善人押送到地獄閰羅殿上。兩旁衙役立即鳴金擊鼓,聲聲"威武""肅靜",好不嚇人。

  且說這位善人雖被拉扯得衣冠不整、甚至還有瘀傷,心中卻是非常篤定。他心想:"我一輩子沒有欠錢不還,也沒有訛詐別人,又為鄉里做了這麼多事,從來也不求別人回報;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抬頭一望,只見一位身穿紫色龍袍、頭頂通天冠的大漢,一臉威嚴的坐上龍椅,兩手扶著桌面,大喝一聲:"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大善人頭一抬,說:"我乃江南xxx是也。"

  此時,旁邊的牛頭馬面立刻將"生死簿"翻到記載xxx的那一頁,呈送給閻羅王。閻王一看,哎呀呀,這不是xx大善人嗎?立即下令解除腳鐐手銬、搬來酸枝太師椅、奉上人間極品凍頂烏龍茗茶一盅,請大善人移駕上座。

  閒話表過,閻羅王說:"既然你一輩子做了如此多的善事,下一輩子要如何,就讓你自由選擇吧!"

  大善人一聽,正合我意。就說啦:

  "下一輩子啊!我家要有良田千萬畝。老婆賢淑不吃醋,三、四個小老婆,一個比一個漂亮。子孫都很孝順,兒子是狀元、我老爸是宰相;這樣....."

  閻羅王揮揮手,打斷大善人的話:"好了吧!!人間如果有此等好事,你做閻王,我做你!!"

*******98/05/12.補充****

唯真從另外一個角度切這個問題:

圖報之善非善,應見閻王,所以....閻王說完這句話那位善人就被"留"下來了

*******我的說法是:

輕鬆一下吧!!

本來這篇文章是我憑記憶抄來的,重點是:「人世間有此等好事,你做閻王我做你!!」

原著最後有一首打油詩,我蒐腸刮肚一直想不起來,只記得不完整的幾句,這個大善人要求投胎的家庭是:

『家有良田千萬畝,

妻賢妾美XXX,

父為宰相子狀元,

XXXXXXX。』

前幾天假日回到台北還意思意思翻了一下書櫃,原著還是沒找到。

說明一下:「妻賢」是希望「老婆不吃醋」;「父為宰相子狀元」是希望「自己遊手好閒」,而老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兒子是風光的「狀元」。其他的句子?忘了。

所以閻羅王才會說::「人世間有此等好事,你做閻王我做你!!」

有時,我也會對「要求太多/高的人說::人世間有此等好事,你做閻王我做你!!

一笑!!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用心蓋一棟住宅(六-三.待建築人用心解決的問題)BQ0408

    越寫越多。我的問題還真不少!!還是,我看國內住宅的問題還真多!?

   台灣的建築,因為氣候多雨、空氣污染、潮溼等問題,所以一般建築的外牆多喜歡貼裝飾材料。

   如果客官注意會發現,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建築的外飾,多為二丁掛+洗石子。後來開始有拼花馬賽克的蹤跡。光復以後,單色的馬賽克逐漸取代二丁掛及拼花馬賽克成為建築外飾主力,間或有小口磚的出現。到了60年代後期,二丁掛開始流行。而後有方塊磚。

   60年代,為了襯托一樓的價值,許多大樓的一樓(間或加二樓)正面外觀貼石材。此時的石材仍以國產蛇紋石及白雲石為主。道70年代以後,才有金屬帷幕牆及進口石材的引進/使用。後期,才有進口磁磚的蹤跡。

   因此,走在馬路上,一些未改變外飾的房屋,很容易知道他的興建年代。

   建築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真是一點不假。

  日據時代貼二丁掛,無論是柱轉角、柱的下半段、窗框、雨庇等不容易掌握尺寸的地方皆以洗石子處理/收邊。60年代二丁掛重現以後,二丁掛的貼法真是千奇百怪,什麼"出頭"都有:橫貼、豎貼、25勾丁、55勾丁、橫豎交錯;勾縫也分滿漿、v型勾縫、淺凹、深凹等等;在二丁掛轉角磚未生產前(或是生產後,因為價錢太高而不使用),轉角的貼法有磨邊成45度以後對貼,也有一塊二丁掛的邊壓再另一塊的,也有貼到柱邊,二塊磚互相不接觸的;方法是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馬賽克就沒什麼好討論的,反正一路貼到底,就是這樣。60年代後期也出現所謂的玻璃馬賽克,因為施工不易,完成後如果經陽光照射反光後,整個完成面看起來凹凸不平,所以,似乎沒有大量風行。

   說到後來的方塊磚,我真的不懂方塊磚美在哪裡?印象中,早期的廁所牆面貼三吋六磁磚跟方塊磚好像好像,所以一直覺得是拿廁所的瓷磚貼到外牆上似的。

  台北的大樓,外牆貼石材與貼磁磚有何不同?除了材料比較貴以外。工法不談,只談完成後的結果與感覺。

  我的問題是:外牆材料除了流行、價格高低、顏色以外,都只是貼上去就算了?

  材料的特性?磁磚的大小?收邊?都不需要用心去設計?

  我想,國內設計最不用心的就是外牆。無論是石材、磁磚、馬賽克都一樣,貼上去就好。工人是省工就好,建商是有貼就好。當然也有一些相當用心的建築物,不過真是稀有動物一般。不好舉名字,否則得罪太多人。

   只是希望設計者多掌握各種材料的特性、思考排列方式、組合效果。那樣,都市叢林至少美麗一些。

  

  

用心蓋一棟住宅(六、二.待建築人用心解決的問題)BQ0407

  雨水管、排水管是問題,給水管呢?

 這個問題應該更嚴重!只要是超過二、三十年屋齡的公寓,給水管多多少少都出過問題吧!水管漏水是第一個問題,其他的如增設水龍頭等問題比較小。這個問題,大家是怎麼解決的?

  1.請水電工來,打開牆壁(磚牆或混凝土牆),將鏽蝕漏水的水管換掉?

  2.全部改明管?

   3.更換為不繡鋼管?

   現在的公寓、集合住宅是不是還是將水管埋在牆裡頭?難道以前漏水的問題,以後不再發生?即使是不銹鋼管,你以為可以用幾年?

    讀過物理的應該都知道:所有的金屬,因為價位不同,所以將兩種不同的金屬連接在一起,就會因價差產生電流,因此金屬就會鏽蝕。一般我們用不繡鋼管,接頭多用銅接頭,一則取其施工容易、二則接續較佳。但是,因此產生的鏽蝕就很難解決了。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不繡鋼管就永遠不漏水。何況,因為地震等其他因素,也可能讓管線接頭鬆脫、損毀。

   一般我們估算水電管線的使用壽命是15年。房屋最少是60年。所以,如果房屋中途不拆除重建,至少要整修三次。如果埋在牆中,每次整修都勞師動眾,豈不是等著昏倒!?更何況,一棟房屋等待定期保養維修的又不只給水管一項。

   因此,我個人堅持水管(給排水)一律明管。沒有商量。

   電管,因為只是"管道"(供穿線),所以是不是明管比較不重要。但是,如果可以設計、施工為明管,好處是可以隨時擴張。這點,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值得考慮。

  空調管線,本來就是明管,所以不談。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