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函照登(小歐)*********
最近承包商提到,問我們樓板(天花板)將來要採水泥粉光或直接水泥漆粉光~二擇一。一般看到的似乎都是水泥粉刷,可是又聽到同事(曾任工地主任)說直接水泥漆粉光較佳,將來飄落粉沙較少~因為不知道這些專業術語正確與否,網搜相關知識較少。
*****濟公如是說*****
看這個問題,表示你的包商/同事都很幽默。
我想,問題應該是:RC天花板,應該粉刷後批土/油漆還是直接批土/油漆?哪一個比較好?
*****坐好!坐好!!詳細聽我說根由*****鏘!鏘!鏘!(鑼聲。背景音樂)。
我們從模板開始。
台灣的"模板"、"粉刷"演進是有軌跡/道理可以依循的。
早期的模板,我們稱為"濱仔板"也就是二根角材(約4.5公分*4.5公分*180公分)平行,中間釘以木板(一般木板多為杉木,寬度約5公分,厚約0.8公分,長度有30公分、45公分、60公分....)連結成一片模板;這種模版長度幾乎一定(約180公分)、寬度則因木板長度不同而有1尺(30公分)模、尺半(45公分)模、二尺(60公分)模......。比較寬的普通模,背後會用三根角材(中間加一根),那是用來增強"模版支撐強度";一般普通模板寬度很少超過二尺,那是因為"太重"、工作性不佳的原因。
工程師相對於"清水夾板模"稱這種"濱仔板"為"拉沙模"(台語。意為:骯髒模;我搞不懂有什麼"拉沙"的,可能因為早期為了保護模板/混凝土,所以模板工人多在模板面上塗刷使用過的"機油"《俗稱:黑油。》看起來烏漆抹黑的緣故。)或"普通模"(這比較合理)。
那個年代(50-60),還沒有人用"夾板"當模板(更別說"防水夾板了),所有的結構體(包括:牆、柱、樑、板)使用的通通是"普通模"。現在,多數的結構體(除特殊規定的"清水模"及樓板的底模以外)仍普遍採用普通模。
我想工程師ㄧ定都見過"普通模版"灌漿、養護、拆模以後結構體/混凝土表面的情況:一條一條木板的印模,有時連木板的節理都翻印在混凝土上/看得清清楚楚的,更甭談木板之間的夾縫(因為木板乾縮,板與板之間的縫隙漏漿,所以混凝土面上會有一條一條細細的/突出的混凝土)。這種混凝土的"粗糙面"是多數人不能忍受的(少數裝潢/少數牆面,故意保留這種"粗曠"的質感,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早期的1:3水泥砂漿粉刷包括:樑、柱、牆及天花板(所有的紅磚面及普通模板的混凝土面)。
*******中場休息*******(喝杯高山茶。嗯,今年的春茶挺不錯的)****
再來,我們就談一些泥作(粉刷)工程。
工程師應該都知道:早期蓋房子,工作最吃重的就是"泥作師傅";從砌磚開始,內外牆粉刷、地坪粉刷、天花板粉刷、牆面貼磁磚、洗石子、斬假石,到地坪鋪磁磚、石材、磨石子.....哇!通通是泥作的事。
後來,外牆被RC取代,外牆砌磚減少了(專業砌磚工人少了一大部分工作);然後........下段再說。
說到早期的1:3水泥砂漿粉刷,牆面、柱、樑、地板、天花板等等之中,最難做的就是"天花板"的粉刷。想也知道:要將水泥砂漿黏塗均佈在天花板上,牛頓的地心引力一定不同意;牛頓不同意歸他不同意,工作還是要做啊;我們再想:工人要用"什麼姿勢"用力將水泥砂漿敷在天花板上?水泥砂漿才不會聽牛頓的指揮:一塊一塊掉下來?(我老是想起米開蘭基羅畫教堂頂《天花板》的模樣。)
一、幸好「普通模板」的混凝土面是粗糙的/凹凸不平的,所以水泥砂漿要與混凝土面黏結比較容易。
二、粉刷工人必須拼命用力以鏝刀將水泥砂漿壓實,讓水泥砂漿壓擠進入混凝土凹凸面的縫隙中以增強混凝土砂漿的黏抓力(握裹力)。
三、不只是這樣,粉刷師傅還必須將水泥砂漿"粉平",不然,怎麼能看?
想想看,師父一方面要將砂漿壓實,一方面還要粉平,又不像地坪或牆面可以隨意拿根"壓尺"將不平/多餘的/凸出的砂漿"嵪掉"(台語。刮除),如果粉刷師傅拿"壓尺"將鋪敷於天花板上的砂漿"嵪平",梢不小心,已敷設的水泥砂漿可能"啪"的一聲,一大片就掉了下來;唉,想來都辛苦。
四、所以,如果工程師看"天花板粉刷"千萬不要嚴格要求"十分平整",黑喜摩可伶的歹及(台語。意為: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天花頂燈一開,保證粉刷的平整度"原形畢露",唉,過得去就好了(坐在室內就可以"觀海浪,想像聽潮音",不是也挺享受的?手工藝術,需要一些欣賞與想像)。
******兵分二路,話分兩頭*****
我們回頭再談模板。
到了60年代中後期,開始有人在施作樓板的底模時,以"夾板模"取代"普通模"。有人稱之為"清水模",這也是一大幽默:沒有錯,清水模/清水混凝土是用夾板作模板而完成的,但是不能說用夾板當模板就一律稱之為"清水模";你聽過/看過/做過"清水模"完成後的混凝土面"可以/需要"磨平、批土的嗎?
如果勉勉強強說是"清水模",只能說是"不入流的清水模"。
無論如何,RC樓板的底板模採用"夾板"解決了天花板粉刷的痛苦/困擾。這是一大進步。(相對的,泥作工程又少了一項。)
雖然"夾板模"省卻了1:3粉光的工作,但是因為"夾板與夾板的接縫"、"混凝土的粒料"、"混凝土的導築"...沒有經過詳盡的設計、施工、考量,所以,另外增加了:磨平、批土的工作。
磨平就是將夾板與夾板之間接縫的漏漿(混凝土)磨除/磨平;批土是拆模後,因為是"夾板"所以混凝土面大致平整,但是,仍有一些瑕疵:例如:蜂巢、孔隙、表面粗糙等等問題,所以,仍應批土使其光滑,功夫一些的還應視情況以砂紙磨光,然後才能油漆。
********大致上,問題應已解答*********
也許,工程師再問:雖然是"夾板模",我要求還是要1:3水泥砂漿粉刷以後才准予"批土、油漆",難道不可以嗎?
當然沒問題,只要有錢/有閒(時間),怎麼做都可以。
只是,我要告訴工程師,大致來說:夾板模搗築出來的混凝土面是比較"光滑"的,如果想要在上面加一層"1:3水泥砂漿",第一件工作就是將混凝土面"打毛"。
一般"打毛"多是用"啊陶仔"(台語。手持破碎機)在混凝土面上打淺淺的/密密麻麻的洞。(只要是光滑面,包括:舊的粉刷面要重新粉刷,也是需要"打毛")否則,新加上去的水泥砂漿很容易剝離/脫落。
工程師可以稍微留意一下:有些室內裝修的案子,牆面被打得一個洞一個洞的,那就是:那一道牆要重新粉刷。
*********結論********
一開始,我說:看這個問題,表示你的包商/同事都很幽默。
因為,我著實不知道有哪一種混凝土完成面可以同時考慮:粉刷後油漆好呢還是直接批土油漆好?當然除了前面所說的"有錢"(嫌錢太多)、"有閒"(嫌工期太長)除外。
********下台一鞠躬******
非常感謝您的教學分享,在這裡我學到很多。
回覆刪除拜託,我沒有在"教學",我只是"經驗分享",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我說的都是金科玉律;工程師仍應持相當的懷疑程度看我所說的,如果有更合理/更精確/更有效率的說法/作法/工法...我仍應以他為師。
刪除不過,至少我是下筆謹慎,大錯應該沒有。
歡迎參觀、指教、提問題。
非常詳盡的解答 我是個工人 看到仙ㄟ的回答 就知道先ㄟ的工班一定都有非常的手路跟認知
回覆刪除不能接受這些正確"基本"觀念的工頭 一定會偷這減那的 能省很多的時間跟偷很多的料嗎?
倒也不是 是因為他根本不吃這一套 以後的問題他不需要處理 SO...關我屌事 殊不知面對客戶時
只要是缺失沒第二句話 就是改到好為止且要鞠躬哈腰的 為什麼? 因為我們拿產品去換客戶的前 所以天經地義的
道理 一間房子這也沒搞好那也出點小狀況 是我真的會很拍謝(我在小公司上班 一次蓋一棟透天的 過程從頭到尾都需要參與 且包含交屋後的一些售後服務 維修等 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生存下去 口碑是蠻重要的) 往往這些施工上的正確流程及規範 拿到工地就是很難執行 "又不是牛或是文盲" 一下沒看到問題就來了 真的很痛苦 要教育工人嗎?他未必信你 跟他大小聲嗎? 你得靠他把工作完成 雙手能力有限且隔行如隔山 所以往往都是惡性循環下去....真佩服日本人那種依絲不苟的民族性 相信他們的工程ㄕㄧ定少了很多這種狗屁倒灶的鳥事 離題了!!總之我想說的就是 如果大部分的工地主任都有版大的這種專業知識及堅持(更何況你們就是靠著專業的知識 帶領協調查核這整套的流程 來換薪水的不是嗎?) 那我們這行才會有明天 試想光是基本功能都無法達到 遑論什麼美學藝術 一點小小意見 一個33歲在工地打雜的工人!!
其實,社會是一個群體,一、二個人努力是沒太大用途的,必須多數人一起努力才有明顯的成效。怎麼說呢?要求別人/要求自己/一步一步慢慢的來。我想,要進步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跟著"鬼混"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