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開發部?規劃部?設計部?工務部?

*******6+0的來函照登*****

本人剛好在某建設公司的規劃部,工作內容依據本人的經驗,跟詢問也在建設公司的朋友們,如果要做到案前分析、產品規劃、遴選建築師、送照程序等作業的話,通常都是獨立部門,不會歸在工務部下面;而歸屬於工務部下面的,通常都像版主文中所提到的工作內容,以施工圖等圖面的繪製為主。

以上給版主參考嚕~

**************************

一、我一直對"名詞"很感冒,尤其是中國人特別喜歡"自創名詞",明明同一件事情、同一個東西、甚至"同一個人",因為某些原因,一定要搞出很多個不同的名詞出來,好像如果我跟你一樣,我就是學你、我就矮了半截似的。(中國近代偉大的哲學大師殷海光先生在"思想與方法"一書中開宗明義就強調"先將名詞的定義弄清楚,然後才來討論。"否則為了一個名詞爭個不休、面紅耳赤、甚至不歡而散,到最後才發覺:原來你說的跟我說的根本不是同一件事物,那不是很冤嗎?)。

二、我一直認為"一個工程專案分成四大階段--開發、設計、施工、維修管理"。當然階段與階段之間有介面的工作;例如:開發階段與設計階段之間有"規劃"這項工作;設計階段與施工階段之間有"施工圖"的工作項目;施工階段與維修管理階段之間有"保固"的工作項目。只舉大項。那些介面的大項應該成為一個"階段"?還是只是"工作分配"給前一個階段/後一個階段的問題而已?

三、我記得(以前有文章提過)早期有一位學者(忘記名字了)發表專文說:「工程專案有五大階段:開發、設計、發包、施工、維修管理。」我是期期以為不可,在建設公司,除了"開發階段"沒有明顯的發包動作(其實還是有,比方:代書、測量等)以外,設計階段有:設計"發包"給"建築師",施工階段有:施工"發包"給營造廠,維修管理階段有:銷售"發包"給仲介公司,"租賃"發包給仲介公司,大樓管理"發包"給大樓管理公司......,單挑「發包」給營造廠做為一個階段是沒有道理/沒有說服力的。

也許,有人認為:發包給營造廠的作業比較複雜、比較困難....,請問:發包給建築師事務所、發包給仲介公司、發包給代書事務所、發包給大樓管理公司.....就很簡單嗎?
我知道很多人比較尊敬"建築師",所以說設計發包給"建築師事務所"似乎有些不恭敬,真的嗎?我看很多業主根本不把建築師當建築師!!何來一絲絲"尊敬"之意!?

而且,如果工程師想一想:設計案"發包"給建築師跟工程"發包"給營造廠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一樣是"殺價"殺得天昏地暗,"比圖"跟"資格標"有何不同?有的建築師的設計費是xx元/平方公尺、跟包工程xx元/坪有什麼不一樣?

(離題太遠了)。

 

 

 

(未完)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發包"作業流程表"(二)


(寫到一半,想要偷懶將以前我在公司訂定的"作業流程"copy一份先應付一下,回到家裡、找了半天,令人懊惱的是電腦裡頭居然統統找不到;我的個人電腦整台更換已不計其數,有因為老舊汰換的、有故障更新的、還有其他原因更換硬碟的,反正總而言之,每次更新就會毀掉/遺失ㄧ些資料;原本,我根本不在乎,反正再寫就有--我相信多數資料都在我的頭腦中,加上以前有些資料的備份是存在磁碟片中(也許現在年輕的工程師沒見過的大片的、小片的--3"6?--磁碟片,現在,似乎只有一張一張去追,老實說,還有沒有那種機子可以讓我插卡查閱/磁碟片還是否能用,我都懷疑!!真是想來就........自己生悶氣)。

********************

要編訂"作業流程"一定要具備一些條件:

一、公司組織/章程。

二、作業項目(發包及計價)。

三、作業時間。

四、相關的規章/辦法。

就"發包"來說,發包以前的作業,包栝"設計"、"數量計算"、"單價"、"分包方式"等等,我們假設都已完成/確定,所以不再重複,不列入這個"作業流程"之中。

我們從拿到"設計圖"、"設計預算"以後,開始寫後續的"作業"。

**********************

我們用A4的格式來做"作業流程"(發包及計價,搞不好要分成二個表格:"發包作業流程"及"計價作業流程")。

公司的組織,我們放在表格的最上面一排。

董事長/總經理/開發本部/財務部/營業部/人資部/商品部

我不知道這些部門,哪些會與"發包"、"計價"的工作有關,反正先排排坐,如果無關,後面再刪除。

*********************

其次,我們來討論"工作項目:

一、投標文件製作(包栝:1.含工程名稱、項目、數量、單價及總價為空白的標單。2.工程地點。3.工程進度(何時開工、何時完工)。4.計價辦法(計價次數/日期、票期。)5.投標(議價)日期。6.開標(議價)日期。7.簡約(我想如果工程不大,用簡約就可以了,如果要正式合約未嘗不可)。8.決標(議價)辦法。9.圖說。

我不知道貴公司"習慣"議價(一家廠商)?比價(二家以上)?還是投標?(二家以上)。也許視工程大小決定;無所謂,無論是議價/比價/投標...都需要這基"基本文件"。

我記得是"開發本部負責工程監工與計價",所以我想上列工作是"開發本部"的職責。

1.標單的製作比較簡單,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參考設計者編製的預算中的工作項目、數量。)

2.工程地點只要在投標文件上註明一下即可,因為廠商可能需要知道"運輸動線"、考慮工人的"工作距離"或是到施工現場查看一下"現況"。

3.任何一個工程都有工期的限制,這個條件在協力廠商"領標"時一定要告知,讓協力廠商考慮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如期完成。

4."計價辦法"應是制式規定(如果沒有,有必要在這個案子建立,因為這個辦法應是"通則",不太可能變來變去,寫好一份以後除非修正,否則任何案子發包都只要附上一張計價辦法,一切OK。

5及6.投標、開標日期當然要讓協力廠商知道。多數的"工程專案"都是"火燒屁股",所以給協力廠商估算的時間都壓縮得"不可能正常的/合理的"完成正確的估價;這是一大弊病,導致後續的計價工作很容易"弊病百出",所以主辦工程師ㄧ定要儘可能給協力廠商充足的時間填寫標單。

7.合約訂定。無論是"簡約"或是一般的合約,公司都應建立"資料庫",需要時修正部分內容即可使用。

8.決標辦法應該也是"制式規定",不多談。

9.圖說。包栝"設計圖"及施工規範。

10.其他。一定還有遺漏的工作項目,我想請工程師自己想一想:還有哪些項目?同時,我以前寫的有關"發包"的文章裡,一定也有一些資料可以參考。

總結以上的資料,可以匯整成為下列發包文件:

1.圖說。2.合約。3.標單。4.投標須知。5.一般規範。6.特別規範。這些文件在協力廠商領標前必須確實完成。

前一陣子,我才將合約/投標須知/一般規範的參考範本上網(在資訊或制度篇裡),請自行比較/參考/修改。

因為這一篇主要談的是"作業流程",所以,"作業內容"無法/不必多談,請看官自己到以前的文章中去找答案,如果仍有疑問,請告知。不然會一再重複、那真的會寫不完。

二、領標:我不知道貴公司有沒有"圖說費"?"押圖費"之類的作業項目,如果有,就必須配合製作"收據"(據以退押圖費),另外,還要財務部門配合收取"圖說費"。當然,主辦部門必須有人將"發包文件"一一點交給領標的協力廠商並做適當的解釋、說明。

三、圖說解釋:這項工作是在"領標"以後、"投標"以前,協力(領標)廠商如果對投標文件的內容有疑問,應如何處置的方法/規定。

一般是開設窗口,由固定單位/固定人員負責接受所有"文字/書面疑問",而後訂定時間"統一回答"。所有的問題/答案必須集中成一份說明書,分發給每一位參與投標的廠商(這是為了公平起見/條件相同),記得,一定要留一些時間讓廠商有時間處裡這些回答。千萬不要投標前一天答覆,那樣,如果協力廠商依據正式答覆要重新"訪價"、填標單、計算數量等等作業就沒有時間了。

四、投標:投標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通信投標(以郵戳為憑)或由協力廠商派人送至公司/專人收受,簡單來說都是為了防弊;一般公司沒那麼複雜,指定專人集中收受/保管即可。一般投標截止日期都在下班前(專人遞交投標文件)或當天午夜12時(郵遞)。

五、決標(或議價):決標應盡速舉行、避免夜長夢多/產生弊端。

這個階段"出頭"(台語。花樣)也是很多,公家單位比較簡單,只要低於底標就是一翻兩瞪眼;民間機關就不一定了,有的先投標、不管是否低於預算都要再議價,還有的議價完以後回去重填標單,回頭再議一次。對於這些做法,我雖有意見,可是主事者是別人(多是外行的老闆),他要怎麼玩,我完全無能為力。

我只是希望:專業/內行的工程人員要有比較"健康的心態",不要口口聲聲說:"協力廠商是我們事業的夥伴、工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實務上卻殺價殺到:"見骨"還不肯罷休、不到"抽掉骨髓"都不滿意,結果倒楣的是現場施工人員及業主(自己)的品質、公司的信譽。

我們暫且不管公司採用哪一種制度,承辦人員必須將"進度表"排妥、按表操課。例如開標時,廠商是受否需要到場?還是要在公司靜候通知?廠商議價的先後順序?全部議?還是標價最低二家來議?這些都要規定清楚。

六、簽約:簽約必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一點除非是"搶標",否則沒有太多的問題。

******************

先談:"作業方式"。一般公司的作業方式大概有:

一、公司內部的作業項目:

1.簽辦。2.會辦。3.核准。4.會議討論。5.

二、對外的作業項目:(這個項目要視工作內容決定,不是"通則")。

通常,我們用"箭頭符號"或是"線條"表示"作業進行方向",如果有必要,在線旁註明"呈核"、"會辦"也是可以的;用各種圖形表示"作業內容"(這個部份由設計作業流程的工程師自己發揮創意),舉例來說:用正方形表示"主辦單位",用菱形表示"會辦單位",用圓形表示"核准單位",用長方形表示"會議"及參加單位....以此類推。

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圖形內要能夠寫工作名稱。

寫到這裡,可以開始做流程表了。

(其實,畫"作業流程表"比較容易,要"寫"表格,實在困難多多。所以順便提一下,這就是"圖"、"表格"、"文字"各有各的存在空間的原因。)

等我在其他軟體上將表格做好,再繼續談。

(匆匆忙忙的把"發包作業流程表"做出來了,我是用power-point的軟體做的表格,卻無法copy 到部落格裡。不知誰有好辦法?不然我只好照相上網囉!!)

所以,我思考了半天,想了一個不算聰明的辦法:我還是翻拍照片掛在網上,如果有看官需要"原版",給我"網址",我E 給你。如果擔心"網址公開"請用"隱藏式回應",如果又顧慮其他,請在回應上說明一下,我把流程表E給你之後,就將"回應刪除"--不保留你的網址,而且,除了這個流程表以外,如果再收到任何以我的網址發的"伊妹兒"請立即殺掉,沒有你的需求,我是不可能再發任何E給你的。

這個"作業流程"是依據小鈞先生給我的資料做的,因為時間很趕、資料又不是很清楚、詳細,所以這個"流程表"不算精緻;不過,我希望要做流程表的工程師,至少可以參考一下。

最重要的是:圖表背後的意義:沒有明確的權責劃分、沒有明確的組織規章、沒有明確的相關辦法,要製作"作業流程表"是很困難的。

而且,如果看官用心一些,可以將每一個階段(投標文件、領標、圖說解釋.....)再做一張更細的"作業流程表"那樣,就比較完備了。

 

 

計價/作業流程?(一)

********來函照登*******(這是一個好題目)

工程發包(自資本支出申請)至費用出帳(資本支出動支申請)此階段流程是如何建構而成的,希望版主為小弟解答。

*******我的疑問*********

你是學"財務"的嗎?老實說:"資本支出申請"、"資本支出動支申請"這些名詞,我是看得"霧煞煞"。如果說是:從"發包"到"計價"的作業流程,我們可以談一下;如果不對,那是"怎樣的一個階段?"

***********************

如果是指"發包"到"計價"的作業流程,我可以試著做個"作業流程表"給你參考,不過,老實說:在"部落格"裡製做表格,我真的不會;以前曾經在"word"或"excel"裡做表格,然後copy到部落格,結果"表格"被扭曲得慘不忍睹,以後就沒有再試過。

如果表格做好以後,用"照相"存檔的方式,我又覺得閱讀時"表格無法放大",表格大小受到限制/無法詳細閱讀,似乎失去"表格"製作的意義,實在令我這個"電腦白痴"左右為難。(這個問題就好像我想在部落格裡放"大樣圖"所面臨的困擾相似。)

我先寫如何製作"作業流程表",然後對照我的圖片/圖表,這樣應該可以略為減少問題。不過先聲明:圖表還沒開始做,先寫"如何做",我自己也複習一下(我大概十幾年沒寫過"作業流程表"了),然後才製作圖表。(請耐心一些,最近整理一下"拙作"發現很多文章都"未完",但是看到新題目又手癢,真的很糟糕。)

***********************

一開始,工程師要了解:"作業流程表"必須配合"規章辦法"一起訂定,而且必須經"公司負責人"核准、公告施行才有意義;當然,如果是"部門"內部的"作業流程"、不牽涉其他"平行單位",而且公司規章也授權"部室經理"可自行公告施行",那麼,當然由部門經理核准、公告即可(還是要公告週知)。

比方我們今天談的這個題目,可能要同時寫"xx公司工程發包及計價辦法"、配合"作業流程表"(當附件)一起會相關單位(包括:工務、財務、採發、稽核等單位),然後依"簽呈"流程呈核,最後由"公司負責人"同意並公告施行。(公司負責人可能是總經理,也可能是董事長,因公司體制不同而異。)

然後,我就有問題了。

一、是建設公司發大包(給營造廠)還是營造廠發包給協力廠商的發包/計價辦法呢?(這個問題,小鈞先生一定要回答,我還沒開始寫,不過我相信兩種公司的"發包/計價辦法"會有不同

二、公司的制度(組織架構)是什麼樣子呢?各個單位的權力/義務是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必須弄請楚,否則會"傷害"到其他部門的權益,小心謹慎一些比較好。

我無法一一了解、更不可能配合各種體制寫辦法,所以我以一般的組織架構來寫這個辦法,工程師可以自行修改成"適用"的辦法。

三、什麼人有權力/義務寫這些辦法及作業流程呢?

以前我寫過"工務經理的職責",裡面就談到:規章辦法的制定是單位主管的"義務"。當然,我無意說:非單位主管自己親自動手寫"規章辦法"不可,單位主管可以視情況交由資深工程師擬稿、編訂,自己做最後審核也是可以。

我知道:許多高官多不願意訂定"規章辦法",因為那會侵害到他們的"權益"。沒有規章辦法,凡事就要他決定"如何執行才是對的"。所以,高官可以(因人因事)今天講一套、明天變另外一套,只要高官高興,誰說不可以?又沒有規定!!

一旦定了"規章/辦法",部屬只要依"規章/辦法"執行,誰也管不著。高官就有"喪失主導大權"或是"無人理會"的失落感。

*******************

我一邊寫一邊在考慮:是不是要連"規章辦法"一併編寫、當範本公佈?且戰且走。

******************

因為順序的問題,我想先做"作業流程",有空,規章/辦法慢慢寫!!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答客問:施工圖/送審圖/請照圖/水電套圖/製造圖

*******來函照登*******

有些問題想請教:(有關水電方面的)1.施工圖與送審、請照圖應如何分辨?2.各圖面該何繪製?

**********************

我還是要聲明:我是學"建築"的,機電設備是因為在工地多少有一些接觸,所以略知一二。但是,絶對沒有資格在"白紙黑字"上大談"空調、强電、弱電、給水、排水、設備等等"。

加上我67年就離開建築師事務所,不要說"水電的請照圖是"圓還是扁"我搞不清楚,即使是"建築的請照圖",我都不是很清楚。(因為,我覺得"建管單位"一直在簡化"送照圖",簡化到什麼程度?我需要請教一下建築師事務所。)

*********************

(昨天忙了一天,原本"建築師"、"水電技師"都在工務所,本想等他們有空才問問他們,結果忙到天黑6點多,他們急著趕回台北,所以也沒機會問到。抱歉!抱歉!!)

一般我看建築師的圖必備的有1.配置圖.2.各層平面圖.3.各向立面圖.4.建築剖面圖(大剖).5.其他

我想"送照圖"應以"充分表示建築法規規定事項"為準則。建築法規包括很廣,不過如果建物不是有很特殊的用途,大概就是"技術規則"、"消防法"等等一般常見的條文:建敝率、容積率、樓層高度、綠地、防火間隔、防火時效、停車位.....等等唯主要內容。

所以,一般在送照圖的第一頁都會有"計算表",計算表上的尺寸必須都有圖說相對照。其次,因為防火時效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有建材的說明。

相對的,與"法規"完全無關的"製造圖"、"大樣圖"就不是"送照圖"所必備。

***********************

說到大樣圖,我個人覺得應當分成二種:一是"設計大樣圖、二是施工大樣圖。

一、設計大樣圖是設計者為了表現其特殊理念而繪製的平面、立面、剖面圖,例如:木製樓梯扶手;不鏽鋼欄杆的大樣圖等等,我記得以前我在事務所的時候要畫很多"大樣圖",後來就建立"標準大樣"圖檔,大概有兩張A0那麼多;至少有一、二十個標準大樣圖;現在,不知什麼原因,事務所的大樣圖越來越少。

不知道有沒有工程師記得:N 年以前,東京博覽會的中華民國館是由老貝(聿銘)設計的(二個三角形塔中間以棧橋連結/組成的建築),他在一樓入口處旁邊的白色牆壁上設計了凸出/立體/白色的"中華民國館"字樣,結果政府某要員覺得"白牆上用白色的立體字不夠明顯"所以自作主張的將字改為紅色,這下事情大條了,鬧了一陣子、老貝硬是將字改回白色,這就是"設計理念"。

所以,我一直堅持:表達設計理念的大樣圖一定要由"設計者"繪製。就如同上面這個例子:字的位置、大小、突出厚度、字體、材質、顏色等都應由"設計者"決定,旁人是無法繪製的。

二、施工大樣圖則應是營造廠為達到"設計需求"或是為了"展示施工理念",由營造廠所繪製。例如:瓷磚分割圖、輕隔間施工圖,門框施工圖....這些施工大樣圖一般多由"專業廠商"繪製。至於介面處理的施工大樣圖就只有倚賴"營造廠"的工程師繪製了,例如:踢腳版與牆面的關係、施工方法;門框與牆面/地坪的處理方式等等。

說到水電的施工圖,其實也不是很困難/祇是比較複雜而已。

一般我們知道的就是"套圖"。因為水電配管的管線圖多是"各畫各的"--給排水管走給排水圖、强電有自己的圖、弱電有弱電圖、空調、消防也都各有各的管線圖,乍看之下一切正常,可是一旦將這些管線整合套繪在一張圖上,問題就來了。不僅在"平面"上可能打架、在"高低"(高程上)也可能"相犯"(衝突);如果再加上考慮"洩水坡度"、"穿樑開口位置"、"天花板高度",保證套圖的工程師忙得不亦樂乎。

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管道間的配置圖"。一般的建築平面圖上會留設"管道間"位置,也大概畫了管道間的"大小尺寸";機電工程師除了管線"平面"的套圖以外,也要繪製立體的"管道間"的"管線配置圖";用以查看:

1.管道間尺寸是否符合需求?太大?太小?是否需要調整?調整是否影響相關的空間?

2.管線是否可以放在同一個管道間?例如供電管線與給水管線最好分開管道間、强電弱電管線也最好不要放在一起。

3.如果管道間內的管線分成二、三排,就要考慮維修等因素決定管線的內外層的位置及固定方式。

4.牆面開關、插座的展開圖:所有的開關/插座都必須依據"需要"配置"位置"、"高程"。

5.受電室、變電室等機房(或屋頂冷卻水塔等設施)的基座的尺寸、高低、大小、位置圖。

三、製造圖:所謂的"製造圖"是指工程所需的"建材/組件"在"工廠"生產所需的詳細圖說。這是給"工廠"生產線使用的。我們常見的有:鋁門窗製造圖、鋼構的製造圖、帷幕牆的製造圖等等,因為這些多要依據建築師的"設計尺寸"加工製造的。

舉"鋁門窗"為例,一般建築圖內的"門窗圖"只標明"門窗大小、分割方式、鋁料塗裝、顏色等等",至於"鋁擠型的形式、如何組裝等等"就需要看製造圖了。

說到"製造圖",我們也可以再舉老貝在羅浮宮前設計的"透明金字塔"為例,老貝本身是學"結構"的,所以他的"設計"很多細節是表現"結構之美"一點都不讓人意外;話說老貝設計的"金字塔"的結構是以"Truss"加上玻璃外牆為主。"桁架"是老貝設計的,但是桁架的組件我記得是老貝委託日本廠商製造的,剛開始,廠商製造的桁架組件太粗壯不符合老貝的想法,一再調整/修正,到最後才為老貝接受;我想"設計圖"跟"製造圖"的差別應該就是這樣吧!!

四、送審圖:送審圖應該就是「乙方在施工過程中,依合約送交甲方或甲方代表"審核"的施工圖說。」以前面的解釋說明應該就很清楚了:

1.送審圖是"依約"辦理,可是,可以畫"施工圖"的項目多如過江之鯽,如果每一項都要送審,保證天天都有圖要送審。所以,一般"合約"不會訂定送審圖的"項目",因為,審圖的人也沒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去審圖,要審的不只是"圖",還有"施工計畫"、"材料"....起不是搞死甲方的工程人員?

2.再說,真正搞得懂"什麼圖一定要送審?""什麼項目一定要寫施工計畫?""什麼材料一定要送審"的工程師真的還不多見。信不信?

3.比方說:"製造圖"送審,我常常問審"製造圖"的人,你在審什麼?

審過施工圖的工程師錒!!我問你:製造圖到你手中,你要審什麼?還不是"蓋章如儀",反正合約有規定:「審圖並不改變"施工廠商"應負的責任」,意思是說:圖雖然審過了,可是如果又錯,負責的還是施工廠商。所以,審不審根本不重要!!

像我最近這個工地,鋼構的"製造圖"前前後後送審的圖說(以A3影印的),疊起來厚度一定超過30公分,真的要"讀圖"、"審圖"保證搞死你。

老實說,我比較趨向"製造圖"不必送審。就好像鋁門窗的"製造圖"誰審過?那沒事,審什麼"帷幕牆"的製造圖?

說得更絕一點,誰審過水電"發電機"的製造圖?理論上,是不是跟"電動鐵捲門"的製造圖一般?

 

答客問:工地主任班

****來函照登********

工地主任是去上220小時完結訓後,就代表可以充任工地主任嗎?還是必須要再經過考試呢?而如果必須要經過考試,那麼考試科目是大概考那些呢?

******其實許多看官太看得起我了,我只對"營建管理實務"有些微涉獵;法規、學理等我真是"一竅不通"。看官問一些我不懂的問題,我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要答嘛要請教別人,不答嘛又怕看官覺得我如何如何...。因為,問來的答案,我不敢保證一定正確;同時也讓我想到我們孔老夫子說的:

「孰謂微生高直?乞其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希望沒有背錯,大意如此。手邊無四書。)

(我的語譯:誰說微生高是個正直的人?人家跟他要/借"醋",他自己沒有,就跑去跟鄰居要/借來給人家。)

*******問了二位營造廠的工地主任及二位正在上"工地主任"班的工程師,答案如下*****

1.要上工地主任班必須要有二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需要工作證明)。

2.課上完了,必須通過類似"期末考"的測驗,及格後才能取得"工地主任"的資格證明。那樣,就有資格當工地主任了(沒有其他考試)。

3.每隔四年必須回鍋"複訓"32小時,似乎也有測驗。

*********

如果有錯,請知者指正。

*****恐龍先生的說明*******97/11/26

1 先要符合資格 (上網查一下資格)

2 報名 交錢 (3萬多)  辦自然人憑證 (上課要刷卡)

3上 220小時的課 (不能曠課10小時以上 遲到20分以上3次算曠課一次)

4上課內容一共13冊 (建築+土木+法規+品管+勞安+............一堆)

5上一次課 可以考3次(如果都沒過的話)

6每年舉辦3次考試 ( 明年一月中開始  五月 九月 第2個星期日各一次) 

7考試題目為單選(選擇題)共 100題  60分過關

8會提供題庫 約1800題

******JERYANN 1130兄於2011.01.10.的回應說明*****

 99年以後已經沒有題庫了~~而且錄取率不高50%以下

一樣是100題!!!連60分都不好拿~~

******濟公如是說*****

謝謝您的資訊,我會把它放在"文章"後面,讓工程師明瞭。這樣,文章變成"活的",真的非常感謝!!(也幫需要資訊的工程師謝謝您!!)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答客問:寫"單項施工計畫"

*******來函照登(草莓)******

請問一下,我要編寫外牆裝修施工說明書,請問要如何編寫,是從拆除到貼磚的,麻煩請您教我,感謝

*******第一次回答******

請問:1.外牆是指建築物的外牆?2.幾層?大約高度?3.原來貼啥?4.有沒有陽台/雨庇之類的?5.四面皆要拆/貼?6.新貼什麼磚(尺寸)?7.磁磚有規定貼法嗎?8.開口(門窗)收邊有規定嗎?9.空屋?有人使用?住宅?辦公室?'商場?10.工作時間有無特別限制?(白天?假日?)11.與鄰房/道路關係?12.工期有限制嗎?

*******第二次來函照登******

1:是商業大樓外牆共8樓,原來也是貼磁磚的,沒有陽台,只要拆一面,磁磚只有規定規格,工程是二星期完成,在馬路邊,有搭鐵架。謝謝

*******第二次回答******

一樓也是磁磚?磁磚尺寸?兩個側面是緊鄰鄰房/沒有間隔?你會畫磁磚分割圖嗎?窗台多深?

***********************

到今天為止,"草莓"沒有下文了。我想:可能他急著要"完整、正確"的答案,可能時間上不允許這樣一問一答,所以他就放棄了。那我真的很抱歉。

如果要"通則"、"範例",我想以前我的部落格裡談"單項施工計畫"已經說太多了,在"施工計畫"中一定有好幾篇可以參考。如果要針對"外牆磁磚拆除新貼"寫施工計畫,那我不問清楚,真的無能為力。

想一想,還是提出來討論/說明一下,避免誤會。

************************

一、"單項施工計畫"起碼有幾千種,任何一個"工作項目"都可以要求寫"施工計畫";想一想,有多少種"工作項目"?同一種"工作項目",因為「不同的地點、不同的面積、大小;不同的造型、需求、規範、工期」又可產生千百種不同的"施工計畫"。(最近我在寫"化糞池的施工計畫",希望能當範例,很慚愧,因為要"繪圖",所以拖拖拉拉,沒啥進度)。

所以,工程師啊!!你教我如何處裡這種問題?

二、我一直認為"施工計畫"就如同"作戰計畫",不是"教戰守則"。

舉例來說:我們來寫:"攻打澎湖的作戰計畫",不要寫全部,只寫"登陸、搶灘頭"這個部分就好。怎麼開始呢?首先,我們總要弄清楚:1.哪裡適合登陸?2.潮汐時間,什麼時候可以登陸?3.澎湖守軍的佈置?武器?軍種?人數?4.澎湖登陸地點的陸地地形?5.登陸地點的海底狀況?深度?礁岩?水文?6.登陸後如何建立橋頭堡?7.空軍如何支援?8.艦砲如何支援?9.登陸部隊運輸工具?裝備?10.登陸人數?幾批?軍種比例?11.徉攻?補給?.......不查清楚如何寫作戰計畫?

三、這樣一個作戰計畫,絶對不可能套用在"廈門登陸作戰計畫",應該沒有異議吧!說得更正確一些,一本七月的"澎湖登陸作戰計畫"不可能到了十二月還一字不改的照抄照用吧!!(氣候、潮汐、裝備、風浪等等皆大不同。)

類似的施工計畫,當然"標題"、"子題"會相似(可能更多子題,也可能有些不是問題),但是"標題"、"子題"下的"說明"一定不同;這也不難了解吧!!

我以為"標題"、"子題"是"通則",在以前我寫的"單項施工計畫"大概寫到"通則"或"子題"就結束了,因為通則/子題下面的"內容/說明"根本沒有"共同的通則"/一定的方法、道理。只有依各個工程的"條件"、"特性"一項一項去填寫,不清楚實際狀況的人,根本是完全無能為力!!

就如同有人出個題目要我寫"挪威xx的登陸作戰計畫"一般,我可以將前面的1.哪裡適合登陸?2.潮汐時間.......全部標出來,再接下去我就無能為力了(除非給我時間、人員到實地去偵測、收集各種情報....)。

四、現在,我常常收到廠商寫的施工計畫,內容幾乎千篇一律,寫的都是"不變的通則",例如:公司組織、產品檢驗、安全衛生計畫、自主檢查表、材料規範......,這些不能說跟這個工地的某項工程的施工計畫無關,但是"某項工程的:運輸、吊裝、材料數量、施工人數、順序、工期、大樣、......幾乎通通沒有,這種"施工計畫"真是可以"一本施工計畫走遍天下",什麼跟什麼嘛!!

以前,我曾經幫一家"油漆工程行"寫過一本"油漆施工計畫書"(我跟他很熟,又不願壞了我們工地"廠商一定要寫施工計畫的規矩),標的就是我們公司的一棟地下三、地上16的住宅大樓。這位老闆很高興,以後不管到哪裡/只要是需要"油漆施工計畫書"就將我寫的施工計畫修改一下交差了事,他很得意的說:走到哪裡都行得通。後來,他在"南科"施工,當然又是"如法泡製",只是這次他忘了修改裡面的樓層數,監造找他去問:什麼時候我們的廠房變成"地下三、地上16層了?"(後面這一段是他自己講給我們聽的,在座還有許多工程界的朋友,大家都哈哈大笑!!)。

這是真實故事。好不好笑!?我覺得這個老闆很"幽默",而所有審過這本"施工計畫"的工程師更幽默!!

五、工程師啊!!我囉囉唆嗦的寫這麼多,真的是希望工程師能了解"如何寫施工計畫"而不是寫個"範本"大家一起依樣畫葫蘆,那有什麼意義呢?就像那位"油漆的老闆",如果在其他工地遇到我一定被我"修理得體無完膚"(不過,近來也懶得管太多,因為實務上有些工程師一直覺得"我在K他!!"他不敢說我是"找麻煩",但是神色悻悻然,我還看不出來嗎?)

我吃飽撐著?找年輕工程師來消遣?所以,有些,我就說多一點,有些,我真是"說都懶得說"!!對不起,要有觀世音菩薩那種"始終不變的大悲心",我還差得遠呢!!實在慚愧。原諒、原諒。

真的,有時候我也會"洩氣","這些工程師在想什麼嘛!?算了,放棄算了!!有時,我也會"厭倦"寫"部落格",想說"算了,不要太勉强!!"可是,經常就在那個時候看書或是看"電視影集",就會看到一段激勵我的片段,好像在告訴我:努力吧!!濟公!!努力吧...你還不夠努力!!

所以隔天我又像"打不死的蟑螂"一般,頭犁犁、繼續努力!!

工程師啊!!我是繼續在為你努力啊!!!

六,舉另外一個例子,"施工計畫書"就好像"人體"。

一是"架構"都差不多---人體以"骨頭"為支撐,加上"肌肉"、"皮膚"、"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就成為一個人體。二是:"內容都差不多;每一個人和每一個"計畫"的內容都"大同小異",不應該"缺三落四"的;但是:幾乎"沒有二個人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沒有兩個施工計畫"會是一模一樣的。

我一再強調:計畫的骨架就是:"成本、品質、進度、安全衛生、資訊。"這五項基本的東西(如果你很厲害,可以加上"研發"這一項)。其他的不再多說,"研發"是:你有什麼"新的想法"、"新的工法"、"與眾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在施工計畫中提出。

七、我常說:"施工計畫"只是將"這個工程,你想要怎麼做?"用文字寫出來,就是"這個工程的施工計畫書"。沒有那麼:玄虛、難懂。

任何一個工程,工程師"想要怎麼做?"總有一個/一套想法吧,不會是:「任由工人去做;或是"任其自生自滅;或是"且戰且走"打到哪裡、想到哪裡、做到哪裡吧。」如果工程做到這樣,那就太悲哀/悲慘/壯烈了。一哭!!

有什麼工程會需要工程師不分東西南北就一頭栽下去的?那不是好像在戰場上,士官兵不管三七二十一、戴著鋼盔就往前衝一樣!?(沒有端槍哦;就好像有一部電影---演的是一位俄國的狙擊手的故事,中間有他跟一位德國狙擊手鬥法、並穿插一些愛情的戰爭片。電影一開始,是不是一堆俄國軍人手無吋鐵就被趕上戰場當德國的砲灰?)工程要做到那麼悲慘/壯烈嗎?

如果"沒有施工計畫",就好像要"登陸作戰"沒有計畫一般,指揮官看到陸地就要求"船隊向岸上衝、步兵向前衝"一樣的荒唐、可笑。

八、工程師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寫出來,跟有關的分包/工程師/上級討論/溝通一下,修正一下計畫、修正/定案的結果跟執行的分包/工程師說清楚、然後切實執行,很困難嗎?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答客問:混凝土拆模及養護

********來函照登********

(案子基本資料  透天三樓半   面寬約6.1米  深約13米 ),地梁在PC澆置後       幾小時後才適合拆模?  68小時適合嗎?

另外預訂拆模後預定每天三次養護 (淋水) 約10天候回填  這樣可以嗎? 

如以百分來說  上述兩作法 各是幾分?

*************************

(我相信你不是本科的工程師,否則問這個問題要打屁股,這些是基本常識)。

**************************

1.地樑在PC澆置後、幾小時後才適合拆模?

PC應該沒有模版,可能是"地樑混凝土"筆誤(應是RC)。所謂"PC"是指"廢棄、不用的混凝土"(我的解釋);一般結構(如基礎)與泥土接觸面,為了"放樣"、"容易施工"、"地坪平整"等原因所以先搗築一層厚度約10公分的混凝土,這層混凝土與結構、建築本體可以說毫無關係。只是為了前列原因而搗築,所以一般PC都是選用低強度混凝土(如2000psi);很少有人會在PC四周圍模板。即使因為開挖面較大,PC面較小,也不必圍模版,成本考量嘛,將PC面搗築大一些或四週順平就解決問題了,如果一定要圍模板,為了工程進度,大概第二天就拆除模板了(PC的強度只要可以放樣就行、即使龜裂也無所謂)。

如果是"地樑導築的混凝土",我猜是"側模",一般隔天就拆除了(可能距導築完成不到24小時)。68小時?根據什麼?模板拆除時間一般我們都說:24小時、3天、7天(一週)、14天(二週)拆模,68小時是3天不到、二天多,怎麼會有這個數字?

拆模的時間,法規有規定,一般多是考慮"搗築後混凝土的強度"來決定什麼時候拆模。

拆模又必須考慮是"什麼模"?側模?天花板底模?樑底模?

側模(含牆及樑)、天花板的底模、樑底模拆除時間的決定原因有:

1.法規規定。我記得是在"技術規則"的結構篇裡有詳細的規定;我手上沒有這本書,所以請自己查閱,我想規定的基本精神應不脫離下列三個因素。

2.承受混凝土的重力。混凝土初凝12小時以後,側模承受混凝土的"側壓"幾近於0,所以側模在隔天拆除應無大問題。版底模(天花板底模)因為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及上方的工作人員等"活重",所以一定要等到混凝土能夠承受自重及上方的活重以後,模版才能拆除,一般規定應是7天以後才允許拆模。樑底模就更要謹慎小心,因為所有的力(包栝版及活重等)最後都傳到樑再傳到柱),因此必須14天以後才能拆模。

3.混凝土本身已達到的強度。混凝土的強度,我記得7天可以達到設計強度的2/3,30天可以達到9成以上;也就是說,假設設計強度是3000PSI的混凝土,7天以後,搗築的混凝土強度大約可達1800PSI,一個月以後,大概可達到2800PSI,當然跟"外在因素"、"混凝土種類"、"添加物"有關,我說的是"一般的混凝土"。

4.施工性。時間越長,混凝土就越硬與模板的黏著就越強,所以模版就越難拆除。因此,側模拆除時混凝土仍是"濕的"易於拆除,如果等到30天以後,拆除模板就很費力了。

5.經濟性。在結構體施工過程中,法規規定14天報一次"勘驗",意思是"15天可以搗築一層樓",但是,如果14天才允許"拆樑底模",基本上要15天一層是無法"使用上一層的樑底模"。所以現在的一般房屋建築,模板發包多規定是"一套半"的模板,意思是說:側模、天花板底模是一套模版、而樑底模必須是二套,所以總稱:"一套半"。

************************

以上是"一般模板工法"的拆模時間的大約作法/考量。特殊的"電熱模板"、"滑動模板"等不在範圍之內。

好了,換我考你:68小時以後拆地樑側模,你給幾分?(我的意思是,以後不要用這種思考方法解決問題,因為那是"很畸形"的想法)。

************************

至於混凝土養護嗎..........如下:

混凝土的養護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事實"與"理論"經常會有一段差距。理論上,"混凝土在一般常溫下保持水份讓水泥充分水化,讓混凝土能夠達到設計強度"是"養護"的目的。

這裡面有幾個條件:

1.適當的溫度。

2.充分的水分。

在"自然的狀態"下,要具備上列兩項條件不太容易;所以,我知道"保養混凝土"做得最好的是"混凝土預鑄廠"對成品(預鑄件)的保養/養護,因為是"廠鑄",所以工廠內設立"蒸氣室"保養混凝土,利用定溫/定濕養護混凝土。

在施工現場想要做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台灣還算不錯,氣溫維持在攝氏15-38度之間,如果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施工搗築混凝土就有很多事情要考慮了---我想工程師有機會可以研究一下大陸新建的/通往拉薩那條鐵路的混凝土是如何搗築?如何養謢的?

就我個人所知,青海許多民間工程多是趕在"春夏季"施工,澆築混凝土。

我們只談台灣地區。為了維持適當的溫度及水份,比較正確的做法是"用麻布袋覆蓋在搗築完成的混凝土面上,然後保持麻布袋充分"含水"。

我記得還有一個工法是在搗築完成後的混凝土表面上,噴一層"薄膜",讓混凝土內的水分不會揮發、可以充分水化。

另外,像混凝土的"試體"浸泡在水池中也是一個養謢的辦法,只是結構體不可能泡在水中。

是否有其他更進步的做法?我不知道。我說過我離開工程實務起碼十幾年了,一頭栽進/全心全力研討"管理"的方法理論之中,所以如此如此。多多原諒。

用充分洒水來"濕治"混凝土是"沒有辦法中的好方法",只是一天到晚都要保持有"水分",不太容易。不要一濕一乾(就像人體洗三溫暖:一冷一熱),反而讓混凝土"龜裂"得利害;就要檢討了。

***********附記****看官的回應**********

我根據蔡守智編著 營造工程之行政管理  "契約與規範"(詹氏書局80年3版) 191頁  查到下列規範--------拆除板模--地梁最少三天  粱側板  7天      柱模及牆板 10天     樓板最少14天  大樑底及平面雨台蓬  最少足21天,惟仍須經監工員同意後為之。

********補充說明************

如果照蔡守智先生寫的,可能需要二套模版,不然就是一個月做一層;那樣就會增加"成本"及工期。我一直認為:工程師必須在"成本"、"品質"、"進度"三者之中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我很尊敬蔡守智先生,因為我也認真讀過他的書,記得有一本好像是紅皮藍帶封面的書/厚約3公分,內容開始也是談"合約",從他的著作中我也學到很多東西,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我無緣認識他。)

我一直強調"合理",如果你覺得品質最重要,工期及成本無所謂,當然可以"精雕細琢",絕對不是壞事。

因為"合理"的標準也因人而異。人生就是如此,有人覺得:一件襯衫1000元"合理",有人覺得10000一件合理,也有人覺得200元一件才合理。都對,只是自己要知道:為什麼我要"定這個標準"?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嗜好"?以前我們在決定建材的品質/成本時常常會有一個問題:比方說一套普通的音響二萬元/組(概數),好一些的五萬元/組,更高級一百萬元/組,最高級的,可能四五百萬/組。音質/音效有差那麼多嗎?(成本差了幾十倍到上百倍?品質也差那麼多嗎?)不會吧!!那如何選擇呢?(在成本與品質之間)。

也許玩音響的專業人員會覺得四五百萬的音響才叫"音響",一般凡夫俗子(像我)會覺得:一百萬一套我已經非常非常滿足了,多了四五倍的價差、音效"可能"好一些些(但是我根本分別不出來/不過,我認為不會差四、五倍)。所以,我有一位朋友的音響,一個差不多像門一樣大的"喇叭箱"二百多萬....一個耶,他有四個音箱。他請我欣賞音樂,我一直說好/音效好/鈸聲清脆.....,但是,我是不可能去買哪種音響的。

雖然說:我們必須在"成本、進度、品質"之中找到合理的均衡點,根據上例,我相信工程師會了解"均衡點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點",他必然依據社會文化/公司文化/主事者喜好等等而有不同。如何拿捏?就看自己的素養了。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答客問:什麼是GA?

****來函照抄*******WATER先生的問題

請問一下

在輕隔間工程中常看到骨架:65mm*35*20GA@75

其中20GA是表示甚麼意思?

******我的回答*************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一般的標示,第三個數字是"厚度",20GA是啥玩意兒?我手邊沒有英文字典,什麼是GA?莫宰羊。可以問問輕隔間的廠商。

*******************

然後,剛好碰到營造廠的"採購發包人員",我請教他這個問題,他也不知道,但是立刻打電話給他熟悉的廠商(據說做了二十幾年了);廠商的答覆是這樣的:是C型槽鐵的厚度:

18GA=1.3mm

20GA=1.0mm

22GA=0.8mm

24GA=0.6mm

至於什麼是GA,他也說不出來。如果有續篇,或有看官知道,請告知。

*****************

感謝"國林兄"及"唯真"的解答。(我想看官可以在回應欄中看到解答)。不過我比較同意唯真轉載另一個網站的解釋。

網站上是這樣寫的:【20GA.20GAUGE(英制或美制)是厚度或綫徑計量單位。】

這裡說明了:GA是一種厚度單位。(我猜也是)。但是是美規?英規?倒是把我搞糊塗了。而且如何換算?也沒說清楚,有待我們繼續努力。

我立刻查了遠東書局的"遠東英漢大辭典"有關的解釋:1.標準度量;標準計.2.計量器.

又把我搞迷糊了。繼續努力。

YAHOO的字典寫的是:(金屬板等的)厚度;(鋼絲等的)直徑.﹝U﹞﹝C﹞。

繼續努力。

剛才打電話問"經濟部度量衡"的管理單位,也沒答案。

********好了,總算有"高手"現身了********

這是"泥月"給的答案:

GA指線號規格表(標準S.W.G,伯明罕B.W.G,U.S. Government Standard .......

No 1~50

No 19=0.040 in/1.016  mm(S.W.G)

No 20= 0.036 in /0.914 mm(S.W.G)

************************

我還是看不太懂,是否請"泥月"先生高抬貴手,說明一下?

No 19=0.040in/1.016mm(S.W.G)....是指編號No 19=0.040in=1.016mm...(換算如此)。

這個符號在標準S.W.G.及伯明罕B.W.G,及U.S.Government Standard中都有規定?

還是指U.S.Government Standard的伯明罕B.W.G的標準S.W.G.中可以找到?

我的意思是"哪裡可以找到這個線號規格表?"

*********97/11/22**泥月先生*****

測量工具:

1線規(wire gauge):測量導線大小。(註:線號愈小線徑愈大;反之則反。)

               區分

       

規格         

正面

背面

舉例

A.W.G.美國線規又名布朗夏普線規BSGBS

線號(#)

直徑單位為吋()

但超過最大線號No.0000的電線

則以圓密爾表示

英國線規S.W.G.

線號(#)

直徑單位為公厘(mm)

例:#16直徑為1.63mm

    #14直徑為2.03mm

舊英國線規B.W.G.

線號(#)

直徑單位為公厘(mm)

例:#16直徑為1.65mm

   #14直徑為2.11 mm

中國線規C.W.G.

直徑單位為公厘(mm)

截面積平方公厘(mm2)

例:線徑1.6 mm

    截面積5.5 mm2

**************

再請教泥月先生:不管是"線徑"或是"厚度"是否都是同一個數字?意思是說:假設20GA是0.914mm,是不是:如果是鋼絲,直徑是0.914mm,如果是鋼板,厚度就是0.914mm?

其次:即使是寫GA,還是要看是"哪一國的GA?是不是這樣?

*********泥月先生********

臺灣常用GA 是SWG,依製造機器,機器可能依美規或英製.

*******泥月先生**********

Gage編號

AWG

SWG

英吋(inch

公厘(mm

英吋(inch

公厘(mm

0

0.3249

8.25

0.324

8.23

1

0.2893

7.35

0.300

7.62

2

0.2576

6.54

0.276

7.01

3

0.2294

5.83

0.252

6.40

4

0.2043

5.19

0.232

5.89

5

0.1819

4.62

0.212

5.38

6

0.1620

4.11

0.192

4.88

7

0.1443

3.67

0.176

4.47

8

0.1285

3.26

0.160

4.06

9

0.1144

2.91

0.144

3.66

10

0.1019

2.59

0.128

3.25

11

0.0907

2.30

0.116

2.95

12

0.0808

2.05

0.104

2.64

13

0.0720

1.83

0.092

2.34

14

0.0641

1.63

0.080

2.03

15

0.0571

1.45

0.072

1.83

16

0.0508

1.29

0.064

1.63

17

0.0453

1.15

0.056

1.42

18

0.0403

1.02

0.048

1.22

19

0.0359

0.912

0.040

1.02

20

0.0320

0.813

0.036

0.914

21

0.0285

0.724

0.032

0.813

22

0.02555

0.649

0.028

0.7115

23

0.0226

0.574

0.024

0.610

24

0.0201

0.511

0.022

0.559

25

0.0179

0.455

0.020

0.508

26

0.0159

0.404

0.0180

0.457

27

0.0142

0.361

0.0164

0.417

28

0.0126

0.320

0.0148

0.376

29

0.0113

0.287

0.0136

0.345

30

0.0100

0.254

0.0124

0.315

31

0.0089

0.226

0.0118

0.295

32

0.0080

0.203

0.0108

0.274

33

0.0071

0.180

0.0100

0.254

34

0.0063

0.160

0.0092

0.234

35

0.0056

0.142

0.0084

0.213

36

0.0050

0.127

0.0076

0.193

37

0.0045

0.114

0.0068

0.173

38

0.0040

0.102

0.0060

0.152

39

0.0035

0.089

0.0052

0.132

40

0.0031

0.079

0.0048

0.122

41

0.0028

0.071

0.0044

0.112

42

0.0025

0.064

0.0040

0.102

43

0.0022

0.056

0.0036

0.091

44

0.0020

0.051

0.0032

0.081

Note

  • AWGAmerican Wire Gage (美制線規)

  • SWG(British) Standard Wire Gage (英制線規)  

********以上是泥月先生提供的***********

我的畫蛇添足:

這個問題,多數的答案是"泥月"先生提供的。,當然也要給"國林兄"及"唯真"掌聲

問題應該算是圓滿解決。

(這問題真好!!)一併謝謝WATER!!

*************

以下表格是water提供網路上的表格,為了"完整",還是轉載如下:

 

線類及片類號數對照表 (標準/伯明翰/歐洲/美國號數)
Gauges - Wire & Sheet (SWG/BWG/BG/USG)

 

回應(10)
water2008/11/23 23:23 回應

http://www.ckyeung.org/cms/node/20

這個網站有清楚的對照表

濟公(469)2008/11/24 05:04回覆

我也弄不清楚為什麼不乾脆寫mm,燒包吧!!

water2008/11/23 23:15 回應

號數Gauge No.標準號數SWG伯明翰號數BWG歐洲號數BG美國號數U.S.G.號數Gauge No 號數Gauge No.標準號數SWG伯明翰號數BWG歐洲號數BG美國號數U.S.G. 號數Gauge No. 
(also I.S.W.G.)
(Imperial Standard Wire Gauge) used for sheet, wire, nails
(Birmingham Wire Gauge) used for wire(Birmingham Gauge) used for European SteelSheetsStandard U.S. Gauge for Steel Sheets(also I.S.W.G.)
(Imperial Standard Wire Gauge) used for sheet, wire, nails
(Birmingham Wire Gauge) used for wire(Birmingham Gauge) used for European SteelSheetsStandard U.S. Gauge for Steel Sheets
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
7/012.7000.500--16.930.6666--7/0260.4570.0180.460.0180.49810.019610.4550.017926
6/011.7860.464--15.880.625--6/0270.41620.01640.410.0160.44320.017450.4170.016427
5/010.9730.432--14.940.5883--5/0280.37590.01480.360.0140.39690.0156250.3780.014928
4/010.1600.40011.530.45413.760.5416--4/0290.34540.01360.330.0130.35310.01390.3430.013529
3/09.4490.37210.790.42512.700.500--3/0300.3150.01240.300.0120.31240.01230.3050.012030
2/08.8390.3489.650.38011.310.4452--2/0310.29460.01160.250.0100.27940.0110.2670.010531
08.2300.3248.630.34010.070.3964--0320.27430.01080.230.0090.24890.00980.2460.009732
17.6200.3007.620.3008.9710.3532--1330.2540.01000.200.0080.2210.00870.2290.009033
27.0100.2767.210.2847.9930.3147--2340.23370.00920.180.0070.19560.00770.2080.008234
36.4010.2526.580.2597.1220.28046.0730.23913350.21340.00840.13

在網路資料中找到了這張對照表應該就是我們要找尋的吧?

不過說來也奇怪為什麼(65*35*20GA)不直接寫成65*35*0.914MM跟型鋼標註一樣就好

該不會因為0.914MM看起比較(了笑)所以才標個20GA 反正知道的人也沒很多

 

線類及片類號數對照表 (標準/伯明翰/歐洲/美國號數)

Gauges - Wire & Sheet (SWG/BWG/BG/USG)
號數Gauge No.標準號數SWG伯明翰號數BWG歐洲號數BG美國號數U.S.G.號數Gauge No.標準號數SWG伯明翰號數BWG歐洲號數BG美國號數U.S.G.
(also I.S.W.G.)(Birmingham Wire Gauge) used for wire(Birmingham Gauge) used for European SteelSheetsStandard U.S. Gauge for Steel Sheets(also I.S.W.G.)(Birmingham Wire Gauge) used for wire(Birmingham Gauge) used for European SteelSheetsStandard U.S. Gauge for Steel Sheets
(Imperial Standard Wire Gauge) used for sheet, wire, nails(Imperial Standard Wire Gauge) used for sheet, wire, nails
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公厘mm吋inch
7/012.70.5--16.930.6666--260.4570.0180.460.0180.49810.019610.4550.0179
6/011.7860.464--15.880.625--270.41620.01640.410.0160.44320.017450.4170.0164
5/010.9730.432--14.940.5883--280.37590.01480.360.0140.39690.0156250.3780.0149
4/010.160.411.530.45413.760.5416--290.34540.01360.330.0130.35310.01390.3430.0135
3/09.4490.37210.790.42512.70.5--300.3150.01240.30.0120.31240.01230.3050.012
2/08.8390.3489.650.3811.310.4452--310.29460.01160.250.010.27940.0110.2670.0105
08.230.3248.630.3410.070.3964--320.27430.01080.230.0090.24890.00980.2460.0097
17.620.37.620.38.9710.3532--330.2540.010.20.0080.2210.00870.2290.009
27.010.2767.210.2847.9930.3147--340.23370.00920.180.0070.19560.00770.2080.0082
36.4010.2526.580.2597.1220.28046.0730.2391350.21340.00840.130.0050.17530.00690.190.0075
45.8930.2326.050.2386.350.255.6950.2242360.1930.00760.10.0040.15490.00610.170.0067
55.3850.2125.590.225.6520.22255.3140.2092370.17270.0068--0.13720.00540.1630.0064
64.8770.1925.160.2035.0320.19814.9350.1943380.15240.006--0.12190.00480.1520.006
74.470.1764.570.184.4810.17644.5540.1793390.13210.0052--0.10920.0043--
84.0640.164.190.1653.9880.1574.1760.1644400.12190.0048
泥月2008/11/22 12:32 回應

Gage編號

AWG

SWG

英吋(inch

公厘(mm

英吋(inch

公厘(mm

0

0.3249

8.25

0.324

8.23

1

0.2893

7.35

0.300

7.62

2

0.2576

6.54

0.276

7.01

3

0.2294

5.83

0.252

6.40

4

0.2043

5.19

0.232

5.89

5

0.1819

4.62

0.212

5.38

6

0.1620

4.11

0.192

4.88

7

0.1443

3.67

0.176

4.47

8

0.1285

3.26

0.160

4.06

9

0.1144

2.91

0.144

3.66

10

0.1019

2.59

0.128

3.25

11

0.0907

2.30

0.116

2.95

12

0.0808

2.05

0.104

2.64

13

0.0720

1.83

0.092

2.34

14

0.0641

1.63

0.080

2.03

15

0.0571

1.45

0.072

1.83

16

0.0508

1.29

0.064

1.63

17

0.0453

1.15

0.056

1.42

18

0.0403

1.02

0.048

1.22

19

0.0359

0.912

0.040

1.02

20

0.0320

0.813

0.036

0.914

21

0.0285

0.724

0.032

0.813

22

0.02555

0.649

0.028

0.7115

23

0.0226

0.574

0.024

0.610

24

0.0201

0.511

0.022

0.559

25

0.0179

0.455

0.020

0.508

26

0.0159

0.404

0.0180

0.457

27

0.0142

0.361

0.0164

0.417

28

0.0126

0.320

0.0148

0.376

29

0.0113

0.287

0.0136

0.345

30

0.0100

0.254

0.0124

0.315

31

0.0089

0.226

0.0118

0.295

32

0.0080

0.203

0.0108

0.274

33

0.0071

0.180

0.0100

0.254

34

0.0063

0.160

0.0092

0.234

35

0.0056

0.142

0.0084

0.213

36

0.0050

0.127

0.0076

0.193

37

0.0045

0.114

0.0068

0.173

38

0.0040

0.102

0.0060

0.152

39

0.0035

0.089

0.0052

0.132

40

0.0031

0.079

0.0048

0.122

41

0.0028

0.071

0.0044

0.112

42

0.0025

0.064

0.0040

0.102

43

0.0022

0.056

0.0036

0.091

44

0.0020

0.051

0.0032

0.081

Note

  • AWGAmerican Wire Gage (美制線規)

  • SWG(British) Standard Wire Gage (英制線規)  

泥月2008/11/22 11:46 回應

臺灣常用GA 是SWG,依製造機器,機器可能依美規或英製.

濟公(469)2008/11/22 12:01回覆

無論如何,謝謝你的出手,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見你的指導!!謝謝!!

泥月2008/11/22 09:06 回應

測量工具:

1線規(wire gauge):測量導線大小。(註:線號愈小線徑愈大;反之則反。)

               區分

       

規格         

正面

背面

舉例

A.W.G.美國線規又名布朗夏普線規BSGBS

線號(#)

直徑單位為吋()

但超過最大線號No.0000的電線

則以圓密爾表示

英國線規S.W.G.

線號(#)

直徑單位為公厘(mm)

例:#16直徑為1.63mm

    #14直徑為2.03mm

舊英國線規B.W.G.

線號(#)

直徑單位為公厘(mm)

例:#16直徑為1.65mm

   #14直徑為2.11 mm

中國線規C.W.G.

直徑單位為公厘(mm)

截面積平方公厘(mm2)

例:線徑1.6 mm

    截面積5.5 mm2

濟公(469)2008/11/22 09:22回覆

非常感謝!!我也猜跟"鐵絲"一樣,我們常說幾番幾番的鐵絲---越大的數字,鐵絲越細,例如20番的鐵絲很細(綁鋼筋用),8番的就很粗,用在繫結模板。不過,如果GA是用在"厚度"有無表格?

泥月2008/11/22 01:52 回應

GA指線號規格表(標準S.W.G,伯明罕B.W.G,U.S. Government Standard .......

No 1~50

No 19=0.040 in/1.016  mm(S.W.G)

No 20= 0.036 in /0.914 mm(S.W.G)

 

餅乾2008/11/21 22:34 回應

我也不知道那是莎蜜!!
翻了很多文件,連鋼鐵手冊都翻過!
也不知道是啥

唯真2008/11/21 07:40 回應

此則為私密回應

國林2008/11/20 11:15 回應

補充資料:

 4: ASTM A-123  鋼材種類與鍍層厚度等級

材料種類
in(mm)

1/16以下
1.6)以下

1/16至1/8
(1.6至3.2)

1/8至3/16
3.2至4.8)

3/16至1/4
(4.8至6.4)

1/4以上
6.4)以上

結構構件
及鋼鈑

45

65

75

85

100

鋼條及鋼棒

45

65

75

85

100

 

45

45

75

75

75

 

35

50

60

65

80


5 :ASTM A-123 鋼層厚度等級對應表

厚度等級

Mils

Oz/ft2μm  g/㎡

35

1.4

0.8 35245

45

1.8

1.0 45320

50

2.0

1.2 50355

55

2.2

1.3 55390

60

2.4

1.4 60425

65

2.6

1.5 65460

75

3.0

1.7 75530

80

3.1

1.980565

85

3.3

2.0 85600

100

3.9

2.3100705

6:台灣電力公司規範

     

最低鍍鋅量
每平方公尺公克(g/㎡)

試樣品
平均數

任一
樣品

A級

鑄造物--鍛鐵,鋼

610

549

B級

滾壓,壓榨鍛鍊
(不包括C級和D級材料)

B-1-厚度在0.5公分(包括0.5公分)以上及長度超過20  公分(不包括20公分)

610

549

B-2-厚度在0.5公分(不包括0.5公分)以下及長度超過  20公分(不包括20公分)

457

381

B-3-厚度在20公分(包括20公分)以下及其任何厚度

396

335

C級

直徑超過1公分(不包括1公分)的螺栓、螺帽和類似材料,以及厚度為0.5公分和0.6公分以上墊圈

381

305

D級

直徑在1公分(包括1公分)以下的螺栓、螺帽、鉚釘、釘子 和類似材料,以及厚度為0.5公分以下墊圈

305

259

國林2008/11/20 11:11 回應

GA應該是鍍鋅縮寫 全名 GALVANIZE

熱浸鍍鋅的原理,簡單的說即是將已清洗潔淨的鐵件,經由Flux 的潤濕作用,浸入鋅浴中,使鋼鐵與熔融鋅反應生成一合金化的皮膜。 其作業流程簡示如下:

  良好的熱浸鍍鋅作業,應是各製程均在嚴格的管制下,徹底發揮該製程的功能。且若前一製程的不良,會造成後續製程的連鎖不良反應,而大量增加作業成本或造成不良熱浸鍍鋅產品。若前處理不良,則熔鋅無法與鋼鐵正常完全反應,形成最完美的鍍鋅皮膜組織。若後處理不良,則破壞鍍鋅皮膜外觀,減低商品價值等。

以上轉摘中華民國熱浸鍍鋅協會 謝謝

引用(0)

更新日期

2012/01/11 02:33
個人相片
獅子座

搜尋

脈絡茶飲

部落賺錢術

部落格廣告

自訂工具

    Blog Look Score and Rank 台灣部落格列表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6
  • 累計人數:1064271
  • 發表文章:1179
  • 相片數量:523
  • 回應數量:1015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