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進度、成本、範圍、績效及其他(上)

聲明:這是一篇"讀書報告",原報告不便公開,文中許多文字是引用"報告中的文字",因為"不便公開"所以寫得有些憋憋扭扭的。聲明用意是:我不奪人之美,原作者仍應給予掌聲

*****這一篇因此比較"難讀、難懂",不過我已經很努力了;識者見諒!!****

本文內容以"觀念討論"為主,所以公開。

談營建管理,我以為最最基本的三大保證是:品質、進度、成本;已經是最"起碼"的要求;不能再讓步。

******(本來在營建管理的領域中,我是堅持至少要包括"安衛"及"資訊")*****

不管"安衛"是因為:"只要通過主管機關的查核"或是"應付過得去"、"不要發生意外事故"或者是"得過且過"就算了;說國內營造不重視"安衛"似乎說不過去,說很重視嗎?也不盡然;這個項目,因為"主管機關"的努力所以至少維持一個基本的水準。

至於"資訊系統",我談得比較少(其實也有一些,只是沒有標明"資訊管理"的大帽子)是因為我覺得這個項目應該很容易了解(現在一窩蜂都在談資訊,不談才奇怪);事實上,我錯了!也許是因為我們談的"資訊"定義不同的緣故吧!!

有機會(不!是下一個階段),我一定要好好來談"營建管理"的資訊系統是什麼東西。

我想:營建管理落入空談,就是因為沒有確實建立正確的/完整的"資訊系統"的緣故!!

(因此,我對調查/分析的樣品是否"一致"有共通性,一直存疑;這也是做研究報告的痛苦之一;假設取得的樣品一個是水耕蔬菜、一個是有機蔬菜、一個是一般的蔬菜、說不定另外還夾有"人造/塑膠/紙造的蔬菜",怎麼比對?如何交叉分析?)。

因為"樣品"不明,這個部分不檢討。(不然,光光檢討分析"樣品"就會搞死一堆人)。

***********

所以,給你一個良心的建議:無論是談"品質、進度、成本"其中的哪一項,都必須三項並列,如果只說:"進度與成本是一體兩面"而不提"品質",本來在邏輯上應該也可以成立,只是我擔心的是"觀念上"是否沒有"想到"品質?

舉油漆工程為例來說:1底2度到1底7度(品質標準)的"進度"、"成本"都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確認品質標準/確實工法,光談進度與成本會讓"外人"霧煞煞的。再說詳細一點,做一部"法拉利車"與一部"山寨車",工期/成本如何比較?所以,確定"品質標準"以後,談"進度、成本"才有意義。

我們以"一鼎三足"來說明"品質、進度、成本"的相互關係可能比較貼切。

***********

至於三者哪一個最重要?我是以為就好像問:"鼎的三支腳",哪一隻比較重要?

我不會回答。

「唯先有進度才有具體成果可以量测成本與品質」。這是誰說的?

在做"管理"時,「品質、進度、成本」三者經常是翻來覆去、來來去去/進進退退、反覆嚐試才能取得可接受的"折衷"方案。當然可能有些案子以"進度"為優先考量,可是有些案子是以"品質"或是"成本"為優先考量因素,那要怎麼解釋呢?(最近不景氣,許多工程案件"暫停"或是"延緩"都是以"成本"為優先考量的結果,有些案子因為"預算"不夠,所以分期興建,也經常可見。)

***********

其次,許多人誤會:營建管理可以做到:「低成本、短工期、高品質」;這更是錯誤的觀念!!

天底下沒有那種好事!

我比較支持"合理":合理的成本、合理的工期、合理的成本。什麼是"合理"?這就是專業了。"專業的成果"經得起"銀行融資"的考驗,保險公司"保費"的考驗,使用者"使用"的考驗(時間、安全、舒適、維修等...)!!

***********

有關"階段範圍"的問題。

我讀美國營造公會及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報告,明顯的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等」階段。

美國營建管理協會說的更明白:「在專案規劃、設計和施工的程序計畫中運用現代管理技術為業主節省成本、控制工期並保證工程品質。」階段、方法與目標都標明了。

規劃階段與我一直使用的"開發"階段是否同義?我不知道,不過一定是在"設計前"的階段。以前,我喜歡在"開發階段"的同時與"設計"之間加"規劃"作業階段(說來又是一大篇,跳過)。

思考再三,我想"規劃"專指"工程師"在開發階段的工作,不考慮"資源取得"等其他問題(例如地政、戶政等)。

我不知道為什麼上列答案都「忽略"維修管理"階段」?(又是個題目)。

有這麼多"答案"(大師、學者專家),你是什麼樣的想法呢?請你總結一下好不好?不要堆/陳列了一堆新鮮蔬果,然後,什麼都沒做!!至少你要告訴別人:我認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我採用的!!

************

有關"績效"的問題。

什麼是"績效"?有15個引經據典說明"績效的定義";10個"績效評估"。結果呢?每個字我都懂,可是有些「整句我就看不懂了。」

什麼是"績效"?

多數我是看得"霧煞煞"。

我最怕"學者專家"搞一堆"學術名詞",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證明是"學術權威"。(自己書讀得太少還要嫌東嫌西的---我說我自己)。

我這個人頭腦簡單,喜歡"簡單易懂"的答案。我來解釋"什麼是"績效"?

『績效就是「實際執行成果」與「計畫目標」的量化比較。』

舉例來說:工程施工進度的績效如何?原定300天完成,結果280天完成;超前20天,績效就是提前7%。成本亦同。比較難的是"品質",要"量化"真要好好思考一下。

所以,如果沒有明確的"計畫目標",正確的"執行成果"紀錄,績效如何評比?依靠"印象"?

要談績效,"計畫"、"執行"、"紀錄"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工程師如果對"績效"有興趣,我再給一個題目,讓工程師思考一下:工程無論是1.開始前、2.進行中、3.執行完成等各個階段,都有"績效"評比的問題/工作要做。對不對???

我們先談大家最容易了解的「3.工程執行完成後」的績效評比,應該多數工程師都懂/都會做吧。

其次「2.工程進行中」的績效評比,應該多數工程師也都不陌生吧。我這樣寫,說不定有些工程師還是摸不著頭腦,我換個方式寫,應該就很簡單了:「每週或每個月我們不是要做一次週報/月報嗎?週報/月報的內容包括:計畫及執行成果檢討/分析;執行成果檢討/分析就是績效確認,一般來說(如果計畫沒問題):落後就是工作績效不好/有問題,超前就是工作績效良好。

很簡單吧!!

再說得更"白話"一點,每年年終是不是有個"績效獎金"?這個績效是怎麼來的?總不會剛好每個工地都是工程剛好結束吧!?所以累計工程每個階段的"績效"就是一整年的工作績效(最方便的是月報),這樣說明"執行過程的績效"應該沒問題了吧!!

工程師啊!!工程開始前,怎麼會有績效呢?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計畫"的品質。計畫如果做得週延/周詳/無有遺漏/無有偏差,執行的過程中,計畫的變更修正就少、問題也少,各方都很愉快;如果計畫做得"不三不四",計畫提出時沒有被k,執行的過程也一樣會被k得滿頭包,總是逃不過被"檢討"的命運。那就是"開始前"的工作績效。

眾所周知的「計畫(plan)、執行(do)、查核(check)、檢討/分析/計畫修正(action)..........」是管理的四大步驟而且循環不止,直至工程結束。

這四大步驟都有"績效"的問題,與前面所說的"開始、執行中、結果"的績效考核是一體兩面,只是前者"學術味道"比較濃一些而已。

檢討績效除了肯定"個人"、"團隊"的"工作能力"、"工作技巧"、"努力程度"以外,最重要的是可以:「顯示工作成敗得失的真正原因」。

我相信:有些工程專案,為什麼賠錢?為什麼賺錢?賠在哪裡?賺在哪裡?通通"莫宰羊";於是"爭功委過"成了"鬥爭"的起源。

有什麼好爭的呢?各種(各個階段的)"績效"攤在陽光下,蟑螂跳蚤一定逃得比誰都快!!

根據我的說法,"績效的定義"我比較接受Bernardin的說法:「績效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裡,由特定的工作職能或活動產生的產出紀錄。績效是結果。」(原文照抄)。

"績效評估"我則比較同意Carroll  Schneier 的注解:「是組織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對員工的工作能力與表現效果做有系統的評定,即依照一定的衡量因素或標準,評估員工工作績效,審視個人貢獻及個人未來工作發展狀況。」。(原文照抄)。最後一句話應該是"獎懲"的意思(?),這是我沒有延續思考/一併說明的地方。

讓我沉澱一下,想一想"獎懲"是否要併入題目中。這是讓我進步的地方。

***********

績效評估目的流程圖(Hamptom/1997):

  投入  .....................................  產出 

設定目標→修正→績效→衡量績效→完成目標,

        ↑----------- 比較績效與目標.-----------↑

      回饋

我的想法與Hamptom的流程圖可以比較一下:異同在哪裡(工程師做做功課吧),不然怎麼進步呢?我現在一邊寫一邊也是在做功課耶。

**********

回饋系統:

(我還在努力研讀中,所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慢慢來。)

(20090914第一次修正)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