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壁灌漿等問題

********來函照登*********

請問一下 在書上常看到連續壁施工時 吊放鋼筋籠就直接用特密管灌漿了 這樣的話 沒有組模板混凝土不會漏出來嗎? 在水中澆置混凝土為什麼不會改變混凝土的性質 養護的時候也泡在水裡 這樣不會改變混凝土的性質嗎?

*************************

一、連續壁工法的設計是以挖掘以後四周的土牆當做模版,不另外設置"模板"。(其實,許多無套管基樁----例如反循環基樁----也是相同的設計理念。)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以:

1.為了去除土壤表層的劣質回填土壤/垃圾/廢棄物等、並確認連續壁位置及垂直精確度(約1/200),所以必須施作導溝。

2.挖掘機具必須力求開挖後的壁體平整。

3.為避免壁體土壤坍塌,所以必須使用"穩定液"(採用皂土或化學藥劑)。

4.連續壁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跳著施工,每個單元長度約3-5公尺,施工順序是:1→3→5....然後回頭施作2→4→6.....。1、3、5....的四周皆為土壤,2、4、6...則二側為土壤、二端多是1、3、5...的接頭。

5.並不是所有土質都可以施作"連續壁"。像台中地區土質多為卵礫石級配,所以多採"擋土柱"工法施工。

6.萬一有其他的狀況,漏水(穩定液)比漏"混凝土"可怕,必須設法處裡。處理方法書本上有寫,我是沒遇過、實務上也沒聽說過。

7.挖掘完成後,必須以"超音波"儀器檢視"壁體"。我不知道萬一有一些坍方,如何補救?只有多打混凝土吧。如果是"外側"反正也看不到,如果在內側,開挖以後再整修吧。

二、水中搗築混凝土:

等到挖掘完成、超音波測試完成,吊放鋼筋籠以後,我們來看看"搗築混凝土的條件":

一般連續壁(或反循環基樁)的深度至少40-50公尺,可能更深;其中充滿"穩定液"及懸浮的泥沙;鋼筋籠又錯綜複雜、橫梗其中,要如何搗築混凝土呢?

所以工法設計採用"特密管"。(其實,書本上有說:凡是搗築混凝土/高度超過1公尺,為避免混凝土離析就應使用導管搗築混凝土,這在台灣幾乎已成絕響,很糟糕。)

所以,特密管的第一個功能是"避免混凝土離析"。

其次,因為挖掘完成、超音波測試、吊放鋼筋籠等到真正開始搗築混凝土需要間隔一段不短的時間,所以,底部可能有"沉泥"(穩定液中的泥沙沉澱在底部),如果不設法清除,完成後的壁體如果跟底部土壤之間夾一層"淤泥"、形同三明治,最後連續壁(基樁)勢必逐漸沉陷至壓實淤泥為止,那還得了。

為了清除底部的沉泥,特密管必須接管至管口接近開挖底部。如此,當混凝土搗築時,沉泥就會被混凝土擠壓至混凝土的上方(表面)。最重要的一點,特密管的管口必須保持是在"混凝土"的裡面,不可離開"混凝土",如此,淤泥一直被混凝土擠壓上升。

當混凝土搗築到一個數量、混凝土面的高度超過一節特密管時才可"拔管"(昇管)減掉一節特密管,工程師要隨時計算、丈量,確保管口保持在"混凝土"中,絕對不可讓管口離開"混凝土",否則,後來搗築的混凝土與原先搗築的混凝土中間就會夾有"淤泥"或是混有淤泥的"劣質混凝土",那就很悲慘了(形同斷樁,要如何補救?我不會。)

所以,連續壁搗築(澆置)混凝土有幾點必須注意:

1.必須保持"混凝土"來源不中斷(幾分鐘無所謂,太久了,混凝土初凝就糟了,一則擾動初凝的混凝土會影響混凝土品質、二則可能"特密管"會拔不起來,那就更糟了。有時,施工廠商因為混凝土中斷太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拔管/造成斷樁,麻煩就大了。)

2.混凝土搗築至設計高度,最上面一層(約1公尺)是夾有泥沙/雜質的混凝土,稱為劣質混凝土,必須予以打除。

3.混凝土澆置完成,已不是"泡在水中"(穩定液已被混凝土擠走了)。即使是也無傷大雅,君不見混凝土的試體都是放在水中養護的嗎?(因為混凝土必須充分"濕治"才能逐漸達到需要的強度)。

***********

先寫到這裡,想到再補充。如果哪裏寫得不好,請告知,我再修正。

 

 

留言

  1. 感謝您的解答 很多都是書上沒寫到的資訊 謝謝
    我會先思考一下 再請教您  謝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