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水池、SPA、健身房等)的設計與面積計算(上)

*********問題*********

一般的集合住宅都附設有水池、Spa、健身房,通常會需要有一個公共廁所和淋浴更衣空間,

如果要依據戶數來規劃坪數和間數,要如何計算??

***********************

我想:問題的重點是不是指「公共廁所和淋浴更衣空間」的「坪數和間數」?

我想,整個問題一起討論吧!

**********************

「一般的集合住宅都附設有水池、Spa、健身房。」

真的嗎?我想,實務上應該不是這樣。當然,我知道有幾家建設公司很喜歡玩這種遊戲:高大、漂亮、挑高、富麗堂皇的門廳,號稱比美"五星級飯店"....水池、Spa、健身房....更是玲瑯滿目,似乎"美不勝收"。

而且,我真的相信:她們的門廳真的比台北市許多五星級飯店還要豪華、氣派。室內游泳池、健身房、閱覽室、回力球場.....哇!乍看之下,真是不得了。

就實務來說,80年初,我們調查過"台北市集合住宅附設"的"游泳池"(銷售時號稱),多數皆已"荒廢",甚至拆除、空間移為他用。

**********************

我們從幾個角度來切這個問題:

一、公設面積:一般來說,大樓集合住宅的公設比多高於25%,要壓到25%以下真的很困難。

集合住宅如果擴大設置"門廳"另外又增加"泳池、健身房"之類的公共設施,每一戶分攤的公共設施比率必然扶搖直上。台北市據說公設有高達50%以上的,真是可怕!!換句話說,每一戶人家買一坪自己可以掌控的面積(室內),幾乎就要分攤一坪看得到用不到的面積;當然,有些公設是"必須"的,例如梯間、水箱、機械室等;相對的,我們可以檢討有些"公設"是否"必須"或相對的應儘可能縮小、甚至取消。

也許,用售價來反映會更直接了當:如果售價一坪40萬/銷售坪數40坪的住宅,25%的公設,等於消費者花了400萬買"公設",如果是45%的公設,那就是花了700多萬買公設。簡單的說,為了這些"泳池、SPA....等等,每戶大約要"寄付"(台語。義:捐獻)上百萬,面積越大、售價越高者,相對就要"寄付"更多。幾百萬耶,可不可怕?

當然,這跟"投資老闆"的經營理念息息相關,跟"消費者"的喜好也有關連。我知道南崁一家"建設公司"的老闆就很喜歡"公設"雕樑畫棟,我曾經參觀她們的一個案子,記得好像一樓全部是公設,假設平均是20層樓,那每戶至少要增加分攤5%的公設面積。

二、建築成本:所有的投資案,都有"工程預算"。工程預算就如同一個大餅,切一塊分給結構體、一塊分給外飾.....;反正"預算"就是這麼多,這邊分多一些,其他的自然就要"縮減"。

如果,建設公司將公設做得美輪美奐,很簡單的推論:其他的部份(如內裝、設備...)一定用的是比較儉約的材料。

三、維修管理:所有的公設都需要"保養、維修、檢查",而這些工作不是一次、二次就沒事了的,必須經年累月不斷的重複才能保持"正常運作"。

不斷的重複,意味"不斷的付錢"(收管理費)。

以水池(泳池)為例:清潔、保養、換水、安全考量、使用者.....都是問題。剛開始,可能整個社區的住戶可以容忍一段時間,年久月深(台語)一定有人會跳出來:我不游泳,水費我不出...清潔費我也不出....然後"使用者付費"...非住戶不得使用(或需付費).....問題一堆。

所以,才有"社區"的活動中心對外開放......。真的,沒那麼容易。

**********

我是希望"設計者"能確實了解"投資者"及"消費者"的意向,然後才來確認:需要哪些公設?面積是多少?爾後如何經營管理.......。

這是沒有"公式"的。

到底,集合住宅是要"銷售"的,所有的"噱頭"為的都是"促銷"(少數例外),如果不能達到"銷售"的目的,甚至成為"阻礙",那麼,無論設計得如何"精采",都是"失敗之作"。

(先寫重點,其他的,下一篇我再慢慢再補充。)2010/03/15.2133

 

 

 

 

 

 

(待續)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