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要談:執行預算如何制定?
我相信有人編過執行預算,不知道編過的人只是應付上級呢?還是真正依此執行?
壹、基本需求: 製定"執行預算"必須要有下列幾種準則,否則不可能編訂"執行預算"。
1.數量計算準則。大概解釋一下:工程數量計算時,必須要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規定。比方說:鋼筋的搭接長度。模板遇到開口時的數量扣除規定。欄杆油漆時,面積如何計算、預拌混凝土損耗計算方法等等。
2.施工規範:公司選擇建材、工法最好有一定的範圍,使用固定的幾種建材、設備、工法,如此,無論是預算編列、採購、發包等都比較容易執行;規範也比較好寫。千萬不要建材、設備換來換去,預算不好抓,品質控制也不容易。以前有一家非常知名的建設公司,就是採用此法:五樓住宅固定一個建材表,七樓一種、十二樓的一種,每過一段時間(一年或二年),建材表檢討、修正一次。"標準化"是管理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準則。
3.施工說明:選擇幾種固定的工法。這和規範固定是同樣的道理。
4.工料分析表:以前,我做"工料分析表",發現困難重重。一則資料不足,二則工作項目太多,三則層次太多,不勝深入的苦惱。加上時時有新的工法、材料出現,所以一度停止/放棄制定工料分析表。
後來,我發現:只要制定一套適合台灣營造業工作方式、產業結構方式的工料分析保即可,其他的分析表由各個專業廠商自行製作。因之,得以解脫。
貳、我們來看營造廠"執行預算"的工作項目及發包辦法:
1.比較專業的工作項目一腳踢。例如:鋼骨工程,工料全由鋼骨公司負責,所以沒有必要做鋼骨工程的工料分析。類似的有:輕隔間工程、天花板工程等。
2.夾有比較傳統工作項目的則會部份自辦。例如連續壁工程,營造廠會自己採購預拌混凝土。預拌混凝土由預拌廠提供所以也不必做工料分析。不過,就連續壁這項工程必須拆成二個工作項目:一是連續壁挖掘工資,一是預拌混凝土。二個都不必做工料分析。相類似的有:鋼筋工程,分成工及鋼筋材料二個工作項目(當燃料可再依號數不同分成幾個項目)。貼磁磚等。這類就必須寫工料分析。
3.泥作工程多將材料自辦,僅"工"發包而已。所以工料一拆會拆成好機個工作項目。這當然需要製作工料分析表。
叁、製作工料分析表的原因及目的:
在說明為什麼要制定執行預算以前,我先請教做過工程的工程師ㄧ個很簡單的問題:"請問,你做過的那個工地,粉刷用的水泥用了多少包?川砂用了多少立方?多了還是少了?誰負責計算?如何計算?
我知道多數工地根本搞不清楚要多少包水泥?反正沒有了/施工小包說明天進200包水泥,工地主任竟成了小包的傳聲筒,立刻打電話叫200包水泥。對不對?用在哪裡?知不知道?每層樓用多少?知不知道?我相信:沒有人偷吃,所以全部用在工地,這一點毫無疑問。只是,請問:買水泥的預算是多少?
我相信,許多自認有數十年工地經驗的工程師ㄧ樣嘴巴開開,答不出來。我無意笑這些工程師,因為,這就是國內營建業的文化/傳統/習慣。
1.執行預算的工作項目必須與計價項目相符合。舉例來說,我們常常看到:1:3水泥粉光貼磁磚等等類似的工程項目,我們也都知道,水泥粉光與貼磁磚不可能同時完成或全部完成後同時計價,那1:3水泥粉光完成後,如何計價?營造廠發包時可能是:粉刷xx元,貼磁磚xx元,所以還好;建設公司如何計給營造廠呢?其實前面幾篇我就點過這個問題。簡單說: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預算有事務所的工作項目;建設公司的發包預算有建設公司工作項目,而營造廠的執行預算有營造廠的工作項目;不可能完全一樣。
2.營造廠要將建築師或建設公司的預算轉換為執行預算,依據的就是"規範"、"施工法"、"工料分析"等三樣東西,缺一不可。
嚴格來說,只要"工料分析表"一項就夠了。只是,如果沒有規範、施工說明,工料分析表是做不出來的。舉"磨石子崁銅條"為例來說:規範一定會說明崁什麼樣的銅條、距離如何、幾分的什麼石子等等。施工說明會將施工步驟一一說明,依據前兩樣規範及說明,工料分析才寫得出來,對不對?
3."工料分析表"就是規範及施工說明兩樣規定的"數字化及表格化"。
暫停。先另寫一篇"工料分析表"。再回頭把這篇寫完。
將工程的各項工作項目對照工料分析表,換算成下一階的工料,即可製作營造廠所需的執行預算。比方說,得標單中的"1:3水泥粉刷貼二丁掛"100平方公尺,那營造廠應換算為:1.二丁掛若干才、2.水泥若干包、3.川砂若干立方、4.小運搬若干工、5.損耗若干等等項目。
將相同的項目加總起來(如:水泥、砂等)。
另外,如果工程需要"塔吊""施工電梯"而業主的發包決算中有這些項目,則只需要將項目及預算編入即可;如果發包決算中沒有這兩個項目,則必須由需要使用這些設備的工程項目中提取相當的金額做為這些設備的預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