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觀念及製作方法GR0302

    在營建管理體系中,一直避免不了階層的觀念。沒有階層的觀念,在營建管理的領域中幾乎寸步難行。

   就進度管理來說,有整體進度、季進度、月進度、週進度、日進度;所有的進度表所用的工作項目都不是同一階層的名稱。比方說:整體進度中,"地上結構體"是一個工作項目,到季進度,一層結構體是一個工作項目;月進度中,鋼筋、模板、混凝土是工作項目;週進度中,牆模、樑模、板模等是工作項目。

   相對於預算編列,一開始也是只有一個籠統的數字:xx元/坪。然後隨著設計發展開始有第二階的預算出來:基礎若干元、擋土設施若干元、結構體若干元......。其次,才有混凝土、鋼筋、模板、水泥、磁磚等的預算。這也是階層的觀念與做法。

   品質也一樣。也是從大的階層先考慮:基礎型是、擋土設施種類、結構系統.......;然後才隨著設計發展逐漸深入,直至定案為止。

   我想做過整套營建管理(開發、設計、施工、銷售、維修管理)的人都會了解"Try  and  Error"的精神。這句話我不會直譯,意譯就是:不斷的嘗試、錯誤、修正、嘗試、錯誤、修正......。無論是品質、進度、成本等都是如此,到最後,即使是施工了、完工暸、交屋了,可能都還在繼續"Try  and  Error"。

   就好像美國人發射太空船,任何過程都小心翼翼,即使太空人都已經安全回到地面,還是一再檢討,作為下次的借鏡一樣。

  扯太遠了。

  做過階層的工作項目的人,一定會發現:有些工作項目的階層可以分到4 ~5階、有些2~3階就結束了。而且,有些工作項目可以放在第2階,也可以放在第3、4階。有時,第3皆可以與第4階對調。凡此總總,不勝枚舉。這些問題等到執行發生時,再來討論!!否則,真是天書。

  以下介紹的方法,不是我發明的,是日本的專家敎的。有機會,可以試一試。

  其實這個方法很簡單,只要花一些時間及人力就可以辦到:

  幾個施工的工程師集合起來,每個人將他所知道的施工的工作項目寫在紙條上,一個項目一張紙,各人寫各人的,重複、類似都無所謂。也不要管是大項還是細項,知道的統統寫出來。然後,一張一張分階層,類似或相同的項目分一堆。開始,很可能分成四、五堆,然後再整合,個人以為分成四個階層已是極限(考慮電腦編碼的緣故)。

   簡單舉個例子:建築、空調、水電是一階。建築中,基礎工程、地下結構體、地上結構體、裝修工程、庭園景觀等是第一階;裝修工程中,泥作、木作、磁磚、石材、塑膠、金屬等是第二階;泥作中,1:3、1:2、洗石、磨石、斬石等是第三階;以此類推。

   方法很簡單,試試看,頗有意思的。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