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談我認識的傳統工班(甲25)

    上一篇寫"有問題可以直接請教工人",意猶未盡,再續寫一些與工人有關的小事情/小故事。

    我不是屬於那種長袖善舞、交際很廣的類型。所以,即使是同行--建設公司、營造廠、仲介公司等等,都沒有什麼特別的來往,認識不多。不過因為我幹過甲乙丙方,所以因為工作、業務來往,所以也熟識一些公司、行號、土木包工業、工人。

   我所謂的傳統工人是指施作一些傳統工程的工人。比方說:砌磚(紅磚)、1:3水泥粉刷(牆、地坪、天花板)、洗石子、磨石子、斬石子、貼磁磚等等,看起來似乎以泥做工程為主。

   說到泥作工班,就不能不提到我認識/共事很久的一班工人。一開始,他們是由三個人合夥組成的,這三位都是台中大甲人、是同門師兄弟、其中二位有親戚關係;班底似乎也多是鄉親、親朋好友。 我一直認為他們三個人合夥是絕配:蘇光雄先生略胖,永遠有一張微笑的臉,負責與業主接洽業務;陳明發先生,瘦瘦的,生就一副精明能幹的模樣,負責施工現場;另外一位張列雨先生,身裁介於二者之間,負責財務。

   一般來說,合夥生意最難持久,三兩年就因種種原因拆夥的,比比皆是。

   我認識他們是在我第一個當甲方監工的工地。當年,年輕氣盛,根本不信營造廠會管不動/工程會做不好,所以我到工地以後,就從營造廠的協力廠商中找小包/指定小包。我這一輩子中,從不介紹小包給公司或營造廠,因為我覺得介紹得好是應該的,如果出問題,都是你一個人要負責,幹嘛沒事找個責任扛在肩膀上!?所以我是多方打聽、詢問,就營造廠自有小包中找一個風評最好的小包到我管轄的工地。就這樣,蘇先生這班泥作工班就此結緣。

   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是"葉財記"的基本工班。說到"葉財記"比較資深的工程師應該都知道這家公司,他們在敦化南路蓋了不少大樓,這些大樓的泥作幾乎全部都是蘇先生他們這個工班所施作的。有空,各位看官可以去參觀參觀,光看外牆二丁掛及庭園泥作,就很過癮了。另外,在新生南路/辛亥路口有一棟17樓白色建築也是他們的作品,外牆為二丁掛及斬石子,斬石子斬得真是精采絕倫。

   老實說,我對泥作工程如果有一些了解、能夠說出一些東西來,多數都是蘇先生敎我的。後來,我跟工地的人介紹說他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不過每次他都腼腼腆腆的說:"哪裡有....",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模樣。也許是我見聞淺陋,到今天為止,我還沒有遇到像他們一樣數質/技術平均、永遠保持一定水準的泥作工班。

    我記得有一次做南部的一個公共工程,真的趕得要死,我跟蘇先生商量說牆面可不可以不要做標準餅就直接粉刷?他說,沒有作標準餅,師傅們不會做耶!!所以工程雖然很趕,泥作工程始終還是規規矩矩的一步一步來。

   大約十年前的一次尾牙聚餐,因緣際會剛好碰到一些建設公司及營造廠在同一個餐廳聚餐,免不了四處哈啦哈啦一番,記得那次我將蘇先生介紹給一家營造的總經理。隔了一、二年,那家營造廠真的請蘇先生施作一棟辦公大樓。我只記得那家營造廠的總經理後來跟我說:"我還沒有碰要泥作同意外牆先粉刷、磁磚放樣完以後才立鋁窗的。"

   後來,我們跟張烈雨先生也混得滿熟的。我們常常拿他那個詩情畫意的名字開玩笑,說是言情小說中男主角的名字。

    說來又有好幾年不見了,寫著寫著,不由有點思念他們哩!!

   

2 則留言:

  1. 我很想知道如何聯絡葉財記的方式.我需要他們的專業與執著.可否給我他們的聯絡電話謝謝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業財記我一點都不熟,而且,時隔如此久遠,早已"改朝換代"了。我說的那個工班,不幸也落入"合夥的框臼"、約在93年左右拆夥了。
      許多很好的營造廠,到了第二代,是否能堅持上一代的傳承,真的是疑問。

      刪除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