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盛衰史",就想到以前的擋土工法---鋼軌樁、鋼板樁、預壘樁、衝擊樁、擋土柱以及現代普遍流行/通用的連續壁。
先聲明,我不是結構專家、甚至可以說結構很爛,所以,只敢從實務的角度切這些題目。如果有高手願意提供指教/指正,無任感激。
鋼軌樁,顧名思義就是以火車用的鐵軌釘入土中當地下室開挖時的擋土之用。尺寸、型號請查書。不過,我認為就是一般台灣常見的火車軌道(不是另外中國東北所用的較大型火車的鋼軌,其實,我也搞不清楚,較大號的火車,鋼軌是啥模樣!?)。
因為細長比的關係,所以鋼軌樁的長度只有二種尺寸:8公尺長及12公尺長左右。如果是地下室開挖一層,大概使用的就是8公尺長的鋼軌,地下室深度不超過8公尺,使用的就是長12公尺左右的鋼軌。
一般的原則就是鋼軌長度是開挖深的的1.5倍。換句話說:土方開挖完成以後,還有1/3的鋼軌插在開挖面以下的泥土中。
原則上,鋼軌長度、間距等還是要經過結構技師簽證。我知道的鋼軌樁間距大概是從45公分到60公分不等。鋼軌與鋼軌之間利用鋼軌的凹槽,放置厚約1-1.5公分的杉木板擋土。
早期,釘鋼軌樁是使用簡易的木槌以捲揚機吊起/放下、一次一次將鋼軌垂直釘入土中,後來為了省事事省、乾脆就以挖土機的挖斗扣住鋼軌頂端,將鋼軌垂直壓入土中。
監督的工程師為了控制鋼軌的垂直精確度,多在鋼軌釘設線上及垂直90度角的線上架設垂直水線(簡單的以鋼筋架個三腳架,中間吊一條尼龍水線/下端繫一塊磚頭等重物即是),藉以觀察/指揮挖土機的鋼軌壓入角度。因此,我們不難想像鋼軌樁的垂直精確度實在大有問題。
土方開挖時,施作工人會帶來一綑一綑的杉木板(寬約10-15公分,厚約1-1.5公分、長約100公分),等到開挖約有1公尺以上時,一個工人在下方的已開挖面上報鋼軌間距數字,一個工人在上面依照報來的數字以電鋸裁切木板後,交給下方的工人兩端放入鋼軌側面凹槽內、用以填補鋼軌樁中間的空距以免土石坍塌滑落。此時,就可以看到鋼軌樁的釘設狀況了:間距上寬下窄或上窄下寬者比比皆是;前凸後凹者更是稀鬆平常。所以才會需要一個工人報數字、一個工人在上面裁剪木板。但是,也引伸一些問題:
1、鋼軌突出地下室外牆外側的牆面線太多時,怎麼辦?有些鋼軌突出,可能佔去牆厚的1/2以上、更悽慘的狀況是牆厚幾乎不見,怎麼辦?
2、面向鋼軌樁,鋼軌前凸會影響地下室的外牆厚度;內凹則會爭加混凝土的用量,怎麼辦?
3、施工時,鋼軌樁釘不下去,怎麼辦?
4、地下室完成後,鋼軌樁要拔除時,拔不起來,怎麼辦?
(現在寫這些,都是依靠我的記憶、加上停停寫寫。實在覺得一定文筆錯亂/無有章節段落,歉甚!!)
先把施工順序寫完: 鋼軌樁之間的擋土木板施工完成後、外牆鋼筋綁紮前,工人會拿一捲一捲的柏油油毛氈來、將長條型的油毛氈蓋在鋼軌樁上,兩側以釘槍將油毛氈釘在/固定在鋼軌樁的兩側木板上;這是避免地下室外牆搗築混凝土以後,鋼軌樁直接被混凝土咬住、拔不起來。
等到地下室頂版的混凝土澆置完成後,鋼軌樁就可以拔除。這裡會有二種情況產生:
第一種情況是活動吊車停在馬路上或空地上可以直接拔出鋼軌來,那是第一選擇。
第二種情況是某些角落或基地內側的鋼軌距空地/道路太遠,活動吊車的機械手臂長度不夠時,只有將活動吊車開到地下室頂板上來拔鋼軌。此時,工程師必須注意地下室頂版的混凝土強度是否足以支持/承載吊車重量?一般多是保養14天以後、地下室的模板/樑支撐不拆、加上於吊車行走路線/停放位置及伸出的支撐下方鋪設鋼板,以確保結構體不被破壞。
我記得剛軌樁的施工數量估算,一天是100支。當然剛開始,工程可能比較不順,正常以後應可超過此數字,所以平均應無問題。
所謂正常的情況:一般施工工人會在整地、放樣、確定鋼軌釘設位置以後,沿釘設線放置跳板,釘設時,鋼軌下端就靠著跳板邊緣垂直釘設。鋼軌樁在一般的黏土層,只要輕輕一壓就整根釘入土中,非常快速;但是,所有的基地表層多有回填土,運氣不好遇到的回填土是含有很多石塊/磚角/木頭等雜物時,鋼軌樁的釘設就很緩慢、甚至釘不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怪手將這些表面的回填土挖掉,形成一道類似導溝的凹槽,然後以懸空的水線標明定設位置,而後施工。這就是開始工率無法如預期的主要原因。
我個人以為:鋼軌樁是我所知的擋土樁最簡陋的一種。開挖深度超過8公尺、開挖鄰地有建物、地下水太高等等因素都不適宜以鋼軌做為擋土樁。因為鋼軌太細、精確度有疑問、無法擋水....所以,近來建築工地很少看到鋼軌樁,倒是路旁的土木工程(挖個箱涵、排水溝等)還常見鋼軌的蹤影。但是,最大優點就是便宜、迅速、方便;所以一般小型開挖仍多使用鋼軌樁。
如果,建築工地設計/採用鋼軌樁,工程師當然只有盡可能要求其垂直精確度,避免開挖後歪歪斜斜的。不過,很難。其次,編地下式外牆混凝土數量時,務必記得將損耗放大,至於要放多少?30%以上絕對跑不掉。
如果,鋼軌侵入地下室內,影響地下室外牆厚度,如果歪斜的很厲害,一個辦法就是將那根鋼軌切除。如果影響牆筋的綁紮,那就將牆內移(牆變厚),牆外側的混凝土變成損耗。所以,如果地下室檔土設計是鋼軌樁,務必要求設計者:地下室內的設施與外牆之間的尺寸務必保留一些彈性,否則到時誰也無能為力(例如:停車位的方格線、地下室水箱與外牆應有的間距等)。
如果,釘設鋼軌時,釘不下去怎麼辦?若是在地表不是很深的地方/而且普遍如此,可能就是前面所說的回填土有問題,以挖除回填土的方法來解決;如果偶而一隻釘不下去,可能是碰到地層中夾有較大塊的卵石/木頭/...,真的釘不下去,就只有放棄,但是鋼軌也不必拔出,就留在那裡吧。
施工完成後,如果鋼軌拔不起來,也就算了。鋼軌老闆會認賠的。
規範裡規定,鋼軌拔除後,留下的鋼軌洞必須以川沙填滿;老實說,那是愛說笑,有機會填填看,一邊灌水、一邊填砂也填不了多少砂,盡力就好。
************
最後補充一下活動吊車拔鋼軌時,會在機械臂的最前端懸吊一隻長約5-6公尺的支柱,拔鋼軌時,機械臂架在這根支撐上,然後捲動吊索將鋼軌拔起。
************
當然,所有擋土工法,都有適合的土質限制。比方說:鋼軌樁/預壘樁/鋼板樁適合於黏土層及壤土地質。衝擊樁及擋土柱適用於級配(卵礫石)地質。另有一種改良式的衝擊樁也用於有卵礫石的地層。
97.07.17.增補
我最近幫建築師朋友監造的工地還是使用"鋼軌樁",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1、鋼軌樁是用"怪手"裝"震動機(如照片)將鋼軌打入的。
2、先將"鋼軌"釘入地中約1-2公尺成一排(如照片),很像鋼板樁的作法。有一定長度以後才一次將鋼軌一支ㄧ支釘入預定深度。
3、搗築混凝土前,以前是用"黑紙"(寬約30公分的油毛氈)、用釘槍釘在鋼軌上以避免混凝土搗築後,鋼軌被混凝土咬住,拔不起來。這次,看到工人是以整片塑膠布將整片鋼軌樁及夾板都遮蓋起來,不知是否造價較便宜?(如照片)。
謝謝你提供的文章 對我這個學土木的人而言 受益良多喔
回覆刪除不要客氣,這是我開這個部落格的主要目的。歡迎提問題,這樣,一則我有方向,二則可能也比較符合工程師真正的需要!!
刪除您好:我想請問您知道衝擊樁的施工方法嗎,可以請您為我做詳細的解答嗎?謝謝!!
回覆刪除對不起,我學的是"建築工程",而且多在北部地區及南部地區工作,意思是說:我不做土木工程,也沒有在"卵礫石層"做過基樁或擋土樁,所以沒有實務經驗。雖然以前我們公司也做土木、也用過衝擊樁,我只是看看而已(這是當高幹的缺點),所以不敢胡說八道。
刪除不過,我覺得"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一個人一台機具(據說衝擊樁都是一個人工人自己買一部機具,然後有工作就互相連絡。每個工程的的衝擊樁機一字排開大概都有一、二十部)在定點架設好以後就以鑽頭衝擊的方式在"卵礫石"上工作,每衝擊一段時間就將孔底的卵礫石取出然後再繼續鑽掘。
這個工法應該比較便宜,可是應該是滿落伍的。現在有許多比較新的機具/工法可以取代。我只知道這麼多,抱歉。
前輩您好,有關您補述中「2、先將"鋼軌"釘入地中約1-2公尺成一排(如照片),很像鋼板樁的作法。有一定長度以後才一次將鋼軌一支ㄧ支釘入預定深度。」為什麼鋼軌樁或鋼板樁要先釘入地中1-2公尺成一排,有一定長度後才一次將其一支一支釘入預定深度?不能一支拿起來就釘入預定深度,第二支拿起來也釘入預定深度...嗎?這兩種做法有什麼差別?謝謝。
回覆刪除鋼板樁比較容易解釋,因為每一塊鋼板樁兩邊有類似C型的勾槽,相鄰的二塊鋼板二個勾槽必須從頭到尾相互咬住,如此一則才不會漏水、夾帶泥沙、導致擋土牆外的土壤被掏空、二則所有鋼板樁連結成一體,比較堅固。如果一塊鋼板直接打入地下,相鄰的那塊鋼板的溝槽要如何施工才能確定有相互咬住/沒有脫離?(即使是預先打入一段長度,然後一支ㄧ支釘入土中,偶而還是會有脫鉤的情形發生,那就要拿鋼板將分離的部份焊接起來。)
刪除鋼軌樁的缺點是"目測"垂直度,所以極不精確,開挖以後"歪七扭八"的,影響地下室外牆的厚度至鉅。我想先釘一段長度至少可以確認整排樁的"垂直度"比較精確。
因為施工機具比較進步,所以可以做這種比較精細的"工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