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梵大學的聯想

   今天到華梵大學去參觀朋友的工地。山上煙雨飄緲,與塵隔絕,卻缺少一些心靈的聲音。

*******

   也許因為我是佛教徒(我自稱,可能不夠格),去的路上期望多了一些。所以雖然是詳細參觀朋友的工地(他是很得意的一一介紹),總覺得味道差了一些些。

********

   山上的工程比較辛苦,承商是一間了不起的營造廠,略有"半買半送"的味道(據說)。不管是否如此,我遇到幾位一直讓我覺得了不起的分包商:模板、鋼筋、油漆....。

    這幾位分包商與這家營造廠大約都有三、四十年的賓主關係,營造廠了不起、分包商也非常了不起;在山嵐靄靄的綠意中,看他們的作品,真是一大享受!!

    這棟建築外飾用了很多七厘石泯石子,甚至連窗子的內側也是泯石子。我相信泯石子與洗石子的最大差別是"污染"的問題。但是,泯石子的感覺還是比洗石子差了一些,我覺得。而且,似乎泯石子不像洗石子必須分割區塊。我看這個工地的泯石子就對分割很不重視,所以,丧失一些味道。

    後來工程的專案經理也同意"分割很重要,應該好好考慮、設計。"

    當然,這就有個問題:施工圖到底應該由施工單位繪製、送審?還是應該由設計者繪製?

     這個問題,前面我應該談過。懶得回去查,反正再寫一次也不壞。(下回有機會,先討論這個問題。)

**********

     總的來說,華梵的建築有一些"中國風"。

     斜瓦、挑樑....,不過,識者勿生氣....到底只有一些些"形",看不到"神"。

*********

    我覺得,建築設計是一件很"玄"的工作。

    記得與一位音樂專家談過,有些傑出的音樂家是50年可以見到一位,有些100年才可能出現一位,有些....可能500年才會見到一位。

    任何工作都似乎如此,科學、藝術、經濟、醫學、人文、政治....都一樣;要成為大師真的不只是"努力"二字就做得到的,多少還是要有一些天份。

    那天,因為天空飄著細雨,我一時懶惰,拿了一把傘就出門(通常,我是相機不離背包,背包不離身的);所以,許多精采鏡頭只能憑記憶描述,歉甚!!

    我記得有一層樓的外牆上開了許多分成九格的大窗子。這個窗戶的外框及分割的井字,都是泯石子,很奇怪,窗戶外的欄杆(每隔一段有一根立柱)的立柱,恰恰就在這窗戶的正中央,換句話說,從九格窗戶正中的一格看出去就是欄杆的柱頭。同行的一位建築師(非設計者)說:"這是設計者的語彙",未免讓人難懂了一些。青山綠水不看,看那支平凡的、不具匠心的柱頭?

   就我個人的看法,面的分割比例、樑柱的尺寸、間距的尺寸,嗯,都有商量的空間。

*************

   這棟樓,我見到一座電梯。電梯的設計很新穎--外牆是玻璃;換句話說,等電梯的人從外面就可以看到電梯的升降、電梯的車廂、管線等等。但是因為電梯的車廂是金屬的,也就是說,電梯外牆是玻璃的對搭乘電梯車廂內的人不具特別的意義。

   有人解釋說:"等電梯的人的視線,可以穿過玻璃看到另一邊。"很幽默"。

 ************

一晃,今天已是2009.10.23.距開始寫這篇的時間居然已一年五個月了,歲月如梭、真是不饒人。

遙想那棟建築應已啟用。可惜人事已非,營造廠的專案經理離職/遠颺大陸,我亦北返,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奈何?

沒啥興趣繼續。就此打住。歉甚!!

2009.10.23.補寫。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