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養護(上)

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因為寫"拆模時間'、看官"大山"先生質疑"養護"的時間/問題,當時,因為我忙於"裁剪圖"(很抱歉,到今天還沒完成。)及"營建管理階段",所以,一直擱著。

我是懶人,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東飛飛、西跳跳是我寫部落格的特色(所以會有一堆"待續"的文章吊在半空中),務請多多原諒 !不過,我是很歡迎"看官"來催"某些未完成"的文章,因為時間一久/我又有些癡呆,真的是忘記了。

****大山先生的回應*****

請問,不用濕治養護嗎。一般透天建築工程中,隔天拆模後就可能開始施工,也不會有養護劑這種事情,最多只有早中晚灑水養護,不過這樣真的夠嗎

濕治養護不是希望ㄧ星期不要日曬和風吹?

****濟公閃得快*****

「濕治養護」是一件很"理想"的工作,實務上執行起來困難重重。我們可以開一篇來說明/討論。

****大山先生鍥而不捨的說*******

那請問不做  會有什麼影響。目前我所看到的大部分工地的作法
應該很少人有做......

但高鐵或國工局橋樑之類的土木工程/卻會特別要求

這樣不是很怪嗎?? 何以我們建築可以不做??

****濟公如是說*******

我最近"一屁股債",寫都寫不完,所以,要立刻討論"濕治"實在有些困難,我盡量努力就是了。請原諒!!

******大山先生的囑咐***********

@@ 濟大 加油~~

******************************

一、混凝土強度與時間的關係

如果我的腦袋瓜子沒記錯,混凝土搗築後七天,強度可達設計強度的六成以上,28天可達九成以上;由此可見混凝土在搗築完成後一個月內強度增加成為一條"拋物線",越前面/強度增加就越快/越大;所以,換言之,越前面,混凝土的養護就越重要。

二、混凝土的強度

我想工程師ㄧ定都知道:混凝土的強度是因為"水泥"與"水"水化的結果。適當的水灰比是讓"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最重要的原因。

所謂:適當的"水灰比"是指"水泥"與"水"的比例,必須依規定處理,水太多/太少都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

***********

這裡,順便嚴重警告施工工程師:一般工地搗築混凝土時,混凝土預拌廠出來的拌合粒料都是依照合理的/最佳的"水灰比"拌合的;但是混凝土到了工地,混凝土施工的搗築工人為了有較佳的"工作性"的緣故,多串通"幫浦車"的操作手偷偷的在幫浦車的壓送斗內加水,工程師必須特別注意並嚴格禁止。

要知道,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強度就越低,而且,其強度折減也是成拋物線、只是是"反拋物線"----也就是說:只要增加的水/超過水灰比的合理用量,混凝土強度便大幅折減,水加越多/強度折減就更厲害,等到混凝土強度折減到一個程度以後,強度折減才會趨緩,非常可怕;工程師千萬不要跟自己的"職業道德"/跟使用者的生命開玩笑。

如果為了"工作性"(施工容易),可以在訂購"混凝土"時,與預拌廠說明/約定"坍度"是多少,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是,因此會增加"水泥量",價格自然會略高。

***********

以上寫了半天/一大篇,主要是要說明:混凝土強度/養護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混凝土中有適當的水分",當然"保持適當的溫度"也是養護的重點。

不過,台灣地區(特別的高山地區除外)氣溫沒什麼"特別的"----既不下雪/結冰,也不會氣溫高到混凝土中要加冰塊。(房屋建築少有"巨積混凝土",所以可以不必列入考慮)。有的只是"炎炎夏日"混凝土搗築完成後,混凝土在陽光下"曝曬",造成混凝土溫度升高/水分蒸發/熱漲冷縮/產生龜裂,比較麻煩而已。所以,我們說"養護"就是針對這些問題來談。

**********

我們也不必故弄玄虛,以工程師常見的方法來說明如何養護"混凝土"。

一、工程師ㄧ定都見過"混凝土試體"的養護。取一個夠深夠大的"塑膠桶"(因為試體是按工地的混凝土數量取樣,所以塑膠桶一定要裝得進所有的試體;夠深是希望試體能完整的浸泡在水中,所以深度最好大於試體高度1.5倍。當然,也有工地是建造一個類似蓄水池的池子專供放置/養護試體之用,當然最好。)裝滿水/放置在工務所附近的"陰涼"處,試體就浸放在水中養護。

這樣做有三重意義:1.濕治,試體放在水中。2.保持溫度,放在陰涼處,避免太陽直射。3.放在工務所附近,避免廠商"偷換試體"。

二、另外,我想工程師也知道"預鑄廠"的混凝土預鑄組件是放在"蒸氣室"中養護的。蒸氣室的溼度、溫度都可以"人為控制",所以預鑄組件的強度及養護可以說是最理想的工作方式。

三、房屋建築工程混凝土養護,我知道的/見過的有下列幾個方法:

3.1.一是如大山先生所說的在混凝土表面噴塗"保護膜"(養護劑。COATING/被覆),其實,他的作用就是將原來混凝土中的"水分"封存在混凝土中/不能蒸發/繼續水化,自然達到養護的功能。

我記得大約是在民國七十幾年,這種塗劑的單價是一平方公尺一元左右(新台幣);事隔二十幾年了,現今不知單價若干?

3.2.一般比較常見的是:以"充分浸濕的麻布袋"覆蓋在混凝土面上。這樣,既可濕治又可避免陽光直曬,是個不錯的方法。

3.3.除了養護工作"什麼都不做"的以外,一般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在混凝土表面撒水/濕治。雖然,有比沒有好;但是,如果是三伏天,大太陽底下,混凝土會因此"熱漲冷縮",表面產生"雞腳痕"(台語。微細的龜裂)。

(續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