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過,報表有許多種。除非工程非常特殊,否則:日報、週報、月報、年報足矣!!
先把事情單純化,年報以上的,我們稱為第一階的報表。月報是第二階,週報第三階,日報是最後一階(第四階),沒有更細的報表了。
我們這樣分是因為對應"工作項目"。
工作項目也可分成四階。應該以前談過,這裡不做詳談。(我查了一下以前的文章,在資訊系統中有幾篇可以參考)。這裡簡單舉個例子:"內部裝修工程"是第一階;"地坪1:3粉光"是第二階;"三樓A區地坪1:3粉光"是第三階。第一階的工作項目用在"綜合進度表",工作項目以不超過40項為原則。第二階用在月進度,所以月進度的工作項目只是"內裝工程"一項大概就可以拆分成幾十項,但是因為月進度的時間長度只有30天,所以雖然各個第一階的工作項目都可以拆分成十幾項至幾十項,但不會在同一個月全部發生,所以月進度的工作項目應該只有幾十項而已(唯一比較特殊的是結構與內裝、外牆等重疊施工那一段時間,那是沒辦法的事,本來建築工程就是以那段時間最吃緊、月施工金額最高、工程師最多、事情最繁瑣/複雜;現金流程以S-Curve表示時,曲線比較陡的就是這一段)。
第二階的工作項目又可拆成幾十項第三階的工作項目。同樣的道理,因為週進度只有14天,所以也不會工作項目多到失控。
這樣,各位應該很容易了解:以工作項目的階層來區分/製作各種進度表,有什麼不同了吧。
所以,這也是選擇"週報"、"旬報"、"半月報"的基本考量因素之ㄧ。工程簡單、規模不大的工程,就"工作項目"來說,可以選擇"旬報"、"半月報",反正項目不多,如果是複雜的工程,真的沒有道理選擇較長時間的報表。
*******
工作項目多,意味著"工種、工別"就多、材料、機具也多,運輸、交通也趨於複雜,所以各種工種(平行承商)彼此之間需要溝通/協調的問題自然也倍增。
尤其是在週報中,每個工作項目都要真槍實刀的執行,只要溝通稍有遺漏/不良,立刻反映在工地施工中。不像綜合/月報,即使各種進度沒有協調好、互有衝突,但因空間較大,沒有立即的危機。
所以,越低階的進度(報表)考慮就需要越詳細、越周延,因為已無退路。
這也是我在執行施工管理時一再強調週報的重要性。也因此,一直希望以"7天"作為一個階段的原因。
不知"唯傑鋼品"老倉兄及餅乾兄,以為然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