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階段計價,就有很多傷痛!!
有一位我初入社會的長官告訴我說:"只要是不正常的運作,一定有問題!!"
"越模糊的地方,問題越多!!"
我從助理工程師,ㄧ路走過來,一直將這兩句話奉為圭臬,不敢或忘!!
記得應該是在70年代、80年代初,工程界很流行QC、TQC、魚骨圖,那時候好像不懂這些玩意兒就跟不上時代似的。到了80年代開始流行什麼"哀說"9002、9003、9004,好像一個公司拿到那個認證就是一間不得了的公司。真是愛說笑!!
以我個人的認知(如有錯誤,請專家學者原諒/指教),"哀說"是"管理程序"的認證,他認證一個公司、一個工地的"管理程序"是正確的,並不保證"品質"是高標準的。我對"哀說"絕對是致最高的敬意,非常了不起,因為能通過"管理程序"的標準而且真正切實執行,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對公司各方面有有好處、不只是品質;但是,如果拿通過"哀說"來大肆宣傳:好像說因此品質是一流,那麼我真的不敢苟同(有因果關係,但沒有必然關係)。離題遠了一些,不能再寫下去了。
不過,管理學上有:"行動管理"及"異常管理",我想跟這個題目就有一些關係囉。
回到主題。所以,如果一個公司、工地採用階段計價/或是完工一次計價,這個公司、工地一定在某方面有問題,這是無庸置疑的。詳細問題內容也不必多猜疑,主事者心知肚明。
************
還是談如何辦理階段計價,比較重要。先說一下,辦理"階段計價"的準備工作絕對多於"實作實算"的準備工作,因為,他等於把"實做實算"監工在施工時期的計價工作,在合約簽訂前,事先全部做完。換句話說,計價的事前準備工作很多(與"實做實算"比較起來,一樣不少),而施工期,計價工作等於零。
不過,這是指"正確、合理"的階段計價的作法。如果甲乙雙方同意"量其約"就不必如此麻煩,只是量其約一定有一方占便宜、一方吃虧,雙方不計較也就罷了。但是萬一因此出問題(比方說超計/落跑/倒帳之類的),雙方就只有各自認了。
所以,我以為"量其約"只是老闆們面子上說說而已,主辦工程師還是要弄清楚:這個"大約數字"對公司是否有利?甲方工程師希望對自己有利(少付一些),乙方工程師希望能多拿一些,與其如此,不如大家搞清楚算了。不然,就是工程師認真的一方吃工程師不努力的一方。也不壞!!(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一、"合約預算"還是要正常編製。
二、"數量計算"還是需要一般正常運作、計算。
前面這兩項,我想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無論是哪一種計價方式,合約總價與計算式仍應規規矩矩的編製。
三、確定"階段"的分段點。
這一點是"階段計價"必須考慮制定的。建築工程該如何分階段來計價付款?
一個是以工作項目完成分階段,例如::地下室完成"、"結構體一樓版完成"之類的。一般來說,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我常常在想,這個階段的定義是否能更清楚、簡單、明瞭一點?比方說:以"一樓結構體完成"為一個階段,事實上,我門都知道,我們都是以一樓頂版混凝土導築完成算是"一樓結構體完成",可是認真思考一下,一樓的結構體真的全部完成了嗎?還不如以"一樓頂版完成"比較好一點:再詳細的就是"一樓頂版混凝土搗築完成";更詳細的就是"一樓頂版混凝土搗築完成、工作開口除外",我想,這樣應該就沒啥好挑剔的了。
二是每個月計價付款一次。這個情況說起來更簡單,每個月付若干工程款。但是,似乎業主不太可能接受。
四、確定工程進度表。
這裡說的是"整體進度"。進度表是"現金流程"的基礎,沒有進度表,不可能完成現金流程。進度表中,另一個重點就是訂定里程碑(milestone),尤其是在階段計價這種架構中,里程碑的確定更形重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里程碑與計價階段結合起來,這樣,進度、計價就不會失去控制。
五、確定現金流程。
確定現金流程是財務調度的重要依據。如果是"階段計價"而進度又很明確,則現金流程的正確性幾乎沒有什麼意外了,對主管財務調度的人是一大福音。
因為一般"實做實算"的計價方式,雖然也有"現金流程",但是總有"凸槌"的時候。階段計價因已確定金額,所以沒有凸槌的機會。
六、確定計價是否依一般計價流程還是以專案方式處裡。
這是因為"階段計價"所產生出來的特別問題。
通常,工地大概都是一個月計價一次,而且會規定每個月的某一日前將計價資料送返公司、由公管小姐整理、核對,然後某一日前送財務部,然後,每個月的某一天廠商領款。
如果採用階段付款,我相信沒有那麼湊巧,階段完成、請款日與一般計價日程完全相符,一個是配合正廠請款辦法(不過,我相信那要廠商接受是很困難的),一是專案處裡,請款日(階段完成)後幾天付款,所有相關工作,特別處理。
階段付款,表面上的問題不是很困難;背後的問題比較複雜,而且千奇百怪,這裡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