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問:談省工節料

**********來函照登****

 請問前輩工地有哪些可做到省工節料

**********************

大哉問!

我們做"營建管理"有幾個主要目的(任何行業管理的基本目標都是這三個):「控制成本、品質及進度」;只是"營建"多了二項"安衛"及"資訊管理"(這一項應該也是各行各業都在追求的)。

請注意,我不說:管理的目的是『節省成本、縮短工期、提高品質』因為那些都是有條件的。我們只能做『合理的控制』。

如果以為有管理就可以無限上崗的『節省成本、縮短工期、提高品質』,那是"說謊"。

如果看官只想"省工節料",不在乎"品質"及"工期",那是一種做法;如果要兼顧"品質"及"工期"那又是另外一種做法。

所以,工程師啊!!我記得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講到我在"讀者文摘"裡看到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說:一家汽車修理廠的廣告上寫著:「我們販賣"品質、工期、成本;可是你只能選擇兩項:要又快又好,不會便宜;要便宜又好,不可能快;要快又便宜,品質一定不好。」

我們一定要承認/認知這個"事實"、這個"真理";千萬不要自欺欺人:可以做到:『節省成本、縮短工期、提高品質』;如果世界上有那個人,不是已經死亡,就是還沒有出生。

**************************

那,也許有人要問,為什麼要因為"做管理"而搞得工地雞飛狗跳?

我的答案是:如果沒有管理就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合理的成本"、"合理的工期"、"合理的品質"。

有誰能告訴我:不必計算數量,可以知道正確的"計價數量"、"承包數量"、"發包數量"?如果沒有正確的計算規則,算出來的數量與實際執行不同,是不是有些浪費人力?如果:投標要算一次,預算要再算一次,計價還要算一次,最後結算又要算一次,那不是"整工程師冤枉嗎?難道一定非如此不行嗎?

公司沒有工料分析表,工地用多少包水泥是合理的?沒有工料分析,多少"工"是合理的?要省工?跟什麼數量比較?有沒有省工或有沒有浪費工,根據什麼?

*************************

我來寫寫看"只談省工節料"(在不偷工減料又兼顧品質、成本的條件下),有哪些方法是可行的。我不談"制度建立",因為我的部落格從頭到尾我都在談這個。只寫一些比較容易做到的方法:

1.倉儲管理:進多少材料、什麼地方領多少材料、用了多少材料、確確實實的紀錄,一定可以達到省料的目的。這一點很多工地做不到。

一般工地總是紅磚、水泥、砂石等一車一車的叫、然後隨意堆置,用在哪裡(明確的地點)?不知道。等到結算統計才發現:咦!怎麼用那麼多?沒有任何一個人回答得出來。

如果營造廠自己無法作好"倉儲管理"就"連工帶料"發包給分包算了,保證分包"帶的料"不會亂七八糟、到處都是。

2.挑選比較有"信譽"的分包商。一般營造廠的發包單位選擇施工的分包"只要便宜就好",不管"品質"也就罷了,連"人數"、"工作態度"也不管,所以"亂七八糟"、"拖泥帶水",延誤自己的工期也就罷了,連帶拖累相關的協力廠商,到最後工地"散牙牙",一次可以做完的分三次,十天可以做完的拖個一個月,說不"懂缸"(台語,延誤工率),"可以賺錢的工程做到賠錢"才真的有鬼;然後分包互相怪來怪去;怪誰?

*****************

一個觀念:

營造廠總是想要"賺差價"。讓分包"連工帶料"不如只發包"工",我自己買材料、賺材料的差價;分包給"一家泥作",不如拆成"砌磚"、"貼磁磚"、"泥作"...等等幾包、賺分包再分包的差價;分給"水電公司"一包,不如分給"水"、"電"、"空調"等各一包,賺差價......。

"價差"那麼容易賺嗎?憑空從天上掉下來嗎?別傻了。

沒有人去"溝通協調",沒有人去"管理",營造廠不付出"額外"的管理費用、一切自動會做得好好的?講"吂嘎"(台語:故事)啊!?

******************其他

一直覺得沒寫完。事實上,許多管理方法都是以"省工節料"為目標之一,總的來說,所有的"營建管理"都是為了這個目標合理化而訂定的。

例如:以機械取代人工、新的工法、"廠製"取代"現場製作"、組合式工法、施工計畫完備............哪一項與"省工節料"無關?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