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式的誤差不要超過+-10%,那麼文章前面的假設(公設比一般在30%左右),有一定的可信度,要壓到25%,似乎有些困難。
我們再試算另外兩個假設:容積做到3500坪及3700坪,看看公設比是多少:
3500-(2250+125+40)/(2250+125+40)=1085/2415=45.93%
3700-(2250+125+40)/(2250+125+40)=1285/2415=53.21%
嗯!!這跟我得到的資訊相符合。因為我聽說一些建設公司要求"建築師"的設計,銷售面積一定要是土地面積的350%以上;還有更過分的以370%為目標;真是情何以堪!!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棘手。營利事業當然以"營利為目的",能夠"多賺"何樂不為?只是以我個人的觀念:消費者不是白痴/景氣也沒好到那個地步,"公設比"大到不合理的建築,銷售成績會好嗎?
這也是一個"題目"。如果總銷售金額一定,面積(含公設)多則每坪的單價較低,面積少(含公設)則每坪的單價一定較高,說不定對消費者有一些心理影響。
********************
還是回到主題:不管銷售面積是320%、350%、370%,主要是要用來計算/檢討:
1、如果已經是自有土地,每一單位銷售坪的土地成本,到底是多少?或是:當初買來的土地,現在是以多少錢賣出?土地賺了多少錢?
2、如果要標購土地,應出價多少?結果是"打平"?"或是"可能的獲利有多少?"
3、如果是要跟地主議價,紅線在哪裡?
********************
我想每一個人都知道,「壓低成本、提高售價」是做生意想要賺錢的不二法門。所以囉,一般建設公司都會盡全力殺"設計費"、"施工費用"、"銷售費用",然後拼死要銷售者提高"售價"、"包銷"....。天下真的有此等好事!?
(這個題目真的牽扯廣泛,很多情況/事情都只能點到為止,抱歉!!)
*******************
在解答上列問題以前,要先"訂出銷售售價",否則玩不下去了。
影響銷售價格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是區段(基地位置)、其次是"小環境"、還有就是:公司型象(建設公司、建築設計群、營造廠)、建築物的設計:用途、造型、建材、設備......這,又是另外一個題目,多數略過。
簡單來說:影響銷售價位的因素還是跟"成本"有關,哪一項可以"便宜又大碗"的?可是就是有很多建設公司的主事者,自以為"天縱英明"-----成本壓得低低的,售價拉得高高的;明明是"陽春麵"只是面上舖了二塊如紙般的瘦肉就希望賣"老雞湯魚翅羹"的價格,而且還想"CLEAN"。
相對的,如果建設公司是發包給"銷售公司"銷售,情形就剛好相反:一般的銷售公司多會要求改建材--向上改,等級提升、增加設備.......,更嚴重的還"大筆一揮,要求改平面!!"
如果是前者,老闆(或開發人員提議,老闆同意;或者老闆本身是"業務"出身,自以為對"銷售"很强/卻不承認對施工一竅不通)的決定,那工程人員一定會很慘。多數建設公司都是這種模式:業務/開發人員在計算開發案的利潤時將各種成本壓到下限/工期(時間)壓到最短,售價應該只訂到中上(否則他自己吃不完兜著走),然後依此評定"土地價格";當然開發案的結論一定是:"利潤有多少多少"、這個案子可行......。老闆一看/龍心大喜─幹了。
這下"工程師"倒霉了:執行時,工期(包括設計及施工的時間)老是"落後"、施工成本老是"超過預算".....。
如果要聽"銷售公司"的,那是另外一種情形,但是結果不外:"提高成本、降低售價"。想也知道:代銷公司為了"銷售業績",一定希望:一流的產品賣二流的價格,如此才有機會"暢銷",跟業主"三流產品要賣一流價格"的做法/想法恰恰相反。
這兩種情況,產生的結果,都不會跟"預期值(期望值)相同--不是"成本"提高了就是"售價"降低了,不然就是賣得棲悽慘慘的,才來開"鬥爭大會"。
****************
總而言之一句話:無論怎麼訂/誰訂,將"預定銷售價格"暫時訂下來/不管"合不合理",才能開始計算"土地值多少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