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談計價方式(一)概說

    前一篇"沒有半個監工,房子一樣蓋得起來"一文中,談到一些有關"計價"的東西,所以這裡接著就詳細寫一下。我相信以前的文章一定提過"計價",夠不夠完整?我懶得回頭去查,反正多寫、多看絕不是壞事。

    這篇文章應該放在那一個階層?高?中?低?確實讓我好費思量。決定放在"高級營建管理"是因為公司對"計價方式"的決策影響比較重要。工程師,只是執行而已。如果執行的工程師有疑問,高階主管有責任告知:如何編製。而且,高階主管應該了解:各種計價方式的優缺點、作業程序、製作方式,做最適合公司當時情況的抉擇,才不會鬧笑話。

    我想,一定有許多工程師比我了解這個題目,所以,如果寫的內容有錯/有問題,那就請簡單指導一下。如果有工程師不是很清楚,可以參考一下,但我可不敢保證100%正確。

    計價方式必須在合約書中詳細說明,因為這是雙方(尤其是乙方)最關切的題目。有時候,因為"計價辦法"又多、又複雜,可以編寫獨立的一本"計價說明、辦法"當作合約附件。這個"說明、辦法"可以因應每個案子的特性做一些修正、更改,但是基本架構是不會改變的。

   我們公司的合約及合約、附件都是可以在"標前會議"中被營造廠檢討、要求修正的。

    我喜歡簡單的將計價方式分成三類:

    一、實做實算:

    二、階段計價:

    三、完工一次計價:

    一般公司寫"實做實算"的計價辦法就夠了。如果碰到"階段計價"的案子,將"實做實算"的計價辦法修改一下,應該也不是很難的事。如果是"完工一次計價",那我想可以不要單獨一本計價辦法。 

    無論是採用哪一種"計價方式",都必須有下列幾個辦法做支撐:

    一、數量計算辦法。

    二、工料分析表。

    三、施工規範。

    四、施工說明書。

    五、進度表製作辦法。

     以上這些文件,都必須在發包時當作發包文件。

     數量計算辦法是甲乙雙方對完成數量計算方法的規定。一般沒有太大的差異、都是一般大眾能夠接受的計算方式,比較可能會有爭議的,就是鋼筋的損耗;粉刷、模板的開口扣除等問題。

     工料分析表主要的用途是:有些工程項目必須分次完成,而其分次施工、計價的間距可能超過合約計價的時間,工料分析表就必須分析每個階段完成的部分應計的單價。例如油漆:批土、打底、面漆等,至少需要分三次施工,而其間距可能超過一個月,除非不計價,否則工料分析中必須說明:牆面磨平、批土單價若干、底漆單價若干、面漆完成若干,如此在計價時就不需要有爭議(該計多少?百分之多少?)

     施工規範及施工說明書是寫"工料分析"的根據,也是驗收時的品質標準。完成項目計價的意思是"已完成的工作項目符合合約規定的品質、進度標準,所以計價付款"。

所以施工項目雖然完成,但是,如果不符合品質、進度要求,是不可以計價的。   

     一般工程師對於品質不符標準不予計價,應無疑義。但是如何處理?可能有待商榷。對於進度落後與計價的關係,我想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解與執行的了。所以制定"進度表製作辦法"就很重要囉。至少有"里程碑"的觀念、執行辦法,該如何計價?如何罰款?就不是問題了。

    (我想,這個部份在進度表的文字中,應該寫很詳細了)。

2009.10.21.第一次修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