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施工工程師在"工程專案"各階段的工作(五)

開發階段,可行性評估中,有關施工的條件:「施工預算:12萬/坪;樓層:地面23層/地下4層;結構系統:地下室RC,地面層SRC;外牆磁磚:進口小口磚;衛浴:進口產品;工期:30個月......。」

三、進度控制

一般常見的工程預估的工期多不會太離譜,這一點倒是普遍多有共識,所以除非比較特殊的施工案,否則沒啥好擔心的。

但是,我覺得很多工程師說到進度表/進度排列就只想到"綜合進度表"----也就是一張進度表上有上百種/甚至幾百個工作項目的那種進度表。

我說台灣的工程師"狹隘"是因為台灣的建築規模小/單純,所以就只這一招就可以行遍台灣。其實,如果工程師是從設計階段就開始參予"工程專案",只有這一招是行不通的。

我們慢慢的來談。

無論是進度、品質、成本的管理都是一步一步逐漸發展出來的,從"工期30個月"一下子跳成幾百項工作項目的進度表是很奇怪的方法,就好像"12萬/坪"的預算一下子跳到幾百項工作項目的"預算書"同樣的不可思議。1→完成,中間/過程的管理在哪裡?

1、協力廠商諮詢。

這個專案的地面層是SRC,所以必須先與鋼骨製造廠商聯繫,確認鋼板進廠時間/製造時間/安裝進度等等。

前年,鋼板缺貨,還得捧著現金排隊買鋼板,雖然是"一時的現象",但是,工程師仍應注意市場變化,避免遭受損失。

如果是單純的RC,我想最多只是查訪當地的"預拌混凝土工廠"的供應情形/品質等等。

其他的/特殊的工作項目,也應在"設計階段"充分與"分包商"協商,取得正確的各種相關資訊。

2、材料供應。

前面談的是"工"的部份,其實,比較特殊的材料供應,也應在"設計階段"中,設法查詢、探訪清楚;除了避免壟斷、綁標以外,也要考慮"現貨"、"維修零件"供需的實際狀況。

***************

寫到這裡,我想工程師應該了解幾個重點:

一、只要是參予"專案"的施工工程師,必須"從頭到尾"跟著專案的執行進度做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二、設計階段,施工工程師的工作是很繁雜的;關於進度、成本、品質的規劃、檢討、確認等都應隨著"設計"的進行亦步亦趨,不可荒殆;否則,等到我們一般習慣的"建照取得"、圖說完成(這一點如果工程師沒有一路盯著,是很難做到的;而且,即使一路因控管"進度、品質、成本"要求設計繪圖者補圖,也不盡然能夠"圖說完整")以後才開始算圖、做進度表、準備"發包文件",保證不僅是手忙腳亂,而且一定是"錯誤百出",不然就是"掛一漏萬",傷腦筋啊!!

三、我說過,這是KNOW-HOW,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在"設計階段",專案管理的工程師絕對不是"閑著"等建築師完成圖說,而應該跟著"設計進度"一步一步完成"成本、進度、品質"的管控;設計圖完成,所有的"成本、進度、品質"的管控也跟著完成約80-90%,餘下的,交給"施工階段"吧

(續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