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普通模板、清水模板、系統模板、鋼模等,這裡也簡單的介紹一些模板工法。也許已經過時,但是,國內的使用仍不普遍,也許有特別的時空條件,不過,知道一下,總不是壞事!
1.滑動模板的道理很簡單,將系統模板组成需要的模組,在施工現場組立以後,利用油壓系統,一面搗築混凝土,模板一面緩緩爬升。
在國內,我見過一次現場施作的工地,就是台北市社教館(北寧路/八德路口)的一面牆(寬約8-10公尺,高度不知?因為參觀的時候,大約做到二層樓高,仍在繼續施工)。
這個工法,個人以為比較適用於土木工程,例如儲油槽、水壩等。台北市(或許國內)一些焚化爐的煙囪,我猜應該是以滑動模板施工。簡單有效率,實際如何?不得而知。
2.飛模: 這是系統模板的一大特色。系統模板第一次先將模板组件依圖說在現場组立完成、綁紮鋼筋、澆置混凝土、待混凝土保養完成後,整套模具卸離結構體,利用機具,將整套模具從側邊拉出、吊升至下一層樓的相同位置,繼續施工。
這套多呈ㄇ字型的模組,拉出、吊升就稱之為飛模(整組模板一層一層的吊升、施工,很壯觀吧!)
3.預鑄、半預鑄:其實,預鑄工法的研發在台灣運用在RC帷幕牆的板片上已經非常成熟。國內也有好幾家這種公司/工廠。曾經有一家預鑄公司在新竹地區,投資建設一些以預鑄及半預鑄組件為主的大樓做為集合住宅,銷售成果如何?不是很清楚。其他的建築在預鑄組件的運用情況,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沒有特別的了解。
我知道新店有一個集合住宅工程案件,外牆以預鑄版組立後,內部的牆、樑、板等採現場搗築(預鑄外牆兼具模板功能,又省去鷹架等設施費用)。
上面所說新竹的案子,主要是樑採半預鑄,樓板還是場鑄。柱子是預鑄?場鑄?記不得了。
4.積層工法:這個工法是日本一家建設公司發展出來的。主要也是針對預鑄及半預鑄組件的施工方法。
其實,這個工法說來非常簡單,可是執行可不是那麼容易。
我們從一個樓層開始:第一個步驟是柱的施工:將在地面預先組立妥當的柱鋼筋吊至樓板上,一一固定妥當後,立即接著組立柱模板;柱模板也是預先組立好的模板組合,可以是ㄇ字型加一片模板,也可以是兩個L 型的組合。柱模立妥後,立即灌漿(混凝土)。
柱的混凝土搗築完成後,開始架設半預鑄的混凝土樑(這也是在地面現場鑄造的),接著組頂板模板。紮筋、搗築混凝土。簡單來說,這就是結構體的一個循環。
積層工法強調的是:一天完成一個循環(One day one circle)。
一天一循環並不是說要完成一層結構體,而是將結構體分成幾區(按照各種工種的工人數量/工作量/材料供給等搭配,將一層樓板分成幾個最適當的區塊/規模/面積)。如此,則工人可以一直一個步驟接一個步驟一直循環不停的做下去。
我說不容易,困難就在這裡。
您好~
回覆刪除我是搜尋才看到您的部落格~內容真的是豐富阿
想請教前輩
您知道國內做預鑄的廠家有哪些呢?
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台灣有十家之多
怎麼想都不記得有這麼多說~~~
我記得以前跟一家叫....什麼來的合作過一個案子,後來,大概在民國八十幾年就倒了(好像是投資不當吧)。再來就沒用過預鑄的設計。有一家叫亞什麼的,好像也不錯。其實如果需要,打聽一下就知道。
刪除嗯嗯~~因為我只知道三家~看到報導寫說有十家~有點驚訝
回覆刪除畢竟~台灣的預鑄目前好像是潤泰的天下~
其他幾家怎麼還存活得下來哩~~~
我想:預鑄是個非常進步的工法,尤其適用在高樓層、超高樓層。一般樓層(5-10樓)、住宅,就不是很恰當(模具使用次數少就划不來),我想說不定現在高樓很多,可能有不少是用預鑄的。不然怎麼活?
刪除偶然逛到您的部落個?
回覆刪除可以請問一下...您有和國內哪些預鑄公司合作嗎?
我想起來了,以前有個案子與義成(?)合作過,不過後來他們公司發生問題,已經結束營業。其他的?沒有。而且,我只做過ㄧ個案子是用預鑄版的。
刪除寫的超好的
回覆刪除我以前在興建電廠的工地看過移動模板
那真的很特別
用來施作煙囪的
不過移動模板一般不很少在地板面開始施作
等到一定高度才安裝施作
對不起,我感冒一個多星期了,整天頭昏腦脹,所以,部落格偶而自己逛逛,根本懶得提筆。歡迎指教,歡迎參觀。謝謝。
刪除最近在宜蘭就有一批潤泰正在蓋的國宅,它就是採用預鑄的工法,從頭到尾沒看到鷹架...
回覆刪除不過我以前看過有一種連結構體都是預鑄的案例,它的柱子不但是預鑄,而且還連磁磚都貼好了...這種預鑄房子有個缺點,那就是預鑄的RC柱組立很難從頭到尾每個樓層都完全垂直,當陽光反射磁磚面時,很容易看出每個樓層些微的差異,因此不適合做外牆大面積平面光滑的設計...
潤泰系統自己有一家"預鑄廠(公司)",叫..名字一時想不起來,所以沒啥好奇怪的。
刪除外牆預鑄版不是"連磁磚都貼好的"?
如果您注意一下"許多大樓的玻璃帷幕牆"(尤其是晚上觀察,看玻璃帷幕上的反射圖樣/燈光),那種"不平整"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您是不是也會做出「因此不適合做外牆大面積平面光滑的設計..」的結論?
施工胡搞,與"工法"無關。
預鑄牆版與貼好面磚的預鑄柱是不同的...
回覆刪除預鑄牆版安裝時,與結構體均有預留調整空間,每個連接構件的螺絲鎖孔都可以微調,因此可以確保完成面的光線反射成一致的平面...
而預鑄柱就不同了,它安裝後,建築物外圍的柱表面即是等於外牆面,在施工實務上,柱子從一樓安裝到頂樓,雖然可以垂直,但無法保證每一層樓之間的垂直度一致,聽說這是在工廠生產與工地施工上面所無法避免的容許誤差...微調是「必要之惡」..
因此日本人做預鑄柱設計時用兩種設計手法解決光線反射不一致的問題...
1、用水平飾帶或水平陰影帶來做外觀設計,因為視覺上將每樓層斷開,就不會感覺光線反射面不一致了...就好比汽車鈑件,同一鈑件只要稍有凹凸就很容易明顯看出平滑度的瑕疵,但若是相鄰的不同鈑件就不會太有感覺了..
2、採用粗糙質感的外牆面材,例如仿砂岩或是山形磚,避免使用類似珍珠釉面磚之類的高反射材質...
所以嚴格說來,預鑄「柱」不適合作大面積光滑設計真的是工法使然,不是施工胡搞...濟兄您要求太嚴格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