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建設公司與"工料分析"

*******JASS兄的回應*******

就像您說的...「許多建設公司的採發單位定期/不定期的會有"市場行情"報表,統計分析市場上"主要/重要"建材及工資的波動情資,作為"預算"、"發包"的基本依據。」...通常自己有工程預算單位的公家或民間機關,例如建設公司,之所以需要精確預估價格,是因為他們同時身兼「營造商」角色...我也看過很多建商,估算房屋造價都是只以每坪幾萬的經驗值去預估而已...

對於這一類本身非營造角色,純粹是投資開發者身分者而言,重點在於最後的「依據」兩個字,就好像我們出門買東西,心裏最好有個「底」,好知道口袋裡面該帶多少錢...

但是,那只是一個「依據」而已;出門貨問三家之後,選最便宜的買了就是,總不能還去質疑人家「你的xx零件為什麼要xx 元?...你的工錢如何如何....」吧?...

所以小弟的意思就是,花博如果有弊端,那是檢調單位的事;但是對於「總價承包」的案子,媒體花一堆時間去討論裡面幾種個別項目的單價高低,在制度上實在沒必要....

就像當初高鐵決標,得標者說「政府完全不用出一毛錢」,那麼那些所有政府相關預算人員與其他公司的預算人員,他們編列的政府負擔預算只要是高於零元,是否通通該問罪呢?...

說真的,退一萬步來講,即便是公務人員「重大疏失」...價錢定高了,東西買貴了...從經濟角度說,也是「散財於民」,錢也終究是流入國內市場,並沒有壞處..(當然前提是:不能有非法手段與對價關係)...

否則,政府很難做事了...買東西,只要沒有殺得對方頭破血流,很可能就是圖利他人....賣東西,只要沒有賣得最高價,就可能被質疑「賤賣國產」...

這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叫做「濫訐誣告」之風,媒體應該謹慎才對...

*****濟公如是說*****

JASS兄這次的意見,有些我是"不贊成"的。

一、「通常自己有工程預算單位的公家或民間機關,例如建設公司,之所以需要精確預估價格,是因為他們同時身兼「營造商」角色...我也看過很多建商,估算房屋造價都是只以每坪幾萬的經驗值去預估而已...」

我以前寫過一系列"什麼是建設公司?"目的就是要將"建設公司的工程師「定位」,詳細說明建設公司的工程師的職責、權力、義務;有空,請JASS兄回頭去查閱一下。(我把那一系列文章放在目錄二/營建管理概論內)。

這裡,我針對建設公司的"預算控管"有關事務擇要說明一下:

首先,假設JASS兄開了一家"投資興建"的建設公司,依一般作法,JASS兄一定會聘請一些"專業工程師"來協助/幫忙處裡公司的業務,對不對?

我的問題是:工程發包給營造廠了,JASS兄聘請"工程師"常駐工地/或者只是"偶而去巡視工地",JASS兄希望那位(些)工程師的"技能條件"是什麼?去工地看什麼?管什麼?

同樣的問題,建築師將一本設計案的"成本預算書"送來了,JASS兄請負責"預算"的工程師審核,JASS兄希望審核的工程師"技能條件"是什麼?審核什麼東西?最重要的,你會問他什麼問題?而他能給你什麼答案?

你希望工程師將預算/建築面積一除,然後告訴你:一坪七萬五千多。這樣,你就滿意了?那就是預算工程師的工作?職責?

換個立場,問:「有沒有遺漏工程項目?」「數量對不對?」「單價合理不合理?」,你希望預算工程師"憑什麼"正確的回答呢?不是唬弄你?

如果:公司的營造預算是7萬/坪,建築師設計完成以後送來的發包預算是7.5萬/坪,你怎麼辦?你希望"預算工程師"怎麼辦?(這裡指的是台灣目前一般建設公司的作法;如果有整套預算控制而且確實執行,這一整篇是"胡說八道"/白寫了。)

**********

我個人是堅持"覆核"(DOUBLE  CHECK)的。因為,無論多精明/能幹的人,一定都有會出錯(這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建設公司的工程師除了要檢視手上工作/文件的來龍去脈以外,必須負責"覆核"的工作;有點像"老師"改作文。什麼樣的老師才有資格改學生的作文?什麼樣的資格才有能力改"高考"的作文?

JASS兄啊,具備什麼樣"技能條件"的工程師才有資格「檢視」工地負責人編訂的"進度表"?"施工計畫"?及所有執行工作?...又,具備什麼"技能條件"的工程師才有能力「檢視」、「覆核」設計者的"預算書"(包括:規範、數量、單價....)?

如果,JASS兄的建設公司所聘請的工程師不需要做這些事,那麼,他們做什麼事呢?當"雜工"、"跑腿的"使用?(這不是笑話,很多建設公司的"工程師"跟"小弟/老弟(年紀較大的)"沒啥二樣:跑跑建管處、送送公文、打電話連絡包商....。)

**********

二、「.....花博如果有弊端,那是檢調單位的事;但是對於「總價承包」的案子,媒體花一堆時間去討論裡面幾種個別項目的單價高低,在制度上實在沒必要....」

**********

本來,業主的工程師就應該負責「檢視」、「覆核」預算,花博的預算再三流標/就有責任找出問題點而不是「以投標廠商的投標價格平均」(荒唐到極點)作為「發包預算」。

JASS兄,如果你的建設公司的工程師因為發包不出去,簡單的就「以投標廠商的投標價格平均」作為「發包預算」,重新招標(這就叫做「便宜行事」)。您有何想法?

總價超過預算,追根究底一定是往「規格」、「數量」、「單價」去查,這是正確的。如果JASS兄的公司發生發包預算遠超過原訂的"成本預算"時,您如何處裡?

如果:發包以後,發包/得標/承攬總價沒問題(低於預算)而去挑剔某些工程項目的單價,那就"很好笑"了。(不過,在職場上,這種"業主工程師"也比比皆是,投標過後要再找投標的"營造廠"議價時,多數的業主工程師會將幾家投標廠商的標單比較一下,將單價偏高的列出來作為跟"營造廠"議減的依據。不過,還好,這是簽約/確認總價以前的事。簽約/確定總價以後就不允許發生這種事了。)

**********

三、說真的,退一萬步來講,即便是公務人員「重大疏失」...價錢定高了,東西買貴了...從經濟角度說,也是「散財於民」,錢也終究是流入國內市場,並沒有壞處..(當然前提是:不能有非法手段與對價關係)...

否則,政府很難做事了...買東西,只要沒有殺得對方頭破血流,很可能就是圖利他人....賣東西,只要沒有賣得最高價,就可能被質疑「賤賣國產」...

**********

我對這一段,興趣缺缺。因為如果"內幕"聽多了/看多了",花時間去討論這個問題,會讓一些人覺得"我們很幼稚"。(很多"代誌"不是我們這種"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別人在吃麵,哩勒化"燒"?

**********

星期六(99.09.25.)晚,我身穿黑衣到凱達格蘭大道,手執"白玫瑰"---又一次的哀悼/送葬/告別。

6 則留言:

  1. 感謝濟兄的回覆...確實講出了很專業的癥結..但是小弟還有些想法跟您就教一下..
    的確,從控管的角度而言,預算的掌握應該要精確,所以濟兄認為花博案子發包過程中,「多次流標」與「以投標廠商的投標價格平均」這兩項,在工程專業上是說不過去的....我也很同意這看法..
    於是,很顯然,這裡面所謂的「業主的工程師」沒有盡到專業責任...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公共工程在一開始訂定預算時,也是委託顧問公司的...所以照理說,如果在專業上有問題,應該最需要檢驗的是這些「業主的工程師」才對...
    社會大眾應該要求他們出面說明預算書編訂的根據為何?...而非只是單純的說「園藝是藝術,價格不等於價值」這樣的話矇混過去...
    如果我是建設公司老闆,當然會要求我的工程師對於預算的每個細節都要能自圓其說而且有憑有據....但是我可不願浪費口舌跟我買房子的消費者一項一項解釋我的單價為何比較貴?一來因為那屬於工程專業,二來因為那沒有意義....
    對於花博,我的看法也是如此...如果有違法,抓起來坐牢就是了,有啥好說的?...
    如果沒有違法,從單價中一一去質疑什麼東西價格訂高了,似乎有點撹渾水,而且也不合市場原理....因為如果預算真的訂太高,理論上來說,應該決標價會遠低於底價才對呀....還是濟兄能想出其他可能呢?
    所以,為什麼預算會編成這樣?就算工程師無能失職,但是在公開招標競爭的過程下,也未必會導致決標價格過高的結果呀....這一點才是小弟幾篇投書以來最想不通的事情...
    以濟兄您的看法,在工程專業上似乎也找不出其他可能的解釋了,似乎只有「違法圖利」是最有可能的答案了,如此定論您看可否? :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的意見是:為什麼會流標很多次?顯然是"預算偏低"才會標不出去。問題是:預算為什麼偏低?如果是"專業人員"編的,就有問題了。我對審計單位的權責不清楚,不過聽說他們多是將工程單位送上來的預算打八折當作"發包預算",所以,很多單位/編預算的人員就將"預算乘1.2送交審計單位,審計單位打八折等於回到原點。
      一再流標,不去"認真"檢討預算的錯誤/問題,簡單的將投標廠商的標價"平均"當預算,然後發包,真是"什麼跟什麼"嘛。
      而且"平均"投標價當預算,怎麼可能搞清楚裡面的"來龍去脈"嘛,所以,我說那是胡搞。

      刪除
  2. 所以啊,我就一直覺得越想越糊塗....
    如果之前的預算一直偏低,很可能就是漏列了什麼廠商認為是成本的項目....應該把那些隱藏成本找出來,而不是把總價提高,這樣就會造成單價跟著被放大了,變成奇怪的現象了...
    所以我感覺發包與預算編列有疏失,顯得專業不足..但是目前看新聞似乎無證據顯示有對價關係,感覺上檢調單位是因為「輿論壓力」而辦案,只因為「預算偏高」就偵訊收押,似乎有違司法準則與慣例... :P

    不過濟兄,您還沒回答我問題ㄟ....您覺得會不會是弊案呢?...要不要預測一下?...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我對這一段,興趣缺缺。因為如果"內幕"聽多了/看多了",花時間去討論這個問題,會讓一些人覺得"我們很幼稚"。(很多"代誌"不是我們這種"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別人在吃麵,哩勒化"燒"?

      刪除
  3. 您說得很對...這社會上,有「權」與「錢」的人是活在與庶民不同的世界,他們的心態、思路與手法都異於常人...
    人家豈止是吃米粉?根本就是喝肉湯哩!我們何必在旁邊喊燒?....不過喊個無力感而已... :))

    看濟兄似乎頗有古人說的「勘破人情驚破膽,閱盡世事寒徹心」的超脫境界咧... :P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我是長久的"無力感"變成"性冷感"(一笑!!)---是個性冷感。

      刪除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