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設計管理(1.5.)---從"設計圖說"談起

前面說的是「建材表」,也就是「材料規範」。一般來說,材料規範很少提到「施工方法/方式」。

但是,下面要談的「施工規範」可能就包括了「材料規範」,這是習慣的問題。

材料規範,除了"法令規定"、"技師簽證"的材料以外,多以"成本"為訂定的"基本考量",設計者(建築師)只能在成本/預算的限制下發揮自己的"美學原論"。我個人是認為:設計本來就應有"限制條件",在"限制條件"下做出超人一等的設計,才算是高手;如果以為"建材"必須"昂貴"才能顯現設計者(建築師)的功力,那我是認為:這類設計者(建築師)也只是"LOW 咖"(滷肉腳)。

我深信:全世界公認的"優美"(上得了雜誌)的建築,不全然是由"昂貴的建材"堆積起來的。

甚至,對於一些"以昂貴建材"興建的建築,我覺得頗有"暴發戶"的銅臭味。(但見孔方兄跑來跑去,那來美感?那來"設計"?)

***************

三、施工規範:同樣的,相對於每一個"工作項目"也有"施工規範"。與"材料規範"(建材表)相同,這也關係到"成本"及"品質"。

最重要的一點,工程師必須了解:所有的工程,一定先有"材料規範"然後才有"施工規範"/順序是這樣訂定的。

我想,多數的工程師多喜歡copy現成的"施工規範";這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工程師在以copy來的規範當自己的工程的"施工規範"時,自己一定要將copy的規範好好讀一遍/讀清楚。這有很多好處:一則自己可以熟習各種規範,二則,如果規範不適用於自己這個工程,就應該加以調整/修正,千萬不要"閉著眼睛"copy。

我說過,以前國內有一家非常知名的"工程顧問公司"就開過這種玩笑。我們承攬的一件公共工程是他們設計、監造的;結果有一條規範是規定:依據ASTM第XX條規定辦理;我們查了半天,發現那一條根本與"工作項目"無關,去找"監造工程師",他也哼哼哈哈的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後來他回公司去查問,設計工程師說,他是COPY以前別的施工案的"規範",他也搞不清楚怎麼一回事。很幽默吧!!

我也見過施工規範仍然訂定:「木門框一律採台灣一級檜木....」。

我一直希望工程師好好讀"施工規範",溫故而知新或是從讀"規範"中學得許多自己不清楚/明瞭的事務/知識,這是年輕工程師"找資料"很有效的一個方法;也希望資深工程師定"規範"時,不要好高騖遠、脫離現實,一定要配合工程當地的/當時的水準,訂定可行的"施工規範"。

我自己因為做過工地,深知"工地的痛苦",所以寫規範的時候,「自己做不到的,一定不敢寫進去。」有些時候,寫得嚴格一些,也是希望「工程水準」有所提升,如此而已。

訂定"施工規範"的工程師,千萬不要以為一個"標準規範"可以"行諸四海無疑",那是不可能的事;遠的不說,單說國內台灣這個小小的地區就好,有些規範在"都會區"是可行的、在偏遠地區根本"不可能執行"。民國七十幾年,我在中南部負責一件公共工程,工程中有現場澆置的後拉式預力樑,混凝土的強度規定是5000PSI,我們在當地找了一、二家預拌廠試拌,結果都不能完全"符合需求"(都在5000PSI上下/一半一半啦),怎麼辦?

(為了這件事,我還透過關係/參觀/請教過桃園榮工處的預鑄廠的工程師,聽他們解說"高強度預拌混凝土"的材料及注意事項)。

後來,怎麼辦?準備"依約罰錢"吧!!

我一直認為,這是"設計者"的問題,在偏遠地區,搞"場鑄"的後拉式預力樑,根本是有些不負責;當然我們公司投標時的工程師也沒有"考慮周詳"也是事實。總不可能為了幾支"預力樑",營造廠自己在工地設個"預拌廠"吧。

***********

(續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