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些"輕鬆愉快"的事:
工程師在學校一定也上過連續八小時/整整一天的設計課(我唸書的時候是這樣,不知後來有沒有修改/調整?)事實上,學校設計課的題目"限制非常有限":例如:法規幾乎完全不談,"業主/使用者"需求也僅限於"品質"的一小部份;而且,有些"教授"更教導/傳遞"錯誤的觀念",例如,以前有教授告訴我們:「只要畫得出來,就一定做得(施工)出來。」這句話,嚴格來說也沒啥大錯,只是因為"忽略"了一些沒有提到的限制條件(包括法規及業主的),才會有這個說法,這個說法才會成立;實務世界裡,多數的工程是不可能讓"設計者"這樣"任翱翔"的。
但是,我遇過一些自認有天賦的"設計者"(建築師)對於法規當然也一樣不敢稍有逾越(因為任誰都知道:如果逾越,輕的必需修正,否則根本拿不到"建照",如果嚴重的,還有可能吃官司/被吊銷執照,那就慘了),但是在設計過程中卻有意無意之間、勇於挑戰"業主/使用者"的需求;其實,如果"設計者"能說服"業主"修改/調整業主的"設計需求",這也不是什麼壞事/也是應該可以被接受的;壞就壞在"提不出具體理由"只是歸之於自己的"設計理念",這就很糟糕了。
****************
A、業主需求,仍應符合法規規定。
接下去要談的屬於"設計圖說"項目,多是業主/使用者的"設計需求"衍伸出來的東西(當然免不了還是要符合法規的規定,這是永遠不變的;至於"符合法規"則多偏重在材料/設備的"防火時效"、"設計強度"、"功率"、"隔音"....等等功能,這些都必須"符合法規"的規定/限制。)。
B、
一般來說,因應法規"規定"的"規範"/說明、"材料規格"等等,設計者多直接書寫在"設計圖"上;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個部份是"圖說送審"、"申請建照"必備的要件,直接寫在設計圖上,簡單、明瞭,審圖的人也方便/容易審核。
業主的"設計需求"很少寫得很仔細/多是原則性的/籠統的需求;設計者有義務將這些需求轉換成具體/可行的文字、圖表,所以,就產生了下列的工作項目。
關於"讀圖",我常常跟年輕工程師說:「設計的人或是繪圖的人跟我們一樣都是很懶的,沒有必要,他們不會在設計圖上多劃一條線、多寫一個字。所以,讀圖的時候,對於每一個線條、數字都要"特別留意",尤其是附註在設計圖上的文字,無論如何一定要好好的讀一遍,確實了解設計者的想法,設計者不會毫無意義/目的的在圖上寫一堆字。」
當然,相對的,有些繪圖的人(以裝潢圖居多),喜歡在圖上(配置圖、平面圖)"打格子"表示"貼磁磚"、或以其他的線條(貼紙)美化圖面;如果看這個圖的對象是外行的使用者,也無可厚非;如果是「正式」的設計圖,繪圖者千萬不要"畫蛇添足"、隨便增加不必要的線條;除非設計者有把握"依比例尺"繪製使用的"磁磚"的實際尺寸(例如大樣圖),不然,那是錯誤的示範/會惹麻煩的。
****************
寫在前面,我相信一定有人對下列這些"工作項目"必須由"設計者"在"設計階段"完成存疑。其實,不要說"工程師"存疑,"設計者(建築師)"存疑,我也存疑。
只是,我們要說明/討論一下,我們存疑的問題/理由是不是相同?
1、以現在(中華民國99年十二月)國內的環境/現況,要談"成本控管"實在是一件很"幽默"又"無奈"的工作。
1.1.政府主管機關對於"成本控管"這一塊領域,我認為幾乎可以說是"不聞不問","任其荒蕪"---關我屁事!?;說不定主事者還沒聽過什麼是「Q.S.」(Quantity Survey,工程師自己去查字典),所以冀望政府主管(有關單位)積極設置/成立"成本控管"的單位、制度,幾乎可以說是緣木求魚,早的很呢!(天佑台灣!!)
即使是政府主辦的"公共工程"我也懷疑他們的"成本控管"有沒有做?有沒有人在"努力執行"?如果答案是"有",那就很奇怪了---工程一再追加/工程發包不出去/工程偷工減料....原因出在哪裡?
1.2.我也不知道台灣那麼多大學中(據說密度排世界第一),有沒有大學設有"類似"的科系院所?或者,退而求其次,有沒有營建相關的"院所科系"開類似的課程?
其實,這一塊也沒有什麼好意外的;政府沒有相關的制度、管理辦法,怎麼會有學校願意開這個課呢?誰來唸啊?唸完/畢業以後/出社會準備餓死啊!?(師資?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1.3.營建業者,講到"成本控管"一定是"口沫橫飛"、重視得不得了;然後呢?
只要說到:要增加人手,要建立"資料庫",每一隻都立即變成"縮頭烏龜"(還算好的呢,不是變成無頭烏龜。)
當然囉,"上"無政策,"下"(業者)一樣有對策。
如果是公家單位的主辦單位,就讓工程"流標"吧,反正流標三次(?)以後就可以"調高底價","老百姓的錢"又不是由我自己口袋掏出來的。
如果是"建設公司",很簡單,降低"品質要求"自然就可以"控制預算"。
如果是"施工單位",那更簡單,"偷工減料"也可以達到"控制成本"的目標。
2、中華民國政府怎麼"對待"建築師事務所",我不是很清楚;不過,我看建築師事務所要"齊備"人力應付下面所列的各項工作,我是"存疑"的。
除了國內有沒有這些專業人員(例如:Quantity Surveyor)是問題以外,設計費一路被殺也是問題之ㄧ;當然,"事務所"能不能成為"公司"型態;另外,事務所的主持人有沒有這個認知也是問題。
3、我想誰都知道:成本、進度、品質是"管理"的三支腳,就好像"鼎"的三足鼎立,才能讓"鼎"立得正直,跛一隻腳/缺一隻腳的"管理之鼎"會是什麼模樣?
***************
所以囉,台灣營建業有一些些"混亂",原因/理由很單純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