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磚的損耗(上)

*****來函照登(無與倫比的美麗)******

公司教育訓練要做[結案工地的磁磚損耗用量探討]的題目 問了一些人,都說這些損耗率是累積下來的經驗值(通則) 真要問這些通則難道都沒個依據?

*******濟公如是說******************

如果問我,簡單的回答,也是「累積下來的經驗值」。

我認為:一個公司肯認真的面對這個問題/尋找答案,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問題是,工程師是不是也一樣用心、認真呢?

我想,一般的工程師肯做一些"簡單的統計"已經難能可貴;但是,如果公司肯支持,那就應該更用心、更努力的去建立一套機制,做成一套適合公司通用的"合理、可信"的損耗規範。

********************

一般工程師做損耗統計/分析,手上有的數字是:

1.合約數量及相關規定。我們用比較簡單的項目來舉例說明:外牆貼二丁掛。數量1000平方公尺。型號XX牌0123型、白色。

2.進場數量。營造廠二丁掛工程全部施作完成後統計二丁掛總共進場的數量。

3.實際使用數量。假設:工程施作完成以後,二定掛仍有結餘(或是因為合約規定,交屋時必須提供業主合約數量的2%的數量,供爾後維修管理使用),那麼,實際使用數量就是:進場數量-結餘數量。

4.分包商的計價數量。

*****************

以上這些項目/數量,簡潔易懂,一般工程師應該不會有任何疑問吧,數量的取得似乎也沒啥問題,對不對?

那,我們來分析一下"上面這些項目及數量"如何取得?(工程師是如何取得的呢?)

一、合約數量。合約的"外牆二丁掛"單位多是"平方公尺",不會是"幾塊"二丁掛,所以,營造廠必須將"面積"轉換為"二丁掛塊數"。轉換的方法就是利用"工料分析表"。

1.1.我查了一下我的"工料分析表"是這樣分析的:貼二丁掛(5.2*23.8)每平方公尺70塊(實際67塊,損耗3塊);因為我們在檢討損耗率,所以應採用67塊/平方公尺而不是含損耗的70塊/平方公尺。

1.2.我想,工程師ㄧ定明白,合約數量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營造廠必須自己"複算"一次,而且將各個區位的面積,分層分區表列,以利後續工作需要。這個數量(預算),我們通稱為營造廠的"執行預算";理論上來說:工地只對"執行預算"的數量負責。合約數量只是跟業主計價的依據而已。

 1.3.嚴格來說,公司應該有的不只是眾人必須遵守的"工料分析表",還應有"數量計算準則"。以這個例子為例,外牆面積的計算準則也必須所有工程師取得共識,制定"計算方法"、所有公司的工程師務必共同遵行。

1.4.無論是"工料分析表"、"數量計算準則"制定的目的,都是為了有共同/相同的"基準"。否則,甲工地用一套,乙工地用一套,雖然可能"誤差不大",卻總是有誤差;如果是公司要推行,就必須讓所有的統計/分析站在一致的基礎上。

1.5.所以,公司如果沒有"制式"/公開規定的工料分析表,工程如果沒有"執行預算",要正確的比較/分析/檢討"損耗"是有困難的。

1.6.如果公司已經建立了"工料分析表"、"數量計算準則",除了要求所有工程師必須遵行以外,同時,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大家一起檢討/修正,取得一致的共識,如此,公司已經建立了"工料分析表"、"數量計算準則",才不會流於形式。

1.7.如果公司沒有建立"工料分析表"、"數量計算準則",也就藉這個機會,一項一項的建立(我的意思是:討論磁磚,我們就順便建立/檢討/修正貼磁磚的"工料分析表"及"牆面貼磁磚的"數量計算準則",假設下次討論鋼筋就順便.......)。不要急,只要踏出第一步,就有完成的日子。

二、工地進場數量:

二丁掛的進場數量比較容易統計,不多做說明。

三、實際使用數量:

以二丁掛來說,我們可以以磁磚大小、勾縫寬度來計算"每一平方公尺實際貼在牆上的二丁掛數量",其他因素通通不考慮/除了規範以外。

我說規範是因為:規範可能會規定"貼法"(包括:勾縫寬度等;有些設計圖會將二塊二丁掛合併--中間不留勾縫--貼在一起等等)。公司也可以順便規定"自己的施工規範",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工作。但是,因為工地不同,分割圖不同,自訂規範可能有些需要一些彈性;不過,我以為那不影響大局(例如:勾縫寬度0.8公分-1.2公分;轉角採XX貼法;門窗開口側面、上下緣的貼法等等;這樣,如果設計者/業主沒有特別的規範,所有工地一律依此規範施工)。

這個數字如果與公司原有的"工料分析表"不同,找出原因,然後,一是將工料分析表修正,二是說明原由以後另外建立一份新的"工料分析表"。

四、分包的計價數量:

營造廠的分包(協力廠商)在現場施工中,隨著合約規定的按期"計價"也會有"施做數量"產生,將這些數量與"執行預算"的數量比照,兩者理應相符,如有不同則應立即檢討/修正,這也是我在前面強調"執行預算"的數量必須"分層、分區"明確表列的原因(這個部份,如果是以電腦程式計算的,應該沒有問題,如果程式不能做到這一點,程式設計者該打屁股)。

************************

好了,如果上列數字經過審慎評估/全體參與人員取得共識,就可以統計分析了。

我們再整理一次:

一、面積:標單(建築師、業主)數量;執行預算(營造廠)數量;實際執行(分包)數量;在三者之中確實/謹慎的確認一個正確的數字(A)。

二、施作的實際數量(塊/平方公尺):"工料分析表"的數量;工程師的"計算數量;工地執行的土鯽數量。在三者之中確實/謹慎的確認一個正確的數字(B)。

三、材料進場數量(C)。

四、材料保留(剩餘)數量(D)。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