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6日 星期日

何去何從?(甲47)

    老實說,我從民國七十二年就開始摸索、研究"營建管理"。

    促成我開始探討的原因很複雜,主要是在工程施工上一直踢鐵板。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行,業主監工亂找麻煩;設計者派駐工地剛畢業的年輕監工,屁都不懂卻站在資深、優秀的工地主任的頭上小便;營造廠的工程師天天鬼混,一招半式走天下;政府主管、相關機關紅包拿翻天了,還是那副嘴臉;整個制度一團亂。

    我一直記得一位前輩說的話:"與其批評、謾罵,不如做一些有用的建議!!"好吧,我就來弄清楚:營建管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究竟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這一"潦"下去,就是二十幾個年頭了!!

   記得開始找資料時,影響我最深的是崔征國先生所出(著?譯?)一系列營建管理叢書,當然還有其他像吳卓夫先生等人著作的相關書籍,幾乎只要稍微與實務有關的書,都在我購買、閱讀的範圍之內。在摸索的過程中,因為工作的關係,幸運的又認識一些留美回來的營建管理碩士、生產力中心的工作人員、台北技術學院的營建管理教師.....,一吋一吋的,我就這樣一直努力拼湊:"什麼是營建管理?"

   雖然讀的書堆起來比一個人高,雖然,在談論某些管理方法時,似乎自己也頗有見地,但是,我總覺得自己"虛"得厲害,空空的、不太踏實、好像飄在風中一般。

    真正的轉戾點是在民國76年(如果沒有記錯),我參加生產力中心到日本的一個參觀考察團,行程好像是15天,整整上了14.5天的課(半天自由行)。我記得日本一位建築研究所的老教授講營建管理(雖然只有半天的時間),一開始就把我心中許多疑惑撥開。他講的就是營建管理的架構、程序,這是我自己怎麼努力也搞不懂的東西;我原本所學的就好像許多建材:門窗、砂石、鋼筋、磁磚....好像很豐富,可是東一堆、西一堆放置得很凌亂;這位教授說的,就好像告訴我:什麼是屋頂、什麼是樑柱、什麼是牆板、什麼是外飾;什麼材料要放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一下子,我對整個營建管理的架構有了一個明顯、清晰的了解。

    後來,有機會在國內開了一個六十幾小時的課,專講"施工計畫"。我想大家都知道,國內的學生都是:"三悶棍打不出一個響屁來"的那種類型;問有沒有問題?沒有任何回應。問懂不懂?也沒有任何回應。大概課講了四、五十個小時、幾近結束時,一天一個學生跑來找我說:"老師,老師,我回家聽錄音帶聽了很久很久,我現在總算了解老師在講什麼了。"

   不知道是我口才太爛?還是講義寫得不好?

   這兩年,不斷有朋友跟我抱怨工程越來越難做。營造廠施作連續壁斷樁也照幹、工程發包充滿詭譎、品質在各種壓力下成為犧牲品,工程師依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工程界似乎與二、三十年前沒有兩樣。

   環顧四週,我應該何去何從?

  仰天長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