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學的時候,"存在主義"及"構成主義"正風起雲湧,我與幾個同學就組了一個社團,以研討"文學"及"哲學"為宗旨。那時我們訂入會的唯一條件是"提一個與文學或哲學有關的問題"。
我們認為:
一、由問題的深度就可以了解這個人對這個主題懂多少。
二、提問題比回答問題難多了。
*********
今天,在社會上也有同樣的/類似的情況。
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的問題很幼稚,所以不敢發問,怕人恥笑。相反的,有一些人,只要遇到一點困難/疑問,自己想也不想,就去問人。 這兩種極端都是錯誤的。當然,這個尺度真的需要拿捏一下。
常常碰到一些菜鳥工程師,一些基本的建築常識都不知道:'鋼筋怎麼算?""一支ㄧ支算!!"有沒有更快的方法?"真想一巴掌甩過去。
其實,念大學鬼混是一回事,出社會還鬼混,就不可原諒了。在學校,只要考試都能低空閃過,翹課不要翹到被1/3,隨你高興!!老師不管、同學不管、父母也搞不清楚。可是出了社會,公司可是因為你是"專業"所以聘請你上班、領薪水,上級主管要管、同事要管、連小包都要管你。如果你連"專業"的基本知識都沒有,憑什麼領這份"工程師"的薪水?學生時期是父母親出錢,所以能鬼混是你的本事、你家的事;到社會以後,上班領薪水,老闆不可能花錢請你來鬼混!!
這個時候,我給你一個良心的建議:把學校的專業教科書拿出來,好好的唸吧!!
一般社會新鮮人的問題,書本上都有。書本上沒有的,就大膽的去問,沒有人會怪你,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說到學校的教科書,許多學生都覺得與社會現況格格不入,事實上,不是這樣。
我喜歡將社會的工程人員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工地實務很強的人;另一種是計畫能力很強的人。就好像軍中的軍官與士官兵兩大體系(不是台灣軍隊的這一種分法/看法);前者就好像士兵、士官、士官長,精通射擊、近身搏擊、匍伏前進、100碼過硬等"戰技""戰術",而軍官(從少尉到上將)則是專長於協調指揮等"戰術"、"戰略"的應用。各有各的專長、各有各的領域,彼此互相尊重、相輔相成。
似乎說遠了,但是不說清楚,工程師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應該專注/學習什麼根本搞不清楚。
營造廠的工地人員就好像正在作戰的部隊/單位(工地即戰場),所以有許多士官、兵(工人、領班)。公司內部就好像指揮部,沒幾個士官、兵(一些傳令以外)。兩方面的工作內容、工作型態、工作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許多工程師到了工地,就發覺自己在學校所學與工地所需完全搭不上關係,就懷疑"學校所教在社會上是無用的"。就好像一個官校畢業生一畢業就被派到戰場指揮一個排、面對敵軍開始作戰一般;可能這位軍官也會覺得:官校所教的"戰略"、"戰史"、...沒有一項派得上用場,而射擊、單兵攻擊、伍攻擊、上刺刀...都陌生得可怕。官校教錯了嗎??
我想:上過成功嶺的人都知道,每次教官教一些基本動作(例如:持槍臥倒、匍伏前進等等}示範動作一定叫"班長"出來示範;他自己為什麼不示範?答案很清楚:如果他自己示範,那些動作能看嗎?因為那不是他的專長!!另外,像刺槍術/跆拳/射擊等也是一樣(當然也不是一定如此,有些教官說不定他有這方面的興趣/專長),但是,那絕對不是軍官必須具備的專長。
所以,搞清楚"定位"很重要。千萬不要官校畢業分發到部隊就把書本都丟掉,然後天天研究如何當一個神槍手、如何丟手榴彈、如何上刺刀.......。那不是笑話一則嗎?如果一位軍官想短期內學會跆拳贏過跆拳教官(應是士官或士官長),那不是更幽默了嗎!???
我希望每一個工程師都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到底你要走哪一條路?
我從來不認為當士官兵是不好的(意思是說,工程師認真學習工法、施工技巧這件事)。一個了不起的士官,在攻山頭時的功用可能大於一個排長甚至連長。但是也僅止於此。小排長、連長可能也影響不了大局,但是,真正的"戰術"、"戰略"運用,還是軍官的事!
同樣的道理,我也不認為一個人從學校畢業以後,就一定要走哪一條路。以"戰技"、"戰術"為主的領班、工程師不錯,以"戰術"、"戰略"為主的工程師、主管也很好,端看個人興趣、志業了。
我之所以花這麼多篇幅、不厭其煩的做以上的說明,主要是讓工程師了解/選擇自己該走的路,然後就這方面努力學習,不要希望自己既是"工法"、"技能"高手,又是"規劃、計畫"人才。如果能夠這樣,當然最好,可是,我是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即使偶有特例,那也只是特例而已。
好囉!!可以回到正題了。
當工程師決定要走哪一條路,就必須全力以赴。我們都同意"成功是靠努力得來的",但是,下面一句話聽了絕對不要洩氣:"努力不保證成功!!"無論如何,不努力是絕對沒有成功的機會。某人說過:"我只看過糊裡糊塗失敗的人,沒有看過糊裡糊塗成功的人。"不努力,成功絕對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在"社會大學"中,沒有人有義務答覆你的疑問。說得更現實一些,每個人都在現實社會中打拼,為什麼憑空要教出一個對手來?不僅一點好處都沒有,反而可能身受其害!這就是人的社會,現實的社會。
那麼,如何在社會大學中學習、成長呢?
工程師應以自己已經碰到的問題開始。我當工地主任第一次碰到做反循環基樁時,就將所有有寫到反循環基樁的書收集起來,全部讀一遍,不懂的就多讀幾遍,等到開工要開始施作時(我記得好像是新台灣工程公司承包的),我就集合有關人員討論規範及施工注意重點,當時,我就問了新台灣的工程師很多問題(老實說是我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新台灣的那位工地負責人真的很優秀,怎麼問他都說明得很詳細,真的是專業、了不起。所以,我也學到很多。
這一段的重點是:不懂?沒關係!!先查資料,才問問題。不要肚子空空、亂問、亂打官腔,搞不好回答的人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惹毛了,他只是應付應付,反正你也不懂。
其實,現在,偶爾我也會碰到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話沒說兩句,我就閃人了。(既然你已經那麼厲害了,問我幹什麼呢?)
我同意教科書中理論比較多一些些,說沒有實務,那是你書沒讀好。比方說:"施工估價"就是一門很實務的課,老師敎得怎麼樣那是另外一回事(當然用對書本也很重要),但是社會中的施工估價絕對不會與教科書的施工估價無關。另外還有:測量學(到工地,如果不會用測量儀器,應該槍斃!!)也是實務、結構、鋼筋混凝土等等都是!!是學生自己讀到"背後"(台語)去了,不要怪學校。
除了教科書,我希望工程師可以多逛書局,買一些專業的書來讀。以前別人(同學、同事)去看電影,我就買一本專業的書到咖啡廳讀,別人電影看完了,我也讀得差不多了;我個人買書的原則是:一本書只要裡面有一句話讓我獲得新的觀念、得到新的想法、去除我ㄧ些疑惑,我就認為划得來了;如果不只一句,那就大賺了。
專業書籍不是言情小說,絕對不可以讀過一遍就束之高閣,必須放在自己隨手可以取得的地方,沒事就翻一翻、重讀,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常常在重讀的時候發現:咦,這句話以前怎麼以前沒看到!?這句話早看到,就不會想了半天想不通。真的,書本會因為自己的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
社會大學中最缺的就是無條件敎你的老師。前面說過因為個人利害關係,所以要別人全心全意敎你,真的有些困難。只有好朋友、同學、學長才有可能敎你一部份。當然也有部分主管會不藏私的教導你,這就看你個人的運氣、造化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