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貼"工料分析"的用意及目的(一)CA0001

    談工料分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二十年前我開始收集國內與"工料分析"相關的資料、書籍。後來一則因為忙於其他事務、二則發覺國內有關"工料分析"的書與資料很少、很難收集、問題很多,也就將這個部份丟在旁邊,不再繼續努力。與這個情況相同的應該還有"編碼系統"等等實務上的工作。

    我一直認為:編製"工料分析"等等基礎工程事務是"政府"應該、必須做的工作。因為只有政府(或是大的財團)才有辦法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等去做這種"血本無歸"的研發工作。可惜我們的營建主管機關忙於其他工作,對這些"基本、基礎"工作根本就毫無興趣(尤其是中央主管機關,因為這是全國性的事務)。

    雖然,台北市政府也出了一本"工料分析";可是,請出書的人捫心自問,那本書真的能用在實務上嗎?(話雖這樣說,我還是誠心的給當年出書的人掌聲,走第一步總是很辛苦的。只是,不知事(時)過二、三十年,那本書修正了幾次?我真的沒有再讀過,希望進步很多!!)

    我聽說中共在大陸由政府編印一本"工料分析",所有的"施工大隊"如果跟業主打官司,工料成本都依據那本工料分析,所以,施工隊低價得標(承包)的工程,做到該做的部份(工程款花完)就喊停工,因為沒錢繼續做下去了。打官司?施工隊的理由一向是:多少錢做多少事,沒有認賠那回事;已花多少錢?依據的就是官方的"工料分析"。(我沒有看過那本中共的"工料分析",不置評。)所以,業主在大陸發包工程,千萬不要以為低價得標的"施工大隊"會認賠將工程做完,門都沒有。業主準備追加施工預算吧!!如果業主準備跟施工隊打官司?我勸你省省吧!免了!!打10次官司?保證你輸100次!!

    至於是否因此沒有偷工減料?那是另外一個問題,暫且不談。

    話說回來,編製工料分析表有那麼困難嗎?答案是肯定的,真的很難,很難!!

    我貼的這些"工料分析表"就是要以實例讓工程師了解:

    一、什麼是工料分析表?

    二、工料分析表的內容有哪些?

    三、如何編製工料分析表?

    四、如何使用工料分析表?

    五、誰能(有能力)編製工料分析表?

    六、工料分析表的法定地位?

    七、其他?(想到再補充)

    以上所寫,順序可能有問題,且戰且走(或回頭再調整、修正)。

一、什麼是工料分析表?工料分析表的內容有哪些?

    說到工料分析表,多數工程師ㄧ定都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但是真正了解多少?多少有些問題。其實,工料分析表一定有個工作項目,例如"模板""鋼筋"....等等。工料分析表是指完成這個工作項目、一個單位面積所需要的"工"與"材料"。"工"可以分成各種"工種"與"工別"還有取代人力的"機具",材料分為"主要材料"、"零件、五金"、"能源"、損耗等;。另外,還有就是材料的小搬運、施工用具的損耗等。

     將完成這個工程項目所有的工料,通通算出來。就是工料分析表。

二、如何編製工料分析表?

     這個問題是最困難的部份。我們說"工料分析表"而不說"工料表",是因為這個表必須經過統計、分析。所以說困難,是因為統計分析真的很難做。

     不談統計分析的原理原則。我們要有比較正確的單位面積所使用的工料等數量,一定要在完成一定數量的成果後統計全部使用的工料,再除以完成面積,就可以得到比較正確的分析結果。

     工程數量太小/太大,使用的工料數量都會失真。

      就好像"裝修工程"(室內裝潢)的模板或是搗築混凝土,工料分析中所需的工、料、損耗等一定偏高。沒辦法,一次才做一些些,不像集合住宅或國宅,一個工地一層模板起碼上千坪,一次混凝土澆置至少幾百方;工、料都可以發揮到極致、損耗卻可以降至最小。裝修工程中搞不好一次模版才做個一、二十坪,光光運費(模板運到工地,做完運回儲放場所)攤到成本裡就吃不消;大型工地,滿滿一車模板運一次可重複使用十幾次;攤的運費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如果拿一般工地的工料分析到裝修工程使用,必死無疑!!

     因此,才有"經濟規模"這個名詞。就建築工程來說,工程太小,單價一定偏高;如果太大,成本也會上升(所以才會將一個工程分區、分段發包/施工)。舉例來說:工程太小,一組人(比方說幾個大工配一個小工來做,可能二天半做完,那餘下的半天工資請照付;不然,每日的工資提高約1.3-1.5倍:2.5天要三天或更高的工資)。太大也有這樣的問題,比方說一班10個人,做200坪的工程剛好,人員都是子弟兵,工率最高;如果是300坪,問題就來了:找別人來幫忙?如果是好的工人,臨時客串可以,他們那一班一有工程一定會立刻歸隊,這邊又要重新找人。一則新舊銜接一定有效率損失,二則如果來的不是高手,也會有損失。分成二包?各做150坪?同樣又回到工程略小,工人工率無法發揮到極致的問題。這就好像有個笑話說:100個工人10天完成,那請1000個工人,1天可以完成;一樣的問題。

    就一個模板工班來說,最適合的經濟規模是一層建築面積200坪左右。混凝土一天搗築400方左右。

***

     以上所說的是統計規模、數量。當然,根據原理,越多數量所做成的統計結果就越接近"真相"。這是理論。每個公司有每個公司的文化,每一組工人也有他的水準、文化;每個地方/區域也有他的變化,要求與齊頭式的分析結果相同是會出問題的。

****

    再說,基本上我對統計所需的工料使用數量就一直心存懷疑。

    我不知道哪一家公司的工地敢說他的工料使用記錄誤差在3-5%的範圍之中的。我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工料分析表"也有階層的觀念。例如:預拌混凝土廠的"工料分析表"就有可能做得接近事實。廠鑄PC板的工料分析也有可能精確。因為,他們所受的"外在影響因素"、"不確定因素"比較小/少,所以如果認真紀錄,在工廠內施作的專業廠商的工料分析誤差可以降至最少。

    但是,在工地的"工作項目"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我記得以前有一個工地因為模板承包價格不符成本,所以承商帶頭抗爭/包圍工務所,結果達成以點工方式施作的結論。承商(也是工頭)負責按計價期別將出工數及每個人的工資(日薪及總計)呈報公司,公司再據此發放工資。因為我是工地主任,所以每次我都要看他的出工數報表;那一次我才真正了解工地的紀錄與實際狀況真的有極大的差異。他的紀錄是以工/時為基礎,有些工人上午6點出工,有些(正常的)8點出工,有些下午3點就走人,有些做到6、7點才完工。所以工地日報以半天為基準的統計已有誤差,加上許多工地工程師根本懶得去點人頭,上午多少人下午照寫;有些工地忘了寫日報,補寫時的出工數/使用材料/完成數量等紀錄更是慘不忍睹、亂填一通。不是笑話,有一次我到一個工地,要工程施拿日報出來看,日報上的紀錄中,有個工作項目幾個工人當天完成的數量是天文數字;我問工地主任怎麼一回事?當然他答不出來。**(註一)

    可是,如果一個公司(尤其是營造廠)要作工料分析,基本資料就是工地的日報表。

    我想這種情況應該不是特例。工程師/工地主任輕視/忽視日報表是通例,因為沒有人去做後續的統計分析工作;所以,有公司取消日報也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填寫日報的公司,有幾家會去統計分析的工作呢?那日報的功能是什麼呢?

    一位營造廠的老闆每次看日報就問:"點工怎麼這麼多!?"我還真想問他,你知不知道點工是怎麼來的?(這是另外一個題目,暫且不談。)

    (續"貼工料分析的用意及目的"二)

**註一:我常常看到有人發表文章說:工地監工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大意如此)。我真的不懂。應該說:在台灣的一般工地做監工不是很困難的事。為什麼?因為許多監工該做的事都被省略、忽視了。就好像日報表,被省略是因為所有工程師都嫌麻煩而且覺得毫無用處;公司也覺得沒用是因為一些高幹根本就不想(不懂)統計分析的重要性。所以上下其手就把日報表當累贅幹掉了。這只是一端,真正談起來,又是一篇文章。

  

 

2 則留言:

  1. 話說,我也是在網路上找工料分析的參考資料,結果找不到甚麼有用的資料,反而找到這個部落格來==
    正如前輩所說,國內對這方面著墨太少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家都希望能"坐享其成"。其實,就工料分析表來說,那是比較困難的事,除非深入了解製作者的分析條件及背景資料,否則"誤差"會很大。
      我看看下一篇我寫了什麼?

      刪除

公告

謹向大家報告一項消息: 各位網友,家父(部落格作者) 已於2011年3月4日早上11:35因病突發性腦部出血逝世離開。 我父親近年來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前年年底2009因身體不適就醫檢驗,經檢驗為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血小板低下,經過住院及藥物治療後病情趨於...